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课堂的“伪探究合作学习”

2018-03-05冯萍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独立思考

冯萍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纵观品德课的教学环节,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往往一味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往往忽视了学生需“独立思考”这一探究合作学习的本真。如果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打一打品德课堂“伪探究合作学习”的假,让“独立”与“合作”比翼齐飞。

[关键词]独立思考 探究合作 比翼齐飞 思维发展

探究合作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一种重要教学活动方式。探究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合作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品德学科高阶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现就笔者两次执教《大好河山任我游》一课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第一次执教《大好河山任我游》:

(1)通过课件出示“中国的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了解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有着很多名胜古迹和名川大山的国家。

(2)欣赏录像“我们祖国美丽的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有着很多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的国家的认识。

(3)教师小结。

第二次执教《大好河山任我游》:

(1)请4位同学介绍自己曾去过哪里旅游,或者想到哪里旅游,教师随机在中国地图上进行标注,引起学生对祖国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兴趣。

(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祖国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资料,并记录在“我眼中的大好河山”记录表上,全班汇报交流后,大家一起来评价他们所介绍的资料,并说出各自的感受,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完善。教师也随机在中国地图上进行标注。

[实践反思]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一味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忽视了学生需“独立思考”这一探究合作学习的本真。如果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打一打品德课堂“伪探究合作学习”的假,让“独立”与“合作”比翼齐飞。

第一次教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仅停留在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上。尽管教学中教师采用了课件和录像这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并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让学生获得认知。

第二次教学将教学目标转向通过搜集调查、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促进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将教学的中心定在让学生充分感悟我国大好河山和灿烂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各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憧憬,潜移默化中不断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说,第二次教学最终都指向学生的道德提升。为了突出这一中心,教师有意识地淡化知识。

针对上述合作中出现的弊端,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四个策略。

一、能独立思考不探究合作学习

探究合作学习这种形式的运用,应该根据品德课堂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切不可不顾实际需要,盲目地去讲究品德课堂探究合作学习的外显形式。一般来说,对于下面几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困难时;独立完成低效时,个人认识片面时,彼此意见不一时。有些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只要稍加思索,就能够理解清楚,就没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一句话,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当个人不能解决时,才需要合作学习。

二、先独立思考后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合作学习前教师不要一个问题出现后立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要让每位学生都有充裕的自主思考时间,否则只是形式主义、形而上学和虚假的热闹而已,部分后进生在貌似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一无所得,其他的学生更是收获颇少,久而久之必将促进学生彼此间“两极分化”的形成。因此,小组合作前一定要先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接着再引领他们在小组中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独立思考所得,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因为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所以在合作交流的环节里,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独特想法与个性魅力。因此,我们要留给每个学生“一隅之地”,让他们能有充裕的自我表现和道德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努力使每位学生既能感受到自身被重视,同时又能感受到与群体成员之间探究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寓独立思考于探究合作学习中

探究合作学习是一种相互交往的过程,也是一种互动交流的过程,而独立思考是一种自主探究的过程,更是一种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在合作中必须兼容个人的独立思考,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之中,达到互补的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促使探究合作学习从低效迈向高效。

1.要给每个学生陈述与思考的空间

在喧闹的探究合作中,总会有部分学生对发言“无动于衷”,甘心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在同一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的敏锐度和广度必然会有差异,如何让同一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均能获得不同的发展呢?除了在探究合作学习之前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探究合作中还应建立所有成员表述不同意见的规则,交流时注意答案和方法的多样化,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尝试“说”起来,我们可以让后进生先来说,让他们“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最终把他们都“逼”上独立思考的“学习梁山”。这样既可以较好地避免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中呈现思维混乱的迷茫状态,又可以较好地制止学生“等”“赖”“靠”“懒”等不良惰性习惯的产生,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素养。

2.要创新品德课堂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思维导图方式来组织讨论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整个讨论交流的过程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每个参与讨论的学生都能专心致志地围绕主题在思维导图上一一陈述并展示自己的观点,无形中增强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小组讨论完成之后,小组成员可以用绘制好的思维导图来展示交流每小组的讨论结果,同时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都可以进行补充,使思维品质不断得到锤炼和优化,真正做到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创新思维和个性化发展。

3.要让学生阐述小组的总体意见

在合作交流中,还需要个人思维的参与,每个学生都要对别人的发言进行消化、吸收,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小组的观点。在讨论后要让小组代言人阐述所在组讨论的总体意见,小组代言人可以由小组的每位成员进行轮换,这就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要思考周全。学生要作为小组代言人展示自我就必须对别人的发言认真倾听,更要尝试思考、尝试总结,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最大效力。

四、探究合作学习后再独立思考

当小组合作学习暂告一个段落时,我们的独立思考之旅还没有結束,教师应抓住时机让学生尽情描绘自己的思考历程和思维成果,让学生学会自主反思,使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彼此点评和共同点评,更应鼓励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道德认知付诸笔端,让自己的道德见解更加全面、深入和成熟。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总结与反思的好习惯,既有益于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认知和完善,又有益于发展学生的自评能力。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自主思考、互相尊重、相互交流和合作分享。应该说:彼此点评和共同点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对话情境中进行自主反思的契机,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留下了更为广阔的空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谈独立思考
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重视听心算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