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鲁迅的儿童体育思想

2018-03-04张福华湖南师范大学体育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8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鲁迅玩具身体

□张福华(湖南师范大学体育教学部 湖南 长沙410081)

鲁迅(1881-1936)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曾经从事教育的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也发表过许多改革教育的主张,后来他离开了学校,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但仍然十分关心教育工作,他的许多著述都对教育问题进行论述和表达其精辟的见解。他认为一个人童年的情况和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紧密相关,因此儿童教育的问题,“于我们民族的前途的关系是极大的!”其儿童教育理论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着对儿童体育的独特认识,认为儿童体育不但能增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快乐与幸福,且对提高儿童的国民性等都有深刻认识。笔者拟对鲁迅的儿童体育教育理论进行系统地、深入地挖掘和研究,为我国儿童体育习惯的养成及国民性的提高提供借鉴与参考。

1、儿童是民族的未来

鲁迅说:“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预料到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看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大抵有了孩子,尊为爹爹了,便可推测他们的儿子孙子,晓得五十年后七十年后中国的情形”。因为“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鲁迅已经认识到国家的未来在儿童,要改变中国当时落后的状况,必须从改变儿童开始,从儿童的教育做起。儿童不只是家庭的希望,而且儿童的命运更和国家民族的革命前途联系在一起。儿童时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人一生体质与健康发展的基础,儿童的健康状况不但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人口的质量。因此,我们培养了儿童什么样的习惯,不仅影响了儿童个体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影响我们国家未来的综合国力。因此在培养和训练儿童的时候,心脑智力需要培养,身体是人生活的基础也理应加强训练,身体方面的磨练可以促使儿童经得起生活竞争中的磨损。反观我们现代虽说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经济、科技都高速发展,人们对儿童身体训练的重视比以前有很大改观,但尚有很多人对于孩子的教育仍沿袭 “重文轻武”的观念,轻视甚至忽视儿童体育。

2、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意义

鲁迅指出:“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管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责任。”只做孩子的父亲,不做“人父”,已成为当时社会普遍现象,大部分父母生出孩子之后,并没有尽父母教育的责任,既不考虑孩子们的未来,也不考虑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把孩子同其他物品样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自然情感,也使他们最适于承担最初教育者的角色。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的行为举止多半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鲁迅辛辣地讽刺了只生不管教的“孩子之父”,指出孩子将来要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做父亲的的具有不可推责任,提倡人们在做父亲之前,应先进“父范学堂”去受教,取得一定的“资格”。我们这里仅讨论父亲在孩子身体方面的责任,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2.1、健全的产生

鲁迅论及生命和生命的价值时认为,作为生物的个体,“第一要紧的自然是生命”。生命存在,生物才有意义,否则生物意义全无。“作为父亲如果将精神体质上缺点传给子孙,久而久之,连社会都受影响。”儿童的精神体质的健康与否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如果儿童是健康的,那么这个国家社会是积极向上的,反之则这个国家和社会在世界是没有竞争能力的。如果儿童自出生就没有健全的生命,那么再完美的生命教育对儿童的生命发展而言,也是苍白无力,无济于事的。因此对于孱弱的、不健全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教育更多的只是无能为力。鲁迅深受进化论的影响,认识到儿童的自然生命属于生理范畴,其存在发展受生理和遗传的影响更多,认为在作父母之前在确定其精神体质上的健康,唯有“在精神体质上没有将缺点遗传孩子,又不遇到意外的事,孩子健康,则达到了继续生命的目的。”

2.2、耐受劳作的体力

“凡动物较高等的,对于幼雏,除了养育保护以外,往往还教他们生存上必需的本领。例如飞禽教飞翔,鸷兽教搏击,而人类也有愿意子孙更进一步的天性。”对于人类来说,都希望儿女“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超越自己,超越过去。”[鲁迅提出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使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高尚的道德、坚韧的精神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身体教育则是其他教育的基础。今天中国的家长片面追求文化成绩,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致使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四体不勤、弱不禁风,孩子的体质弱、运动能力差,时常出现的运动意外事件,导致学校很多有益身体身体健康发展的运动项目无法开展,甚至学校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取消了各种运动项目和比赛。父母养育子女既是天然感情,又是义务。培养儿童必须要像饲养动物一样注重他们身体的发育,如加减衣物、饮食营养搭配、注重自然环境影响、身体运动等,儿童时期养育如同动物的饲养方法精心促进其身体的健康成长,在身体状况上打下良好基础后,再逐渐进行精神上的培育。

