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

2018-03-05杨雪萍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1期

杨雪萍

[摘要]学生的成长,需要家校共育。学校在家庭教育课程项目上不断实践,以“五全”为主要内容进行反思和创新:全新定位,把握多重角色;全位沟通,加强家校联系;全面盘点,记录精彩瞬间;全家约定,互助共同成长;全优评价,落实积极鼓励。其目的是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成长,让学生健康快乐生活。

[关键词]全新定位 全位沟通 全面盘点 全家约定 全优评价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而这“第一任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将通过自己有意、无意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开始经历漫长的学习过程,先有家庭教育,后有学校教育。要想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同步发展,才能让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氛围中积极进取,天天向上。

为了学生,家校合作就要以“爱”为基础,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反馈,拓展多种沟通渠道来形成助力,推动学生健康成长。近年来,我校在家庭教育项目不断实践,积极反思,传承创新,合作发展,取得了长足的進步。

一、全新定位。把握多重角色

跨小近七成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让每一个生命自由成长,给学生一双飞翔的翅膀,跨小一直在努力。2015年,跨小就成为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首批实验学校。2017年成为园区家庭教育基地校。

为了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的有利实施,大力提升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学校在家庭教育课程中进行了全新的角色定位。

一重角色:指导者,即创设平台,邀请专家,帮助家长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习教育方法。

二重角色:合作者,即拓宽各种渠道,积极进行家校沟通,在互相促进中达成家校共育的目的。

三重角色:引导者,即引领家长在实践活动中全面地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四重角色:学习者,即学校在组织、参与家校共育活动中进行再学习、再提升。

多重角色,使学校在与社区、家庭、社会公益组织等互动交流中得到更多信息、更多机会、更多发展,更有效地提高了家校携手共育水平。

二、全位沟通。加强家校联系

2015年,跨小就承担了市级家庭教育课程的子课题五:资源的开发工作。学校群策群力,不断尝试,努力拓展家校共育的新方式:

1.家校联系本修订再版:加深家校日常联系,提供交流平台。教师在联系本上布置学科作业、反馈情况,家长可以看到教师的反馈并记录下学生的在家表现,沟通面广。

2.学生积分口袋书使用:关注学生日常表现,记录成长轨迹。这是学生随身携带的记载本,方便师生查阅,时刻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长开放日定期开展: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沟通彼此需求。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一学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如“感恩”“信任”等,并采取听课、讲座、沙龙、团辅、亲子互动、才艺展示等形式。

4.“晓黑板”全面使用:互通家校教育信息,推动携手共育。“晓黑板”是一种新颖的家校沟通工具,它可以实行点对点、点对面双重选择模式,可以采取图片、视频、语言等方式及时反馈,互动反馈及时高效。

三、全面盘点。记录精彩瞬间

教育只有与生活联系才能充满活力。因此,我们将教育从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与生活全方位“零距离接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这是自己的生活,感悟到这是有意义的教育。

一路走来,学校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足迹,更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场面。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分享八个精彩瞬间。

1.家长志愿者——最美“黄马甲”,共撑学生安全伞:自2012年起至今,风雨无阻、默默奉献,也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志愿团队中,服务学生、服务学校。

2.“樨香园”——家庭教育的“领头羊”:一支由家长组成的团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以点及面带动更多的家长,为家庭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

3.“父母规”——父母修,子女正:“父母规”提倡“父母修,子女iE",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反思文章也开启了家庭教育由外至内的需求模式的转变。

4.隔代教育——专题培训,融合共育:邀请两位在教育孙辈方面成效突出的家长代表。他们“现身说法”,用精彩的事例、通俗的语言,分享智慧,受到家长的赞赏。

5.心理团辅——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亲子沟通”团辅活动通过一系列游戏让学生和家长一步步敞开心扉,交换身份体验与交流,以此突破心理上的隔阂,改善亲子关系。

6.成长礼——相依相伴,见证成长:学生十岁成长仪式传达着学校的祝福;书信和礼物则是家长的爱意传递;懂事的学生则用三个感恩礼来证明自己,泪水与笑容同在,感动与感激并存。

7.毕业典礼——感怀师长恩,珍藏母校情:以“梦想在这里启航”为主题的2016届学生毕业典礼,一张张独具跨小特色的毕业证书、一朵朵鲜花、一个个拥抱……交织出感怀与感恩、惜别与希冀。

8.亲子体验——感谢有你,一路相伴:跨小各年级组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亲子合作实践活动,给学生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和父母一起学包馄饨,第一个一定要夹给妈妈吃;和爸爸一起合做拼盘,爸爸比孩子还幸福;跟着课本游苏州,感受吴韵魅力……

用心沟通,让爱流动。真诚相伴,呵护成长。润物无声,幸福追梦!

四、全家约定,互助共同成长

2017年,跨小引入“家庭公约”,为家长们送去福音。它通过契约形式,帮助每个小家庭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说教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家庭成员在愉快、有趣的家庭氛围下完成。“家庭公约”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全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约定、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家庭公约”以“五句良言”开始促进家长理念和态度的改变,以“五子登科”来践行家庭成员行为的约定,以“五大愿景”来促成家校协同的动力。

所谓“五句良言”,即指“早上好,一天愉快!”“晚上好,一天辛苦!”“回来了!今天高兴吗?”“我想……可以吗?”“晚安,做个好梦!”。“五子登科”是指叠被子、刷池子、复位子、静机子、光盘子。在实践中由导师辅导,通过操作套装、互助家庭、一约N会、一约五课等形式达成美好的“五大愿景”:好身体、好习惯、好关系、好成绩、好未来。

五、全优评价,落实积极鼓励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评价的力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而“晓评价”脱颖而出,这是一种全新的、绿色的评价理念和使用工具,关注学生在行为规范、学科表现、学习能力等全方位的表现,覆盖学生在校行为的方方面面。

只要学生做到其中的任何一小条,教师就会帮助学生进行“刷卡积分”,用正面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向上。而系统会自行进行累计与反馈,一学期结束,系统还会自动生成评价报告,让学生和家长查阅,很方便地掌握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点点滴滴表现,使家校携手共育更加紧密,更加有效。

教育就是成长,教育就是陪伴。伴随着一串串坚实的脚步,让我们在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研究的天空下,和学生一起自由飞翔,共同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