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03-05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德育大学生体育

□ 姚 琛(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7)

教书育人是所有老师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在当前现实中,不少老师存在只重视教学,轻视道德教育,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不仅应该使学生学习某些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还应该加强他们的道德品质培养,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加强道德品质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将体育、德育相结合,这样才更符合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本文结合多年的实际体育教学经验,探讨了德育教育跟体育教育的结合问题。

1、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后,体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从体育的特点和功能入手,充分认识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不片面理解过去体育教学所倡导的“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道德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要求,在新的课程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不同的侧重领域和重点,道德教育目标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领域有着不同的体现。但是,可以注意到,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加强。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教育不足或者教育缺少,可能因为以下原因造成:第一,社会道德、社会伦理和职业道德等不良风气的影响;第二,在体育教学中对道德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中的 “全面发展”包含的是体育道德品质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忽视了公民道德品质和个人良好的品质,比如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和坚忍不拔等;第三,没有专门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进行专门研究,使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第四,部分高校体育老师自身水平不够或者德育教育能力不行,自身修养不够,德育水平不高,不能给学生们做出好的表率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们心里带来潜移默化作用。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第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进入大学后,其生理、心里和个性都到了成熟的阶段,正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终生都有极大的影响。在个性成长的初期,可以通过灌输式德育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逐渐成熟,外界信息接收增多,自我意识增强,简单的灌输式德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们内在的需求。一旦失去了外在的约束,带有被动遵守的行为将土崩瓦解,大学生们在价值观、道德思想和社会行为等的问题将暴露出来。当前大学生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他们可以轻松的接收到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这是事情将会潜移默化他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心理品质等,简单的、教条式德育教育很难深入学生心里,很难融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有效的德育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渗透是公认的有效德育教育形式。因此,各科老师应该全员行动起来,提高育人意识,适应时代发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自己教学科目中去。

第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拓展高校德育教育的途径。当前德育教育中,严重依赖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未能发挥好各科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协同作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高校又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地方,任何时候,育人的目标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促进人全面发展指导思想下,德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当前的课程德育中,专门的德育课程在德育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主要依靠一些政治课程进行德育教育。但是,一直以来,高校的德育课程一直跟其他课程存在严重的割裂,使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单一,教育效果不好。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是主要途径和教育环节,无疑应该发挥主要的教育作用,但是不应该发挥唯一的作用。丰富的课程是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科目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德育的要素,因此,应该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引导不单单是德育老师的事情,大学之所以配备德育老师,是为了引领德育工作,而不是将德育责任全部给德育老师。其他课程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去,与德育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协同作用,这对促进高校的德育发展和提升德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是新时代体育教学的要求。体育是大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要求给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但是,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往往只重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或者不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念等的培养。基于这些原因,新课标提出了体育教学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全面的目标,引起了更多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对德育教育的关注。但是,现实中许多体育老师依然把教学的重心或者教学的全部放在知识技能的制定和教授上,虽然能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没有经验借鉴、理论指导和教学方法的参考,实际实施过程中难以把握,自然也就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能够将思想品德教育,价值观念引导和意志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发展,达到新课程中要求的体育教学的目标,最终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建设有积极的影响,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更有深远的影响。

3、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3.1、道德情感的渗透教育

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靠个人,更靠培养。自尊感、荣辱感、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感及爱国主义情感等都是道德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对这些道德情感的培养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其中,尤其是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情感。

首先,集体主义情感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就是培养他们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在集体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这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历程中,良好的集体合作能力能让他们实现更多的价值。体育教学本来就是一项以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集体性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着集体主义精神,积极引导大家站在为了集体利益的立场下积极关心和参与。例如在某些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体育场地的协调,课前课后体育器材的搬运和归还。老师可以采取指定几个同学负责或者将全班分组,轮流负责,无论哪种,最后受益的都是班集体。但是,采取后面一种分配方式可以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为集体的贡献中,使大学生养成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意为同学和集体服务的习惯。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还应该教学他们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防止个人主义,例如在篮球比赛中,需要队员之间的紧密配合,即使某一个人技术再好,没有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恐怕难得赢得比赛。

其次,责任感也是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内容,所谓责任感,指作为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分内事及过失,以及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养成的自觉意识和品格。从个体的成长来看,大学生已经到了承担人生责任的阶段,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间力量,他们的责任感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的成长,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意义重大。在集体体育项目中,不同比赛位置,不同的队员搭配和职责分工都对比赛结果有着重大的影响。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2、意志品质的渗透教育

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体现,包括自制、自觉和坚韧等。意志是支配我们行动、身体的心理过程,是对实现目的有信念、有方向的坚持下去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人们常常是在意志的支配下,调节自觉行动,最终实现预期的目的。大学生的意志直接影响或者支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将自信果敢、顽强拼搏等品种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的意志磨炼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信果敢。自信果断表现在紧急状态下,能够根据周围环境善于把握时机,并且迅速做出判断和决定。在激烈的体育项目中,必须快速的判断对方的意图和自己采取何种应对措施,这就需要迅速机智的判断形势、做出决定。例如在乒乓球比赛中,激烈的对抗、频繁变化的进攻方式、变化莫测的局面等都对参与者的极大考验和锻炼,一旦优柔寡断就会输掉整个比赛。因此,经常参加此项目可以培养大学生思维敏捷、自信果断的优良品质,同时增长智慧。

其次,顽强拼搏。顽强拼搏是一种坚决自己决定,百折不挠战胜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最终实现目标的品质。在人生的历程中,会遇到各种艰难挫折,因此,必须具备坚韧不屈、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例如,羽毛球比赛因其对抗性、竞争性和大强度等特点,使得意志品质在这项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实际比赛中,人的精神和体力都会达到极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往往更多的考验的是参与者坚强的拼搏和坚定的信念。经常参与这类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们顽强的拼搏精神,面对任何事情都可以坚持自己的绝点,并锲而不舍为之努力下去。

4、总结

大学生德育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作为大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其有着更多的学生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对学生形成更多的潜移默化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品质。本文分析了目前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它可以对大学生的拼搏、坚强、不屈不挠等意志品质的形成提供积极有效的影响。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的途径,可以供其他的研究者或者相关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德育大学生体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