APP下载

植根生活沃土,使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更接“地气”

2018-03-05唐兴友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学数学生活

唐兴友

[摘要]生活是我们教学的一方沃土,它不仅是“教”的营养源泉,还是“学”的实践阵地。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步,“开门红”是我们最理想的教学状态。为此,我想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从“生活”这片沃土中挖掘资源,汲取养分,以生活设计课堂导入,让我们的课堂既能“上接天线”,符合课标要求,又能下接地气,充满勃勃生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 生活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认为:没有以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以生活为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化教育站在传统单一知识教育模式的对立面,倡导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用课堂操作生活实践。特别是数学课,生活元素的融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提高教师教学热情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活为第一源泉,开展数学教学,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烦琐的数学问题,更加从容地面对那一个个令人头疼的数字、图形。我们都知道,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奠基阶段,让学生接触什么样的数学课堂将很大程度决定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及其应用的能力。我想,以生活这样亲切、有趣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学,对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多有裨益的。课堂那么大,我想同大家分享首当其冲的就是导入环节,导人是课堂的起步,是我们教学的开端,“开门红”是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的教学状态。那么,如何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就先发制人地获得教学先机呢?生活这片沃土将会为我们带来最有营养、最有活力的养料。为此,本文从导入环节的“生活化”教学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如何让课堂导人更接地气,让学生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一、再現生活情境,自然生成主题

课前导入对于每一堂数学课而言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导入环节设置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本堂课的品质与氛围。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差,无法对枯燥的数字保持长时间的耐性,因此如何丰富导入环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重头戏。“生活化”教学给了我们全新的思路,我们尝试把生活带进课堂,串联生活的细节与教材的重点,让学生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中产生疑惑进而动脑解答。或许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物件,或许只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就因为它与我们课堂中涉及的知识点相关,教师总能在巧妙安排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便可在不断探索中寻求自己的答案,这就是他们对知识自主建构的开始。

例如,教学《时、分、秒》一课时,重点在于教授学生如何看懂时钟上的这三个维度,同时知晓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单元的导入环节,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以我为主演的短片,记录了我某天晚上7:00~9:00的生活片段,并让学生将我主要的行为根据时间顺序记录下来。由于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钟的刻度,也懂得怎么计时,对于他们,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精确表述短片中的我在什么时间具体做了什么。观看完视频之后,我并不着急让学生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对比自己在这个时间段做了什么事情,敞开心扉与同学分享。在这一生活情境的重现中,学生在表述时一定会涉及时间的表示,当遇到疑惑后,学生会自发向我抛来问题,进而在班级形成一个话题氛围。当他们通过讨论也无法解答时,教师便可顺势通过刚刚再现的生活实例对时针、分针、秒针的意义与计时方法展开陈述。在这个“小视频”的带动下,教师与学生们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学生们带着好奇与欣喜,仔细地观看着教师的生活视频,为接下来话题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解析生活案例。从中渗透主题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例如,商品打折、身高体重、跑步计时、数据统计、绿化图形等,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还要让学生通过用心的观察养成数学思维,进而将这一思维运用到生活中,解答生活中的问题。而在课前导入环节,我们可以将短暂的课堂时间作为部分生活的缩影,捕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生活镜头,将生活中典型的案例作为一个话题进行解析,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并在每一个话题的探讨中,渗透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游向知识的宽阔海洋。

例如,教学《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确定方向”,我们在导入环节与学生共同探讨了“找位置”的话题,所列案例均来自于学生关心的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找位置,大家可以列出几种情境吗?

生:看电影、坐动车、乘飞机,还有老师点名时。

(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我把讨论的话题选定在他们列举的这几个情境中)

师:为什么看电影、坐动车、乘飞机要找位置呢?

生1:因为票里面安排好了。

生2:因为这样才不会乱。

师:是不是每个人的位置都不同?那么这些位置是怎么区分的?

生:……

师:那老师又是怎么通过座位来找到每个同学的呢?

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而本课则对位置的确定进行了不同表述的深入探讨。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几个引导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层层递进地展开了讨论,进而对“找位置”展开思考与讨论,发现了用“第几排第几个”等表述方法来确定位置非常实用,可以准确锁定位置,确保了每个位置的唯一性。这样的导入方式,紧扣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调动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背景,实现了话题的延伸性,让学生明确了讨论的方向,而且确保了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有话可说。如此一来,教学内容在学生们的思考、讨论与发现中脱口而出,课堂主题顺其自然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三、鼓励实践操作。直接进入主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每一个数学结论的产生必定离不开反复的实践与论证。这一道理不仅适用于大的科学理论,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往往需要亲自去尝试、去验证,这比起教师对学生不断地进行知识点强化来得更加有效与深刻。在课前导入环节,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疑问与想法带入正课讲解,在答疑解惑中完善自己的理解体系。

同样也是在《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偷懒”将新来的音乐老师拜托给我的任务转交给了学生,即制作一张座位表,以便让音乐老师尽快熟悉班级的每个同学。上课伊始,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力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位置,学生有些不解,每个人写在位置表上的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写“×××第一组第三个”,而有的写“×××第五排第一个”……当收集完四组的座位表之后,我向学生“抱怨”:这张表格太凌乱,音乐老师会不高兴,这可怎么办呀。随后,便有几名同学自告奋勇,为班级的座位表进行了表达方式的统一,这样不熟悉的老师看起来也一目了然了。我大力地表扬了这几位学生,并展示了他们的智慧成果,学生们也跃跃欲试,不少热心的学生想利用课后也为其他老师制作一张座位表。

这里的实践内容来自于生活的真实需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完成任务,也在不经意间进入了本课的主题与重点。以往在本课的教学中,都是学完了基础知识才让学生完成“制作座位表”的任务,相当于巩固,而本课我将这个实践设置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反而促进学生养成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教师对于新课的教授水到渠成。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我们应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再一味地“照本宣书”,就课本传授知识,而是应学生所需,应时代所需,让每一次知识传授都为今后的实际运用埋下伏笔。另外,在导入环节的运用,也应切实为本课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遨游于知识海洋。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更具话题性与延伸性的生活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具有高价值的导入素材,变成我们课堂导入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小学数学生活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生活感悟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