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作晚稻宁84播期试验

2018-03-03陈少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秧龄叶龄晚稻

蒋 琪,陈少杰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 宁波 315012)

宁波市地处双、单季稻过渡地带,双季稻生产时节偏紧,早稻和连作晚稻同时高产难度较大,品种搭配和农时把握要求较高。宁波市前几年连作晚稻机插的品种主要有宁88和宁81,这2个品种耐迟播性较好[1-2],在迟播迟栽条件下,生长迅速,抽穗期稳定,穗大粒多,灌浆速度快,稳产丰产性好[3]。但随着种植年数的增加,以上2个品种稻瘟病抗性逐渐变差,连作晚稻种植品种面临更新换代。宁84是由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2015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在宁波市作为与杂交稻搭配种植的主要常规品种,同时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其在宁波市亦可作为连作晚稻栽培[4-5]。为研究其最适播种期以及较迟播种情况下的产量表现,特进行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6年在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蔡郎桥村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宁84,前茬为早稻。试验田土壤为黄斑青紫泥,0~20 cm耕层土壤(自然风干样)含有机质45 g·kg-1,有效磷32 mg·kg-1,速效钾83 g·kg-1。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置5个播期处理,分别于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7月10日、7月15日播种,秧龄20 d,机插,大区试验,每处理面积约600 m2。插秧行株距为25 cm×14 cm。其他管理措施参照当地高产田块。

1.3 测定项目

移栽前1 d每处理从秧盘取10 cm×20 cm面积测定秧苗素质。本田期间进行分蘖动态、叶龄和生育期调查。成熟期每处理取样5穴调查产量构成,全田收割机实收测定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播期推迟,宁84的各生育时期相应延迟,播种至拔节天数明显减少,播期每向后推迟5 d,播种至拔节天数分别缩短3、2、4和2 d,拔节至抽穗及抽穗至成熟天数比较稳定。全生育期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缩短,播期每推迟5 d,生育期分别缩短3、4、5、3 d。宁84作为连作晚稻栽培,在本试验设置的播期中均能安全成熟,但播栽期再推迟,安全齐穗风险较大。

2.2 秧苗素质

从表2可以看出,宁84秧苗的苗高和叶龄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增加趋势,在相同秧龄情况下,7月15日播种的高达17.8 cm,叶龄达到5.0叶,比6月25日播种的分别增加3.5 cm和0.6叶。随着播期的推迟,百株干重和根长也呈增加的趋势,茎基宽呈下降趋势,绿叶数和白根数没有增加。说明播期推迟后,秧苗生长速度变快,秧苗素质有变弱趋势。

表1 不同播期对连作晚稻宁84生育期的影响

表2 不同播期连作晚稻宁84的秧苗素质表现

2.3 叶龄和苗情动态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播期宁84的叶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呈先快后慢的增加趋势。6月25和30日播的主茎叶片为12.8叶和12.5叶,剑叶均在8月30日前抽出。7月5、10和15日播的到9月4日,主茎叶龄分别为12.2、11.1和9.2叶,最终叶龄分别为12.2、12.0和12.0叶。播期每向后推迟5 d,主茎叶龄分别减少0.3、0.3、0.2和0叶。

表3 不同播期连作晚稻宁84的叶龄动态

从表4可以看出,6月25和30日播期处理在8月20日达到高峰苗数,7月5、10和15日播期处理在8月25日达到高峰苗数。各处理最高苗数随着播栽期的推迟而降低,高峰苗数最高的7月5日播种处理,为577.5万·hm-2;7月15日最迟播种的最低,为423.0万·hm-2,这也表明宁84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茎蘖成穗率随着播栽期的推迟而提高,说明营养生长期缩短,分蘖发生率降低,无效分蘖减少。

表4 不同播期连作晚稻宁84的苗情动态

注:插秧规格 25 cm×14 cm。

2.4 经济性状与产量

表5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与6月25日播期处理相比,6月30日、7月5、10和15日的产量分别降低4.2%、9.3%、20.6%和 26.6%,7月10日以后播种,产量显著下降。本试验条件下,宁84在7月5日前播种,7月30日前机插,产量在6.750~7.443 t·hm-2。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株高和穗长均逐渐降低,各产量构成因子中,受播期影响较小的为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异系数分别为3.28%和3.39%;影响较大的为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变异系数分别为5.4%和8.4%。推迟播种主要导致宁84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下降,进而造成产量降低。

表5 不同播种期连作晚稻宁84的经济性状与产量构成

3 小结与讨论

连作晚稻生产农时紧,受前作影响大,尤其是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夏收夏种季节矛盾突出,因此在连作晚稻品种选择时既要考虑高产,又要考虑耐迟播性,以确保稳产。在本试验条件下,宁84作为连作晚稻栽培,最迟在7月10日播种,7月30日插秧可以确保安全成熟,若安排在7月15日播种,8月4日移栽,生产上存在不能安全齐穗的风险。本试验 20 d 秧龄的情况下,7月10日以后播种的处理产量比6月25日播种的下降 20% 以上,主要原因是营养生长期缩短,导致有效穗数减少,植株矮小,穗形变小,每穗粒数减少。综上所述,宁84作为连作晚稻栽培时,应安排在7月10日以前播种,秧龄20 d 左右,以确保产量。

[1] 陈国,叶朝辉,金林灿,等.晚粳稻新品种宁8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中国稻米,2008,14(6):27-28.

[2] 陈国,金林灿,丁伟红,等.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宁88选育与应用 [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05-106.

[3] 陆惠斌.宁波市水稻双季机插高产关键技术的探讨 [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0):1542-1545.

[4] 陈少杰,蒋琪.不同秧龄对机插连作晚稻宁84和甬优538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J].中国稻米,2017,23(2):75-77.

[5] 苏柏元,王亚梁,朱德峰,等.春优84在浙东地区作连作晚稻栽培的适应性试验 [J].中国稻米,2017,23(3):97-99.

猜你喜欢

秧龄叶龄晚稻
晚稻帖(外一首)
“四特”晚籼稻系列组合适宜移栽秧龄和播种期探讨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再生稻与晚稻常规米质及RVA 谱特征的对比研究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棉花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