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2018-03-05余红盈荆楚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湖北荆门448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改理念

□ 余红盈 徐 吉(荆楚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 湖北 荆门 448000)

前言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深化与夯实学生体育素养与身体素质的关键阶段,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夯实学生的体育基础。目前,素质教育理念提倡应用新兴教学模式,力图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通过结合新课改要求及素质教育理念,基本上可以有效规避以往应试教育存在的不足、消除“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为此,高校体育教学十分有必要探索与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进而创设出符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教学模式,实现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长足发展。

1、高校体育教学实行创新改革的意义体现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新课改的发展进程,大体上消除了以往应试教学带来的弊端问题。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大力推行与应用,使得高校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尤其是体育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基地,通过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要求,可以为社会与国家提供更加优质、全能的人才。而通过实行创新改革,能够进一步推进高校新课改教学进程,必须加以严格贯彻与落实。以下是本人结合相关经验,总结与归纳关于高校体育教学实行创新改革的意义,仅供参考。

1.1、利于学校培养全能型人才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高素质人才变得尤为重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行业领域必须夯实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位。而在此过程中,拥有高素质人才是加强各行业领域综合素质的关键要素。可以说,高素质人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对其的培养方式予以高度重视。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地传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体育教学作为夯实学生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的关键学科,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为学生个体的优质发展奠定基础,必须予以重点创新与贯彻。

1.2、利于推动新课改教学进程

目前,素质教育在高校教学中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基本上消除以往应试教学带来的弊端影响,有效实现了新课改教学的相关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的关键要点,同时也是学生迈向社会的教学终点站,必须加以重视。

而通过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力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夯实自身的意志力与决策力。如此一来,待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也可以凭借高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阻碍。更重要的是,高校体育教学还比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同时也利于推动新课改教学进程的全面发展。

1.3、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传统应试教学主张以教师教学为主,即教师主动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以达到双向转化、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但是这种教学理念并不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违背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学的要求,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于此,高校教学必须要积极结合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教学要求,主张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可适当利用自主学习或者探究学习模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利于学生增强自身的体育素质,培养学生个体吃苦耐劳与顽强意识。即便是步入社会,学生也可以凭借自身的意志力,积极面对工作生活中的阻碍,并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创新教学对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2、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问题

目前,随着新课改教学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取得较大突破与发展,各项工作内容基本上已经步入全新阶段。然而,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全消除的,部分高校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仍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隐患问题。以体育教学为例,部分高校对于体育教学并未予以高度重视,在教学方式与内容上仍旧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并未立足于素质教育要求,使得教学观念、方法与设计较为不足,严重制约高校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

2.1、教学观念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

结合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来看,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旧采用以往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如仍旧侧重于教材教学,笼统地概括体育重难点,并未切实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实施教学。可以说,“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弊端影响并未得到全面消除,仍旧影响教师人员的教学理念。

与此同时,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依赖教材内容,机械化地讲解体育课程要点。而部分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难以进行及时消化,存在的疑问较多。倘若教师并未及时答疑,学生不会的问题越攒越多,课堂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2、教学方法与模式过于单一

新课改要求教师人员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体系,不断改进与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尽量满足学生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然而,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人员仍旧采用以往教学模式进行讲解,且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得教学流程受阻,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切实提高。

举例而言,“课前热身-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检查”的教学流程依旧处于主导教学位置。在这里并不是否定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建议教师人员应该多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与想法,适当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确保体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2.3、体育课程设计严重不足

就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而言,教师人员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呈现出的局限性过强,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部分高校为了强化学生的体育素质,积极增设较多体育运动技能项目。虽然出发点是极好的,但是教学深度与内容设计并不是很充足,使得部分教学内容难以得到切实贯彻与落实。

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并没有将具有健身功能的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当中,教学内容仍旧以以往的标准为主,侧面降低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学习意识。

3、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对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高校管理者与体育教师必须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予以及时解决。在具体解决过程中,建议高校应该积极结合新课改要求与目标,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进程。以下是本人结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学要求,提出的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3.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确定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积极结合素质教育理念要求,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此为基础,以学生的个体需求为教学导向,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体育教学课堂应该主张“健康第一”的体育意识,逐渐淡化“竞技运动”的理念影响,提倡健康积极的体育行为。

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人员应该改进以往强制式教学手段,适当弱化教师主导地位,推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使学生从思想以及行动方面,清晰地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全面发展。

3.2、结合新兴教学模式,推进体育教学发展进程

目前,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新兴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各大高校争相实践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教师人员可以结合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以达到推进体育教学发展进程的目的。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理念,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讲解篮球技巧之后,可由小组人员共同合作学习,不断练习篮球技巧,如运球、投球等,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探究式学习主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利于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

3.3、优化高校体育教学设计内容,确保课堂教学效率

高校体育教学涉及到的体育教学项目比较单一,基本上多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缺乏新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前来看,健身逐渐成为高校学生追求的主流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塑形美体,一举两得。

针对于此,建议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在设计时,可以适当结合学生喜爱的健身运动,深化教学内容设计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明确不同学生的掌握能力与完成能力,做好课程设计工作。

4、结论

随着我国新课改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俨然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主导教学理念。针对于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及时明确新课改教学要求,顺应素质教育理念,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与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议高校体育教学人员应该明确当前社会形势以及对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求,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致力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学校方面应该积极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主要依据,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彻与落实到正式教学当中,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个体的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新课改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