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文化中文案的制码与解码

2018-03-01陈璐琪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解码

陈璐琪

【摘 要】文案包装与宣传是大众文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本文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制码”与“解码”理论,指出文案生产与传播过程中,文案的制码与解码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解码者与制码者的关系立场。

【关键词】文案创作;制码;解码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209-02

一、大众文化中“文案”的涵义与界定

在后现代的文化图景中,图像文化可谓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语言文字走向了边缘地带。正如罗兰·巴特所指出的那样:“以前,图片是为了说明文本,现在,文本是为了补充图片。”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字文本走向消逝。以图像文化为途径所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是需要文案的包装与推广的,也就是需要语言文字的宣传与推广,才能以更加完整的形象走进大众的生活之中,更易被大众所青睐和接受。

“文案”一词据《现代汉语词典》,“文”字有“文章”之义,“案”有“案卷、记录”等含义,文案的策划与创作可以解释为,将文字以及语言经过谋划后组成的文本,以实现某种实用目的。[1]在现今的文化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某种神秘性目的以增强观众的期待视野,文化产品在面市之前,都会在传播平台上推出一系列的宣传文案,文案的制作与推广可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如何才能制造出吸引大众眼球的文案,这不仅仅是一个传播学的问题,更多的是文案制作者如何选择易于被大众所理解接受的文案的代码,来进行文案制码的问题。

综上,在大众文化视域中的文案制作与推广的过程,首先是文案的制作者选择文案所必须要组成的代码,来进行文案的制码,这些代码是制作者与大众也就是接受者所共同理解,具有一定共通性的代码。其次,接受者再根据这些已经约定俗成的代码进行文案的理解与解读,也就是解码,以此来获取文案所带来的文化信息。

二、大众文化视域中文案的制码与解码

斯图亚特.霍尔在其著名的《电视话语的制码与解码》一文中指出,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电视专业工作者对原材料的加工,即“制码”过程,取决于加工者的知识结构以及生产关系和技术条件等,在这一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加工者对世界的看法。关键是理解什么叫做代码。[2]

霍尔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制码的过程中,起到主导地位的是制码工作者,在他的世界观,意识形态的指导下,他会选择什么样的代码来进行制作。同样,在文案的制作中,文案的制作者也會选择他认为最能表达意义的代码来进行文案创作,意义的产生取决于代码系统。而何为文案制作中的“代码”?“代码”就是指在文案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语言组织材料,而这种材料是从大众的生活中所提取出来,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

在代码选择的过程中,代码通常被认为是自觉的过程,已经存在于加工者的脑海之中的,我们不会去意识到它的存在。如俄国形式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我们已经对于生活司空见惯,一些思想和概念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印象。所以,在文案制造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制造者如何选择代码,选择何种代码,而是他如何打破代码与意识之间约定俗成的,机械的联系,从而将意义释放出来。好的文案制作,不仅能打破这种习以为常的,单调乏味的联系,创造出让人眼前一新的意义,还能增加其所宣传的文化产品的新颖与吸引性。例如,在近期较火的一档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它的收视率在同类型的综艺中位居榜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优质的文化策划。亲子生活这一类的综艺节目在现今层出不穷,亲情主题这一文化代码在影视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这一节目的文案,放弃了对亲情主题平铺直叙般的歌颂,而是选取了其中母子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常的几个镜头,配之以朴实感人的诗性语言,这就让我们注意到被我们所忽略的,存在于在生活点滴的亲情之爱。

任何文化产品,在还没有进入市场,没有使用者的参与都不算是真正的完成。文案制作的第一步是制码的过程,当它进入到了市场之后,它就要接受大众的审视,这也即是文案制作的第二步,大众的解码过程。前面我们已经提出,在文案的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文案代码的选择,而在文案的解码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于代码的解读与理解。在这一解读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对世界的一系列的看法,所不同的是,是大众而不是制作者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大众面对的不是社会的原始事件,而是加工过的“译本”。大众必须能够“解码”,才能获得“译本”的意义。这一点英国学者斯多雷在《文化研究与研究大众文化》中说的很清楚:“通过话语的流通,生产成为再生产然后又成为生产。这个周期从‘社会的开始,结束到‘社会的,结束又成为新的起点。换言之,意义和信息不是简单被传递,而是被生产出来的:首先产生于制码者对日常生活原材料的编码,其次产生于观众与其他话语的关系之中。每一阶段都举足轻重,运行于自身的生产条件之中。”[3]

简而言之,文案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制作者,当然制作者在“制码”的过程中,会赋予文案代码一定的意义,但是意义的产生于传播并不是一种直线型的路径,而是一种更为回环往复的复杂路径。制作者所赋予代码的意义,由于接受者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兴趣秉性的不同,接受者会得出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从而生成出新的意义,大众并不是意义的被动接受者。从文案的原始制作即制码,到被解读和理解即解码,每一个过程都会产生出不同的意义,因为每一过程都有其自身的决定因素与存在条件。

