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操的当代发展与历史使命

2018-03-05王海云广州商学院公共体育部广东广州51136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操体育

□ 王海云(广州商学院公共体育部 广东 广州 511363)

1、体操的起源

体操一词源于古希腊语Gymnasitike,古希腊人将从事锻炼的各项走,跑,跳,攀爬,舞蹈,军事游戏的内容统称为体操,体操是当时所有运动的总称,这个概念沿用了很长时间。

近代“体操”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操”泛指一切体育活动;狭义的“体操”则指柔软(徒手)体操、器械体操、兵式体操等。19世纪末,在我国,“体操”一词是广义的,主要包括了一切“身体教育”的内容。由于球类项目没有传入,所以除少数游戏性竞走(赛跑)外,体操科主要还是柔软、器械、兵式、应用等体操内容。

2、体操的当代发展

2.1、体操运动的兴盛时期

清末民族危亡之时,当时洋务派中的改良派为挽救民族危机,派遣留学生、创办军事学堂、教会学堂以及基督教青年会,通过办学堂的形式将西方体育思想介绍到中国来,同时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级各类新式学堂的学制,要求各级各类学堂均开设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节,内容以兵式体操为主;中学堂每周2节,主要是兵式体操、普通体操(徒手、器械两种)、矫正体操、柔软体操(徒手体操)、游戏、哑铃等。高等学堂每周3学时,也是兵式体操和普通体操。此后20年左右,体操运动几乎成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在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的《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将体操一词改名为体育,“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将兵式体操剔除,增添了像足球、田径这样的课程。

全国解放后,体操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中处于核心内容之一。具体主要包括基本体操、技巧、支撑跳跃和单、双杠以及韵律体操。这个时期又主要可分3个阶段。

1958-1965年,是解放后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历史时期。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全国立刻响应号召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这一思潮很快就延伸到体育界。在中学施行除病残外,100%的学生分别达到《准备劳动与卫国制度》一级、二级、等级运动员和普通射手的标准(即“四红”);在小学实现除病残外,100%的学生分别达到《准备劳动与卫国制度》少年级和少年级运动员的标准(即“双红”)。这种体育大跃进为体操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和提高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

1966-1976年,我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这使教育事业遭到了最严重的损失。由于学校里“停课闹革命”,当时只有进入体育界或文艺界才可以合理的躲避“上山下乡”的命运。体操在那时还能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与当时国家大环境“上山下乡”政策有直接的关系。

1977-1982年,我国开始全面拨乱反正,重新制定了全国统一要求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恢复了“文革”前的体育课程,颁发了体操教练员、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这样体操再次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在各组(儿童组、少年一组、少年二组和青年组)的项目标准中,均把体操列为必考科目。在1978年国际体联恢复了我国合法席位,我国体操从此走向世界舞台的大门,对我国体操运动的普及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2、中国体操教育衰落时期及原因

1982年9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取消了体操成套动作的测试项目。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全面展开,许多新概念、新思想和新举措不断涌现,如“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休闲与娱乐”、“阳光体育”等等,从此学校体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这种繁荣景象下,学校体操教育开始边缘化,教学中的实际地位显著下降,出现了“冷落”现象。

目前,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取消了对教学内容的统一限制和具体要求。在新体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放开教学内容的限制,不少新兴的体育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毽球等新兴运动项目进入课堂,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呈现一种“百家齐放”的局面。在“百家齐放”的同时,由于体操动作练习难度大和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等因素的影响,体操运动正逐渐被边缘化。

(1)独生子女多,社会风气排斥体操。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开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由于竞技体操给人们高危的印象以及就业难问题,大多认为体操技术难,让孩子从事体操练习太危险,没前途,是不可取的。

(2)经费投入不足,体操场地器材设施配备不齐。

我国大部分中小学对体操设施投入相对较少,很难达到规定所要求的标准,个别学校没有高单杠,上肢力量素质测验项目(引体向上)用俯卧撑来替代。经费大部分学校优先保证球类和田径等大项目的教学需要,在体操项目上投入更少。由于在力量练习上没有更好的项目来替代,这直接导致学生力量素质持续下降。

