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与经验研究

2018-03-03张毓辉王秀峰王荣荣

卫生软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医疗服务发展

王 昊,张毓辉,王秀峰,王荣荣,郭 锋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和产业链持续延伸拓展,健康产业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美欧发达国家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满足多样化健康需求、加快抢占全球健康产业分工新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同样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健康产业已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点任务[1],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健康产业是以医疗卫生与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提供以维护、改善和促进健康为直接或最终用途的各种产品、服务的行业与部门的集合[2]。从全球范围看,经过多年发展,许多国家依托自身优势特色,已逐渐探索形成了若干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有较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发展模式,构建起各具特色的组织形式和支撑体系,在创新发展、融合集聚、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传统业态转型升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实践成果和典型经验。通过对国际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和经验的分析把握,能够为新时代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带来启发和借鉴。

1 国际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1.1 医疗服务特别是高端医疗服务核心地位日益凸显

医疗服务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没有优质的医疗服务,健康产业链条就失去了“灵魂”,健康相关融合服务也难以持续发展。从服务提供看,医疗服务特别是高端医疗服务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健康产业发展区域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美国作为公认的全球健康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健康产业对GDP直接贡献达到8.8%,其中医疗服务居于主体地位[3]。以纽约医学中心为例,其集聚了包括纽约长老会医院、纽约大学医学中心、贝斯以色列医学中心等在内的数十家高水平医疗机构,为全球范围内的患者提供高端医疗服务。从产业组织形式看,高端医疗服务是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起跑器”。阿联酋迪拜健康城将医疗区作为其三大产业区域的核心项目,优先规划、优先开发建设,在0.38平方公里区域内拥有2家大型综合医院、90个门诊中心与诊断实验室以及超过3000名世界一流医疗专业人才,提供全流程、酒店式诊疗服务[4]。新加坡政府早在2003年即启动“新加坡医疗计划”,利用新加坡优质医疗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从健康检查到尖端手术治疗、癌症诊治与各种专业护理服务,打造以综合化健康服务为特色的“亚洲医学中心”[5]。

1.2 医教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联系趋于密切

健康产业是要素流动活跃、产业分工协作紧密的有机整体。知识源是健康产业实现高水平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的高度集聚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智力资源,是推动健康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各国的成功实践,都十分重视医教研用一体化发展和产业链整体布局。美国著名的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医学中心,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进驻的医学科研机构,目前已形成了医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健康政策研究的完整体系,健康产业领域从业者超过10万人[6],在密集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交流过程中实现了产业效益最大化,大大加速学术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纽约健康产业集群拥有26家教学医院和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波士顿长木医疗区在0.8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密集分布着医院、医学院和医学研究中心等数十家医教研机构,医疗人员超过4万名[7],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有机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吸引数百家诊所和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机构在区域内布局,在竞争与协作中形成了良性发展模式。

1.3 以市场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度不断提升

发展健康产业一方面能够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更好满足国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向健康相关产业领域延伸拓展,能够加快传统健康产品加工制造等业态升级,催生和壮大新兴业态,满足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作用,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健康产业发展中。在实行政府主导的国民健康保障制度的英国,健康产业高端研发制造和创新环节主要由大型跨国公司和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构成。根据英国生命科学办公室数据,2014年英国有医疗技术企业3268家,其中97%为中小企业[8]。德国法兰克福、纽伦堡等健康产业专业化区域,普遍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模式,健康产业园区、健康科技创新基地等全部由专业化健康产业管理公司和行业协会组织运营管理,各类健康产业企业主体通过业务合作机制加强联系,并作为有机整体为区域争取德国联邦政府和欧盟的支持项目。

1.4 依托区位和资本优势持续拓展辐射范围和服务半径

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技术变革背景下诞生的新兴支柱产业,国际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集中表现为产业分工与服务对象的全球分布。从健康服务对象看,其产品和服务通常不局限于满足当地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而是以开放的姿态,更积极的参与到全球健康产业分工当中,深耕国际大市场,着眼于为更大范围的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迪拜建康城依托迪拜航空枢纽实现国际航班与产业园区的“无缝衔接”,通过100多条辐射各大洲的“健康航线”,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9]。新加坡、德国、土耳其等也都借助良好的区位条件和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实现服务范围扩展,有效扩大健康服务覆盖人群。从健康产业链分工看,健康产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服务提供、支撑保障等各环节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跨国兼并重组活跃。以医药产业为例,2016年全球医药产业领域跨国并购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10],涉及生物技术、基因检测、互联网智慧健康等领域,大型医药健康跨国企业凭借资本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全球产业布局。

2 国际健康产业发展主要经验

2.1 健全的产业支持政策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健康产业高水平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韩国国会通过吸引外国患者的专门法案,发放医疗旅游签证便利国外游客,并组织33家医院成立“韩国医学海外推广委员会”。新加坡政府2003年开始在世界15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向所在国大力推介新加坡的旅游与医疗资源,促进医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5,11]。迪拜对入驻建康城私营店面提供100%免税,对外资持股比例没有限制,实行零所得税、零消费税等优惠政策。丹麦从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生物技术领域政府研究开发计划并纳入国家战略,在审批程序上建立了快捷、高质量的审批制度、流程和指导,不断优化健康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和运行环境。

