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 接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琥珀介绍

2018-03-02文/张

藏天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串珠玛瑙饰品

文/张 婵

◎ 东汉狮形琥珀饰

中国目前考古发掘最早的琥珀制品,见于四川广汉三星堆1号祭祀坑,为一枚心形琥珀坠饰,一面阴刻蝉背纹,一面阴刻蝉腹纹。

中国对琥珀更深入的了解,出现在汉朝时期,在《周易正义》的疏中也有“琥珀拾芥”的记载,记录了摩擦后的琥珀能吸引细小的物体,说明汉代先民已经知道琥珀具有静电效应。而关于琥珀的产地,汉代很多资料均有提及,如《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罽宾国)出封牛…珊瑚、虎魄、璧流离”,罽宾国为汉代西域国名;《后汉书》载“谓出哀牢”(哀牢:古地名,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后汉书·西域传》曰“大秦国有琥珀”之说。

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的琥珀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汉朝的琥珀多为狮、鸳鸯等动物挂饰,呈深咖啡色,简单自然的雕刻,栩栩如生的形态。六朝时期的同一串珠上往往有玛瑙、琥珀及水晶等,它们为圆形、菱形、柱形,形态各异,色彩艳丽。清代饰品琥珀朝珠极具特色。

此次“时光凝固的美丽——波兰琥珀艺术展”特择选了几件馆藏琥珀与波罗的海琥珀对比展示。

东汉狮形琥珀饰

1991年兴仁交乐东汉墓出土,高3.1厘米,为深咖啡色装饰品,呈狮形。四足卷曲而坐,阴线刻划出四肢和嘴、鼻等五官的轮廓。整体雕刻简练,仅用寥寥数刀,就将其刻画得十分逼真,使人领略到其肥硕健美的身躯。

受原材料限制,琥珀饰品超过5厘米的较为少见,该件琥珀狮形饰品体形较大,是难得一见的出土文物。我国自古不产狮,狮形图案东汉时期才在我国的陕西、河南、山东、江苏、四川等地流行,并广泛应用于各种雕刻题材。这一饰品的出土,再次印证了当时中原文化对贵州的影响。

六朝玛瑙、琥珀大串珠

1965年平坝马场六朝墓葬出土,古代装饰品,串珠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据史料记载,我国早期的项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出现,多用贝、螺壳或各类骨管串合而成。该项饰采用琥珀、玛瑙、水晶料等不同材质,分别制成大小不同的圆形、菱形、耳珰形、柱形、磬形、瓜形、纺轮形、狮子等形的珠、管、坠共68颗串成,色彩十分艳丽。项饰中的六枚兽形琥珀均形神兼备,其中以一颗黑色兽形琥珀尤为形象生动。

由于魏晋以后,贵州同中原地区的联系逐渐加强,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因此这一时期的文物或多或少都表现为同中原文化的交流和接纳。此类项饰多不产自本地,很可能是通过不同途径从外地交换而来,为研究贵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清琥珀朝珠

琥珀朝珠一串,1983年在贵阳市出土,器物年代为清代。这串朝珠共有茶褐色琥珀珠108颗,玉间珠3颗,椭圆型玉质背云一个,玉佛头一个,玉坠3个,白色京料坠一个,另有3串小珠共33颗。

朝珠原是佛教数珠的发展,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因此,清代冠服配饰中的朝珠也和佛教数珠有渊源。按清代冠服制度,君臣、后妃命妇凡穿朝服或吉服时必于胸前挂朝珠,因此,朝珠是清代特有的冠服配饰之一,其质料考究,通常为翡翠朝珠,琥珀朝珠比较少。朝珠的配戴亦有规定,清代典制对于佩挂何种质地的朝珠,有着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

此朝珠串所用琥珀晶莹透亮,为鲜亮的茶褐色,色泽稍微有些差别,小珠不透明,所有珠粒均大小一致,光滑圆润,佛珠、背云以及佛嘴均系豆青硬玉,其色泽、质地、大小均极为相近,用石青绦连缀,整体风格变现为精致、华丽。清代琥珀朝珠能完整保留至今,非常难得。

◎ 六朝玛瑙、琥珀大串珠

◎ 清琥珀朝珠宝庭石苑

猜你喜欢

串珠玛瑙饰品
金刚石串珠绳曲面切石机的设计
BLOOMHUB饰品买手店
简易金刚石串珠锯的设计
金刚石串珠绳锯研究现状综述
大自然的神奇馈赠——玛瑙天珠
奢华万乘国 齐地玛瑙红——齐国玛瑙器艺术欣赏
饰品
串珠里藏着数学
饰品与灵感间的故事
玛瑙十二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