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有声语言内部技巧提升现场报道真实感

2018-03-02袁菡

声屏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表达技巧现场报道

袁菡

摘要:现场报道真实感要求主持人在信息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中做到语言准确,传递的内容精准无误;在不破坏新闻客观性的前提下,传递信息的同时向受众传递真实的态度和情感。情景再现有助于提升现场报道真实感,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则是达到这一要求的基础,离开了恰如其分的表达形式,思想感情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节目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有声语言 表达技巧 现场报道

运用情景再现提升现场报道真实感

情景再现运用误区。误区一:在现场报道中,主持人就在现场,所以不需要情景再现这种技巧就可以把真实感表现出来。误区二:现场报道中的情景再现就是将所见所闻简单地“重现”在观众面前。

情景再现的正确运用。这种错误想法的产生是对知识运用过于死板造成的。情景再现这种表达技巧不仅仅在二度创作的时候需要,在现场报道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在现场报道中主持人需要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耳所听把事件向观众交代清楚,并且更重要的是把态度和情感传递给受众。现场报道对主持人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达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情景再现的四个过程来入手:一是理清头绪——在到达现场前主持人需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设身处地——最大限度的获取现场感,把观众带入主持人所描述的现场中,这就需要调动所有的感官:嗅觉、视觉、听觉、味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给观众一个立体的感受。三是触景生情——在现场报道中,主持人不僅要“视通万里”,更要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给受众传递真情实感。四是现身说法——主持人在现场向受众传递了事实和情感,让受众受到感染,以完成报道任务。

实例分析。记者在现场描述,要求观察仔细、采访具体,注重情景交融,给人形象鲜明的感觉。比如,在2015年5月11在《分宜新闻》中播出的《城市零距离:电线杆被撞谁之过》。当天上午记者接到群众来电说,介垦加油站附近一根电线杆被车祸撞坏,给过往行人安全造成很大隐患。群众屡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一直得不到解决。接到电话后,记者火速赶往现场。首先就对电线杆所在的周边环境进行了描述:电线杆所处的位置在加油站附近,并且所处路段属于从新余市区到分宜县城的交界路口。过往人流、车流大。最让人担心的是———电线杆已经被撞成半弯状态、摇摇欲坠。画面加上笔者的解说,直观地让观众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笔者作为出镜记者对周边环境做了一个详实介绍和深入采访,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了观众对相关部门没有尽职尽责处理和周边群众过往安全问题的关注。

运用内在语提升现场报道真实感

内在语运用误区。误区一:主持人为了突出每句话的内在语,就句论句,使整个现场报道不连贯,也使受众产生扑朔迷离之感。误区二:现场报道中内在语仅仅是主持人语言的表现形式。

内在语的正确运用。现场报道中,内在语是对整个事件理解感受的集中概括。主持人一旦把握了整个事件的主题思想,明确了宣传目的,内在语就具有了相对稳定性、确定性和排他性。主持人在报道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服从于整个报道整体的,切忌就句论句地确定内在语。在现场报道中,主持人可以通过副语言来表现内在语,比如主持人的表情、手势、眼神等,这样的表达可以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使主持人所传递的内在语更丰富有效。

实例分析。现场报道里内在语可以称为“无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包括伴随人物语言而出现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等,在表达上都具有潜信息的作用。在2018年10月26日《分宜新闻》的《高岚乡民间物资交流大会》这则新闻中,笔者以出境记者的身份去感受乡间“赶会”这一习俗。在介绍美食“油货”的时候,笔者首先通过自己闻到香味时的表情向观众传达食物的美味,然后再设计了向摊主学习如何制作“油货”。通过一系列的讲述加上动作来向观众直接展示乡间美食,使这则新闻更加生动、更加人性化。

运用对象感提升现场报道真实感

对象感运用误区。误区一:有些主持人在现场报道中容易产生“谁在听,我就播给谁听”的错误想法,这样“对象感”肯定是消极的、被动的。误区二:认为主持人在现场报道中与所设想的具体对象的关系是唯一的、不可移易的关系。

对象感的正确运用。有对象感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对某一人或某一群体”,因为“谁在听”主持人是无法具体窥测的。这样窥测“谁”是什么样的人仍属未知,主持人在面对镜头报道的时候应该在质和量两方面入手。年龄、职业与心理特点的关系是明确的,环境、气氛与人数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尽可能多地熟知各种对象的情况,因为报道的内容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各个阶层,要把千百万受众吸引过来,主持人就要设想与报道要求一致的各种各样的具体对象。现场报道中主持人接触的事件的具体情况是复杂的,主持人要在不同的报道和同一报道的不同阶段与受众建立不同的关系,有时是老师、有时是向导、有时又是亲人……只有这样现场报道才会充满人情味。

实例分析。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和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在2018年10月16日《分宜新闻》中播出的《推进均衡教育人人平等,让每一个弱“视”群体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中,有一名因为先天性失明而不能去上学的小女孩,从小被年迈的奶奶照顾,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因为县“送教”活动,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为了能让更多人来帮助她们,记者选择对照顾她的奶奶进行采访。由于奶奶年龄较大,听不懂普通话,对着摄像机也比较紧张,于是笔者选择先用家乡话跟她交流,了解她们的日常生活以及需要的帮助,慢慢地与奶奶建立了信任,最终出来的采访真实感人。新闻播出后,也帮助小女孩获得了更多的资助。

结语

有声语言表达的内部技巧是主持人现场报道成功的基础。对于主持人而言,报道新闻的关键不在采访取材之辛苦,不在新闻事实之杂乱,而在于如何把点滴微妙的感触准确地传达给受众,把深思熟虑的思考提练得明白易懂。研究这三种有声语言表达的内部技巧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内部技巧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虽是调动思想情感的基石,但与外部技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这三种内部技巧熟练于心,与外部技巧妙配合,把它们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不露痕迹地运用在每一次现场报道中,才是最终的目的。

猜你喜欢

表达技巧现场报道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对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探析
The Expression of British Humor in Downton Abbey
职业能力大赛视角下辅导员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探析
感悟平淡中生命的精彩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与报道艺术
科普辅导员的言语沟通艺术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