3、游戏和玩具是儿童的最正当行为

鲁迅通过《风筝》一文告知我们大家“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认为玩风筝是没有出息孩子的行为,而弟弟 “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文中弟弟曾悄悄准备了做风筝的材料,希望做一架属于自己的风筝。不幸的是哥哥发现这架即将完成的风筝,他“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成年后的哥哥对自己当年做出了“扼杀”儿童兴趣和创造力的举动,内心懊恼不已。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强调了要理解儿童,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否则易做出“破坏弟弟的风筝”这样的蠢事,没有游戏、没有身体活动,弟弟瘦得不堪的身体状况则无法改变。早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认为,游戏对于儿童来说不单纯是“娱乐”或“玩耍”,更是人类渴望自由的本性和完整人格充分展现的手段和方法,游戏体现着“人的诞生”和“人性的复归”。儿童体育的本质是游戏,游戏是儿童体育的根本,儿童生活时刻可见游戏的影子,儿童在游戏中促进了身体的发育,而且学会了必须的生活技能、技巧,为将来的生活做了充分的准备。

鲁迅于1934年发表的《玩具》歌颂中国江北人制作的机枪玩具,表现了中国人的“坚强的自信和质朴的才能”。这一年是儿童年,上海的洋货店里挂着各式玩具,“大公司里则有武器的玩具,指挥刀、机关枪、坦克车等,然而有钱人家的小孩拿着玩的也少见。公园里面,外国孩子聚沙成为圆堆,横插上两条短树枝,迷明明是在创造铁甲炮车了,而中国的孩子是青白的,瘦瘦的脸,躲在大人的背后,羞怯的,惊异的看着,身上穿着一件斯文之极的长衫。”当时的儿童是被忽略的,儿童玩玩具的天性不受重视。洛克认为孩子应该有玩具,但他同时又强调“这些玩具不可由购买得来,他们的玩具应该自己去造,或至少也该让自己努力试着去造。”因为在不断劳动的过程中,儿童的心智禀性也能够得到相应塑造。而今天中国家庭的孩子,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的不是玩具,是能陪伴他一起玩玩具的人,自己制作玩具则更少见。

4、大自然是儿童的快乐源泉

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是其童年的乐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原黄蜂伏在菜花上……”在百草园中鲁迅度过了其快乐的童年。百草园中不仅有自然的树虫鸟等生物,而且还有“长妈妈”的神话传中说陪伴“我”的成长。童年的“我”认为到三味书屋去读书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国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而受到的惩罚。鲁迅深刻地描述了作为儿童世界的大自然是一个可爱的世界范围,而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对比则凸显了大自然对儿童的熏陶远远高于学校对于儿童的教育影响。儿童与生俱来地拥有一种亲自然性、亲生命性,他们喜欢与鸟儿、虫子说话、在山野、溪流旁嬉戏,渴望溶入大自然的怀抱。儿童天性是憨厚淳朴的,爱自然的天性使儿童成为大自然的孩子,儿童在大自然中释放天性,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玩耍,如鱼儿在大海里畅游。卢梭强调儿童期的教育要尊从儿童爱自由的天性,赋予儿童更多的自由,主张让儿童多参与各种游戏,多在自然中奔跑,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在自然中培养人的体力及道德品质。反思我们今天的儿童,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每天拘限在钢筋水泥的所围造的高楼大厦之中,在雾霾之中呼吸,在书山题海里搏击,游走在各类补习班之间,不仅身体远离自然,心也失去了发展的自由,丧失了童年的乐趣。

5、运动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

要“拓开眼界,增加知识”,就必须使孩子们的生活,由“静”态转变为动态,鲁迅在《上海的儿童》一文中指出:中国家庭教育孩子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任其跋馗”,“在门外或门前是霸王”,任其所为。其二是给孩子“冷遇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孩子们“畏蕙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攀笼的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因为,他们因无知而愚钝,因受压抑而智力荒废,鲁迅称这是蠢人造就蠢人的教育。鲁迅认为,孩子们必须在动中发展,“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即动”。只有动,才能增强体质;只有动,才能体脑并用,发展智力;只有动,才能接触新事物获得新知识,那些父母并不了解通过运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培养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的意义。然而,中国从家长到教师却强制孩子们在“静”中发展,或者低眉顺眼,或者大门不出,二门不进,他们认为动是日本孩子的特点,是“洋气”。因此,他们要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乱,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壮,我偏生病”,[13]更有甚者,竟美其名日,这是“爱国”。鲁迅对此十分愤慨,他说:“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中所本有的,但因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那些以“爱国”之名,行害儿童之实者,实际是在“诱中国人做奴才”。

猜你喜欢

鲁迅玩具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我de身体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我们的身体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身体力“形”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