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行知思想”构建“生活课堂”

2018-03-05张勇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化语文

张勇华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解放,解放民族、解放人民、解放思想。为此,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刚好与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思想不谋而合,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目的就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化 语文

陶行知先生认为,那些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教育,往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绊脚石。为了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不得不树立权威,自编自导,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笔者认为,这样教育出的学生无疑是一些缺乏创新精神的“机器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究其根本,源于教学思想的僵化、迂腐。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凭借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学生构建生活化课堂呢?

一、建构生活化的教学思想

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普普通通的三句话,却包含着对教育最独到的见解。在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脱离生活中心的课堂是死寂的课堂,脱离生活中心的书本是低级的書本,脱离生活中心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小学语文要以生活为根基,这样才会更具活力。作为语文教师,要时刻以生活化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应该学会从生活中发掘灵感,将生活引进课堂,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探索生活中的奥秘,发现生活的趣味,感悟生活的真谛。若想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这样的标准,势必要求每个语文教师立足自身,努力学习钻研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领悟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教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课堂上,我们学习的课文可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故事,也有那些学生全然不知的生活片段,这就需要教师建构生活化的教育思想,拥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寻找生活和语文教学的切合点。让学生在教材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教材。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课本中,会出现一些让人不知其所以然的生活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知其所以然,需要教师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在学习语文和感悟生活的同时,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稳步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笔者教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嫦娥奔月》一课时,学生对文中“周旋”不太理解。于是,笔者顺势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课文情境,将课本中的情境用生活化的方式加以重现:一生将自己想象成嫦娥,誓死保护仙药;一生将自己想象成逢蒙,为夺仙药,不择手段,二人一正一邪,在护药、夺药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倾听生活来学习语文,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学的熏陶,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三、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但仔细翻阅研读,仍有些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难以真正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其实,学生学习语文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他们需要将课文中抽象难懂的语言文字转换为符合自己生活中的客观映射,从而习得新知。教师应走进学生生活,融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这就是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并非易事,毕竟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有时也需要借助成人的生活经验作为补充,带领学生思考交流,引导学生入情人境,给予学生启迪感悟。同时,作为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晨会课,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所闻所见,如一天一人分享一则故事,可以是时事政治,也可以是亲身经历,还可以是好人好事,等等。在学生听过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谈谈自己的感受,以生活中最常见、最轻松的闲聊模式,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的好习惯,大大开拓学生的眼界,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人的生活经验,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领略到了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感受到了语文的生活美,使学生乐学、好学,主动建构,内化知识。

四、给予生活化的教学体验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理论最根本的方法是“教学做合一”。而“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教授和学习,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组织教学,使学生习得生活的应对能力。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3”时,笔者在授课前两天,和其他班级的语文教师商量,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因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学写新闻报道,这对于从来没有写过的学生似乎有些难度,再加上平日忙碌的学习使他们的写作素材变得少之又少,学生写作会更加困难。通过学生玩一玩、比一比,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体验生活,这样的良性竞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团结就是力量”“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的人生哲理,只靠课堂上教师淡而无味地说教,恐怕学生也只是浅尝辄止,难以有深刻的感悟。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应该善于发掘,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教授《荷花》一文时,可以提前布置观察荷花的作业;教授《石榴》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买一个石榴,在家看一看、尝一尝。

通过一系列的生活体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的好习惯,为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奠定了基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教语文,在生活中挖掘语文教学素材。让我们的课堂贴近日常的生活,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化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