三、文案解码者与制码者的关系立场

由于解码者所处的生活环境与知识结构的不同,在看待文案时,他们会有着不同的态度立场。霍尔在《电视话语的制码与解码》中指出解码的三种立场,其一是从葛兰西霸权理论中生发下来的“支配—霸权立场”,其二是“协商代码或协商立场”,其三霍尔称之为“对立码”。[4]同样,文案的制码与解码的过程并不只是意义的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也体现出了解码者与制码者之间的立场关系。

首先是文案解码者与制码者的立场完全一致。在这一立场关系中,文案制作者所选取的代码,以及代码所产生的意义与解码者所理解的两相和谐。这也就意味着,文案制作者所要传达的意义被解码者完全认同和吸收,文案宣传达到了它所预设的目的。例如,各种影片在上映之前,都会做一些宣传工作,其中使用最多并且效益最好的宣传渠道就是在网络空间中,利用各大营销号来进行文案的推广。在文案的制作中,制作者们会选择最能吸引解码者,引起解码者共鸣的代码,一般是影片中主角最具代表性的性格或者台词,或是最典型的片段。这些具有共通感的代码,正是解码者与制码者立场一致的关键所在,因此,文案的宣传才能达到它所预设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解码者没有生产出任何新的意义,他完全被制码者所设定的意识所包围,它处于支配地位,只是一个由制码者预设意义的接受者。

其次,是文案解码者与制码者处于一种协商立场。在这一立场中,解码者的立场十分模糊,对于制码者表达的意义,他既不完全同意,又不完全否定,一方面承认支配意识形态的权威,另一方面也强调自身的特定情况。解码者对于文案制码者所精心选择的代码,并不是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他对于文案代码有着自己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又不是一种全盘否定,他也会接受代码所表达的意义,但是这些意义他接受多少,又否定多少,则取决于他自己。还是以影片上映前的文案宣传为例。许多解码者在阅读了宣传文案之后,虽然对这一影片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文案宣传的目的,去观看了影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接受了文案宣传所表达的众口好评的意义,他会对影片真如文案宣传那般优质提出批评和质疑。在这一过程中,文案的解码者与第一种立场的解码者有所不同。解码者并不完全赞同制码者的立場,在看待相同的代码时,虽然他有时会选择接受,但同时他也会选择质疑,他会问真的如同文案宣传一样那么完美无瑕吗?这一立场的解码者是持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文案的代码,他会根据自身的特定情况选择生不生产出新的意义,有时他会处于意义生产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处于完全的受支配的境地。

最后,是文案解码者与制码者处于一种对立的立场。在这一立场中,解码者能够看出制码者所选择的文案代码所要表达的意义,解码者并不认同制码者的立场,他选择的是自己的解码立场。例如现在在社交媒体微信上盛行的微商现象。为了推销他们的商品,微商的文案包装也是十分有趣。他们所选择的文案代码或是激励人心的“鸡汤”语言,或是通过贬低其他产品从而吹嘘自家产品的类比型语言,甚至是颠覆普通认知的“洗脑”式的语言,微商的这些文案语言的选择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与规则,其目的都在促使大众在解读这些文案信息的同时,做出购买他们产品的选择。但是现实中我们又会有多少人会真正去选择并购买微商的产品呢?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微商的产品没有正规的生产和流通渠道,从而不会去购买他们的产品。对于不购买微商产品的这一选择,正是体现了解码者与制码者的对立立场。解码者在观看微商文案制码者的文案时,他理解了这一文案包装的规则,他对文案所包涵的信息有着自己的读法。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他能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得出自己的解码立场,产生出新的意义。在对立立场中,解码者对于文案制码者的意识形态的控制是持抵制态度的,在面对文案制码者所制造和预设的意义时,解码者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背景,生产出不同于制码者的新的意义,在意义的选择与生产的过程中,他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文案的制作与传播,并不仅仅是一个直接的单方面的意义传递过程,意义不仅仅是制码者传递给解码者的,更多的是大众也即是解码者生产出来的,因为传递者本人的解释,并不相等于接受者自己的理解。文案文本的阅读活动与其说是一种传播过程,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也是一个制码者与解码者的交流谈判活动。

参考文献:

[1]孙晓蕾.大众文化视域下的广告审美意蕴[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4]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三联书店,2000,69+73.

[3]斯多雷.文化研究与研究大众文化[M].爱丁堡大学出版社,1996,11.

猜你喜欢

解码
《解码万吨站》
《解码万吨站》
《解码万吨站》
《解码万吨站》
解码李时珍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文化解码
解码eUCP2.0
文化 解码
文明 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