(3)体操教学中常出现伤害事故。

在体操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①义务教育学生力量素质普遍下降。进行体操项目训练需要有一定的力量,才能有能力完成动作。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力量素质普遍较差,练习中常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②难度大,学生心理过度紧张。体操练习过程中往往要做一些滚翻、腾空和经过头部的翻转动作,学生往往会出现恐惧心理,导致动作失误而出现伤害事故;③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本体感觉反应迟钝。因此,在做准备活动时必须将全身各关节、韧带和肌肉都活动开,做一些准备性和专门性的练习;④保护与帮助不当。在练习时,教师或体育骨干在保护帮助时手法不对,或时机掌握不好,都会出现伤害事故发生。

3、体操运动的历史使命

(1)虽然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从建国以来国家7次大范围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一些重要的身体机能和素质都在持续下降,如肺活量、力量、耐力、柔韧性等;

(2)党的十八大上提出 “中国梦”的伟大宏伟蓝图,而在教育上也应该实行“教育梦”,教育梦最基础的就该从学生的体质上抓起。著名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可见,青少年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教育梦的实现,承载着“中国梦”的伟大使命:

①体操运动在全面增强人体运动系统、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以及正确的身体姿态上效果显著。

②在生活中体操运动的许多技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克服障碍、自我保护的能力,如基本体操中的攀登、爬越、荡绳、搬运,技巧中的各种滚动、滚翻,器械体操中的各种上法、下法等。

③体操运动中的许多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中小学生可以在练习中培养顽强拼搏、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

不难看出,体操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效果。被边缘化的体操教育若能够回归学校体操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窘状将能够得到缓解,为实现“教育梦”、“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4、体操教育发展的历史振兴

4.1、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

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使家长、学生了解我国体操目前所处的世界领先地位和了解体操的教学特点、练习方法、安全措施和其他运动项目无法取代的特殊的健身、实用和心理锻炼价值,形成正向的舆论导向。只有让社会大众清楚地知道体操教学内容更具有锻炼价值时,才能使全社会一起来参加体操运动锻炼。

4.2、改变传统体操训练方式,开展快乐体操

传统的体操训练枯燥乏味、危险,应改变传统体操训练方式,积极推行快乐体操。所谓的快乐体操就是让参与体操活动的孩子们能快快乐乐的进行玩耍和锻炼。其普及推广着重于让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体操活动,不像竞技体操那样追求竞技性,其教学内容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其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快乐体操还能塑造青少年良好的形体和培养优雅的气质,也将为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4.3、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在对广州市萝岗区24所中小学 (3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14所小学)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按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体操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好的学校如玉岩中学教学内容也都偏向以垫上运动(技巧)为主(8个学时),镇龙中学在单杠和双杠项目中涉猎(约6个学时),其他学校很少涉及。

4.4、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要求

教育部门要经常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技能比赛、经验交流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其次,提高业务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要有系统性、专业性的体操教学能力,因此,体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体育教师综合能力是关键。

4.5、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体操教学大多采用传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学中注重基本功,课堂气氛死板,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转,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模式,教学中将动作游戏化、简单化,增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6、加大对体操教学场地设施投资

体操教学场地和器械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但由于资金投入少、教育经费紧张而造成体操教学设施严重缺乏,这造成了我国体操后备人才和体操教师的转行。在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如何发挥体操固有功能,体现锻炼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设施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而且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减少教学事故的发生。

4.7、将体操纳入中考体育必考项目

近年来,国民体质健康问题日益严峻。“我国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身高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体操项目有其特殊的锻炼身体的作用,如果将体操纳入中考,以中考作为指挥棒来引领全社会对体育的关心,对体操的关心。

体操运动历史悠久,不应“冷落”。应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适时调整,摆脱边缘化困境,重新回到人民生活的身边。只有将体操回归,才能在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为国家的昌盛、民族的进步,为体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操体育
从陕西省司法案件数据看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关键点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体操
思维体操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思维体操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