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育保健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改善

2018-03-05张效江山东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亚健康保健状态

□张效江(山东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90)

“亚健康”的现实概念指的是处于健康与疾病间的一种边缘状态,它并非是疾病,而是都市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种具现。预防亚健康已逐渐成为我国21世纪的一项重大健康战略任务。大学时期是青年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在这个时期心理活动复杂,心理矛盾强烈,能否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与处理好各项矛盾,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据有关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18-22岁的青年大学生有将近65%的比例呈现出虚弱、易疲、失眠、易怒等亚健康状态,而这些大都是因为神经或精神方面的问题所引起的。

体育保健具有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人体健康的积极功能,已开始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与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方今,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成长健康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前途与命运。所以,怎样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保健教育已逐渐成为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主要任务。鉴于此,我们必须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目前大学生亚健康的原因,以体育保健改善亚健康,研究培养身心健康并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模式。

1、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1.1、心理与身体亚健康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主要分为三方面。首先,是神经衰弱,这是大学生最为常见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大脑功能衰退,伴有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用脑稍长就会出现疲惫感,甚至一看书就会头痛,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其次,是人格偏执,该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极端化,喜怒无常,只顾眼前利益,对后果缺乏考虑,处事冷漠孤僻,易于旁人产生冲突,有时伴有自残现象。最后,是心理抑郁。该状态呈现出是一种长期情绪低落。集中表现为缺乏生活目标,丧失兴趣爱好,学习生活没有信心,自卑人格过重,对个人前途悲观化,严重者易出现自杀现象。此外,大学生身体亚健康表现为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力乏疲倦、食欲不振、心慌气短等症状。在体检中有时无法查出病源,但自己却时常感到肢体酸痛无力。

1.2、适应力与道德亚健康

对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不适应感是正常的,但对于无法适应社会进步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亚健康状态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学习工作困难化,人际关系紧张,无法进行正常的人家交流,既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也限制了他们的未来发展。情绪、认知与行为方面存在障碍是大学生道德亚健康的主要表现。情绪障碍较为常见,它表现为学生易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缺乏责任感与正常理智,易感情用事等。认知障碍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认知上存在阻碍健康道德发展的负面因素,可具体分为智力与意识两方面障碍。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譬如拜金主义、贪图享受、生活放荡等。

2、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

2.1、心理压力过大

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不仅包括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也有学生个人的心理与生理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导致学生睡眠不足,再加上家庭对独生子女的过度溺爱,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开始逐年降低,易陷入心理失衡状态,对学生正常的内分泌调节产生了严重影响,从而影响到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2、缺乏体育锻炼

当代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高校在自身利益考量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教育资源却未能跟上,在一定方面打击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第二,学生的成绩作为各项评定的唯一标准,在一定程度削弱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第三,在体育理论教育方面高校较为欠缺,学生对体育内涵未能深入了解,由此导致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极为薄弱,仅仅将体育锻炼当作“累”的行为,这集中表明大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欠缺。

2.3、生活方式不健康

所谓生活方式,具体是指在生活过程中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习惯,它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方今,社会普遍推崇“以瘦为美”,许多学生不惜以损害身体健康为代价而盲目减肥;一些学生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为了能在早晨及时赶到课堂,常常不吃早饭,饮食不规律。还有一些学生以吸烟、酗酒为乐,通宵熬夜打游戏,严重损害了自身健康,由此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亚健康状态。

3、体育保健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功效

3.1、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体育保健能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对自我进行有效教育与矫正。体育保健通过运动可使自身能力、修养以及魅力显著地表现出来,并对自身有着清醒地认识。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可在不知不觉中矫正自己的行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心理素质与能力,增进社会交往机会与团队协作意识,由此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3.2、培养良好品质与心态

大学生在进行体育保健的过程中,通常都伴有明显的意志力与强烈的情绪。所以,体育保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使他们一直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经常进行体育保健,尤其是在经过教师指导下的体育保健,可以使诸多具有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在心态方面向积极方面转变,开始逐步树立起乐观向上的处世态度,这是健康人生最为关键的因素。在进行体育保健时,各种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对个体而言都是挑战,健康的品质与心态是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必备条件。

3.3、缓解压力与紧张感

当代大学生学业任务普遍过重,他们精神压力偏大,紧张感过于严重。研究证实,体育保健对缓解肌肉、精神紧张具有良好功效。譬如,在练习太极拳时头顶百会穴会上提,而头悬则身轻,身体压力自然减小,由此身体变非常灵活。因此习练太极拳要特别注意保持头部平衡,不垂头,使面部肌肉放松。头顶端正,不硬不塌,使头部神经沉静。此外,气沉丹田对精神振奋与中心稳定而言也有着极佳的功效,在顶劲与沉气的对称中,能够产生一定的韧性与强性,可使神经冲动更为灵活,躯体与精神自然得到放松。

3.4、促进社会适应力发展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均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温室中,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再加上现代都市生活的良好环境,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严重缺乏,他们在集体生活方面较为欠缺,不懂得交往与忍让,都带有严重的自我主义心理。这对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大学生经常进行体育保健能够增加一定的抗压力与承受能力,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并且对他们适应社会力也是极为有益的。

4、体育保健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措施

4.1、强化宣传,增强保健意识

体育保健意识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主要条件与动力,若想真正实现身心健康就必须先增强大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激发他们参与体育保健的积极性,逐渐认识到体育保健的重要性,并产生认同感,主动进入到体育保健的队伍当中。在学校、社区加大宣传体育保健的力度,定期组织保健讲座,将体育保健思想渗透进每个学生的思想中。

4.2、开展运动,鼓励全民参与

各大高校应积极开展体育保健运动,通过体育来增进彼此的互动,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保健活动,真正感受体育保健带给身体的改变与其中的乐趣,并得到放松的身心感受,从而建立起内心对体育保健改善亚健康的健身价值。

4.3、营造氛围,创建和谐环境

高校应借助社会力量在各领域开展形式各异的体育保健活动,改善体育保健的环境,通过体育保健改善亚健康的积极意义来带动学生的参与,以各种体育保健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于广大师生,将体育保健的健康思想传递给师生,由此实现和谐化的各方互助参与模式。

5、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中国的主要力量,他们健康的体魄与心态是这个崇高使命的重要基础。方今,亚健康状态在高校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怎样缓解并改善这种现象,需要引起高校与社会各界的重视,适当地运用体育保健手段来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改善大学生的健康观是切实可行的。体育保健在能缓解疲劳与舒展身心的同时,也能对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改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体育保健在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改善工作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猜你喜欢

亚健康保健状态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状态联想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