2.2 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

健康产业涉及众多领域,各国在产业发展路径与模式选择方面进行了许多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有益探索,不存在某种模式“包打天下”的情况。从国际实践和产业规律看,高端医疗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主要采用集群形式,充分发挥集聚效益、形成创新优势。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大力发展国际健康旅游、传统医学等过程中,注重特色健康服务资源利用和交通区位优势发掘,强调区域内外的业务融通、要素交换、创新激励和人才储备,并充分依托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产业间的“化学反应”。如马来西亚、印度、泰国等还利用各自的语言文化氛围、自然环境和成本价格优势,增强全球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

2.3 完善的产业要素保障体系

健康产业多学科领域交叉、知识与技术密集、创新和人才需求强烈。创新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医疗服务和技术创新是健康产业集聚区的“先手棋”,是推动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益的基础和前提。与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禀赋而形成的传统产业集聚区(如矿产采掘、能源生产等)不同,健康产业集聚区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知识溢出效益和人才支撑。德国海德堡医学中心拥有10所大学、超过4万名高等院校在校生,常住居民中35%是科研人员。英国伦敦生命科学园汇聚帝国理工学院等顶尖院校,还拥有全英国5家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中的3家,专业人才超过10万人[8],为健康产业研发新技术新疗法、吸引全球消费者提供了坚实基础。

2.4 发达的产业中介组织和公共服务平台

健康产业中介组织能够支持企业更好的开展研发创新,同时通过技术咨询、法律服务、产品评估等多种方式推动研究成果加速转化为临床应用技术和领先产品。美国、德国、瑞士、丹麦等国都通过专业化中介机构和创新应用转化平台,为健康产业园区和企业机构提供包括技术咨询、法律服务、产品评估、公共实验室等在内的完善的产业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并有针对性的配套工程开发、装备制造等相关企业,提高运行和服务效率,加快创新成果应用转化。

3 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启示

3.1 坚持政府引导,加强规划引领

国际经验表明,政府是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通过规划引导和产业环境提升,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能,特别是在健康科技创新、重大创新药物、大型医用装备等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群众健康利益的核心领域,应统筹国内外资源和市场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融入国家战略,依托“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变点状分散发展为点线面结合,推动实现面上带动和高质量发展。

3.2 突出创新驱动,壮大中介组织

主动把握和适应全球健康产业发展和高技术竞争趋势,以医疗服务建设和健康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加快建立医教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进入临床应用的有效转化机制。借鉴国际经验,重视“催化剂”和“加速器”发展,加强健康产业中介组织和支撑平台建设,构建专业化的创新服务、信息咨询、质量标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方和公共服务平台。

3.3 鼓励多元参与,培育中小企业

社会力量是发展健康产业、扩大多样化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主力军。要有效激发健康相关领域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团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特别注重通过发挥行业协会和第三方专业化机构优势,将分散的产业资源和企业高效组织起来,提高运行效益和竞争力。重视培育健康领域中小企业,突出经营管理、人才团队、技术方面独特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在自主研发、模式创新、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发挥先锋作用。

3.4 优化要素配置,补齐发展短板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产业集群,都强调立足产业规划定位和市场需求,深入分析把握全球产业发展态势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方向,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同时,针对健康产业新兴行业发展变革的突出制约因素,面向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完善健康相关领域学科体系建设,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有效满足健康产业发展对高质量复合型、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张毓辉,王秀峰,万 泉,等.中国健康产业分类与核算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7,36(4):5-8.

[3] 王 禅,杨肖光,白 冰,等.美国健康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17,33(12):116-119.

[4] 陈德福,车春鹂.国际健康服务业集群发展经验及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425-426.

[5] 王秀峰.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意义、经验及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8(2):66-70.

[6] TEXAS MEDICAL CENTER (TMC).TMC Facts & Figures[EB/OL].(2018-05-15).http://www.tmc.edu/about-tmc/facts-and-figures/.

[7] 吴晓隽,车春鹂,高汝熹.大都市健康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与生态初探[J].卫生经济研究,2014,(8):18-2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英国生命科学产业”专题调研报告[EB/OL].(2016-08-04).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ck/201608/20160801373144.shtml.

[9] Government of Dubai.Dubai Healthcare City’s services[EB/OL].(2018-05-15).http://dubai.ae/en/Lists/Topics/DispForm.aspx?ID=4&category=Home.

[10] ANTONIO IERVOLINO,LISA URQUHART.World Preview 2017,Outlook to 2022[J].EvaluatePharma,2017,(9):22-24.

[11] 侯胜田, 刘华云, 张永康. 国际医疗旅游主要东道国战略定位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 2013,12(12):25-27.

猜你喜欢

医疗服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