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2018-03-05朱灵芝山东省济宁市育才学校山东济宁2721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意识体育

□ 朱灵芝(山东省济宁市育才学校 山东 济宁 272100)

1、引言

现阶段,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德育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将德育教育与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有机统一起来,使得学生的身心获得良好的发展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初中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锻炼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全面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于初中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初中体育教学应该紧紧围绕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为根本目标,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在体育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认知能力尚未发展成熟,身心发展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部分学生会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在全面考虑学生情感、思维以及个性的前提下,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彻落实德育教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基于此,本文将对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的相关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2、当前初中学生德育的现状分析

2.1、缺乏公共意识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且大部分初中学生均为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对于子女存在着溺爱的心理。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学生极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最为明显的现象在于,部分学生严重缺乏公共意识,不遵守公共秩序,甚至没有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

2.2、缺乏奉献精神

目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尚未受到过系统性的、良好的德育教育,这对于他们的行为方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部分初中学生在为人处世过程中,往往只在乎自身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缺乏感恩之心等,严重缺乏奉献精神。

2.3、缺乏诚信意识和集体意识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传统美德。现阶段,由于整个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外来文化和思想的不断涌入,这对于初中学生的思想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前的初中学生严重缺乏诚信意识,并且对于诚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同时,由于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中成长,部分学生严重缺乏集体意识,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缺少全局意识。

2.4、学校尚未构建科学的、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每个成长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正确三观的树立等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学校有着非常强烈的依赖性。因此,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尚未构建科学的、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从而导致德育教育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3、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的优势

3.1、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健美体质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师均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并且具备系统性的、专业化的体育知识,身体素质良好,拥有较好的健美体质,从而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能够对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随着全面健身理念的不断推广,初中学生也会希望自身能够拥有强壮的体魄,这会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将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3.2、体育学科自身鲜明的独特性特征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体育学科具有非常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体育课程不仅包含理论知识,还需要走出课堂去实践。同样的,德育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思想品德知识,还需要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贯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端正自身的言行。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毅力以及组织纪律等。总而言之,体育教学自身的独特性特征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3、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心智和身体已经日渐成熟,也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的关键时期。

在初中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掌握并熟练的运用,具备准确判断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初中阶段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事情,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4、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4.1、将德育教育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紧密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实施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制定体育教学内容时必须要充分的、全面的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规律,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以渗透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要全面了解初中体育教材的相关内容,积极寻找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两者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授接力跑时,传统的接力跑较为枯燥和乏味,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创设富有趣味的、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将普通的接力棒用两个篮球代替,然后让一端的学生抱着两个篮球跑到另一端传递给同伴,在传递过程中必须保证篮球不能落地。这种教学方式转变了传统单板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体育长跑是高中必要的一个训练项目,在该项目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以培养学生学会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样的,利用篮球或者足球比赛等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

4.2、充分的、全面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可知,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实际情况想脱离,导致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在这种情形下,德育教育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渗透。由于部分体育教师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深刻影响,往往将精力更多的放在体育特长生身上,对于其他学生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长此以往,导致班级中学生的体育成绩出现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新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体育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切身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感受到体育运用的快乐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同时,教师应该时刻的观察班级上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采取合理的方式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例如,当教师在讲授跳高课程时,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畏惧的心理,认为自身无法完成相应的动作和任务,极易产生放弃的心理。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跳高课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要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学生惧怕跳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学生内心思想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加强有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保持耐心的态度,向学生详细讲解跳高的具体步骤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如果碰到失败时不要轻易放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练习跳高的过程中可以直面困难,培养学生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

4.3、德育教育要灵活化和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其中最为直接的方式在于选择与学生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事件作为榜样,从而赋予德育教育一定的灵活性和具体性。简单来说,德育教育主要由道德观念、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内容所构成,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还需要选取合适机会适时的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选取国家女排以及国家乒乓球队所取得了辉煌成绩作为典型的榜样事件,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其中所蕴涵的体育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促使他们养成拼搏、奋进的精神品质。

4.4、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中,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进来,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方式以及思想等将会充分的、全面展现出学生内心的真正想法。因此,为了能够及时的、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教师必须要学会认真的、仔细的观察,充分的、详细的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状况。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评价就是某种形式上的德育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要准确的把握评价的力度和方式,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善学生存在的不良的行为和错误的思想,实现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针对某个体育项目,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体育训练。相反的,另外一部分学生可能会缺少足够的兴趣,缺乏参与度,无法根据体育教师的相关要求进行体育训练。因此,教师必须要注意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5、结束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是一项循序渐进的任务。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准确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引导作用,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大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力度,将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内容两者进行有机的统一,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意识体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