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3-01程亚文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政务微博发展对策存在问题

程亚文

【摘 要】政务微博是政府开展网络问政的重要平台。但随着政务微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出来。本文针对政务微博在外部传播和内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政务微博;政府形象;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230-02

自2011年起,我國政务微博快速发展壮大,如今已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8年3月31日,我国政务微博规模已突破17.5万个,其中包括3.9万个公职人员官方微博和13.6万政务机构官方微博。①借助于微博即时、开放、互动的优势,政务微博为众多政府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实现了信息公开、官民互动,并在此过程中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政府品牌。近些年,政务微博的数量虽然有了大幅度增长,但相关的监管并不到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跑偏”、“失焦”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一、政务微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传播

1.定位模糊,缺乏个性。我国政府机构众多,它们所服务的对象也不尽相同,因而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的政务微博在信息传播时应区分出侧重点。然而,在当下,我国仍有很多政府机构开通微博之后,没有准确定位政务微博的职能,也未能充分发挥出本部门的特点。一些政务微博大量转发其他微博的内容,反而很少发布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信息。这不仅不利于获得网民的信任,更不利于政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影响政府形象的建设。

2.主题宽泛,内容“跑偏”。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有助于网络问政的开展。但从政务微博实际发布的信息来看,主要存在两点问题。其一,主题过于宽泛。不仅涉及政务信息、民生信息、服务资讯、时事热点,还包括干货技能分享、搞笑微视频、摄影美文欣赏、美食推荐、“尬”互动等;其二,内容“失焦”,对主题的把控上有些本末倒置。与政务相关的信息发博数量较少,但与政务无关的信息却占相当大的比重,没有体现出政务微博的“政”字特色。

3.服务性差,互动随心所欲。一些政务微博没有深刻认识微博的本质,也没有把握微博及时、开放、互动的优势,而是将政府网站上的信息复制粘贴到政务微博上,这种严肃古板的文字很难吸引网民的阅读兴趣。此外,也有不少政务微博自说自话,对网民的提问、意见和求助很少进行回复,影响了网民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还有一些政务微博在与网民互动的时候很随意,出现了各种“神回复”“怼”网友的现象。

(二)内部管理

1.观念落后,“官本位”思想浓厚。“官本位”这种传统的官僚思想,在很多政务微博的运营中也有体现。有些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仍然带着严重的公文色彩,这样不仅不利于拉近官民之间的关系,更不利于政府形象的提升。微博作为一个公开、平等的交流场所,“官腔套话”已不太适合当下的传播环境,网民更愿意接受那些亲民、接地气的政府形象。政务微博要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就要放下“官架子”,将网民放在平等的位置。

2.流于形式,“僵尸微博”涌现。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一季度政务机构官方微博僵尸账号超过6万个,占总微博数的45%。②这在基层政务微博中尤其突出。虽然一些政府机构开通了政务微博,但它们只是为了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也没有相关人员专门负责运营和管理政务微博,者往往使得政务微博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也没有任何响应。

3.欠缺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作为“互联网+政务”的产物,政务微博更需要专业人员去管理。他们不仅要有本部门的专业知识,更要熟练掌握新媒体的运营规律。但实际上,很多政务微博的工作都是由该部门的员工兼职,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职位。他们不仅缺乏新媒体运营的相关知识,更缺少与网民互动沟通的技巧,这也是影响政务微博发展的重要因素。

4.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低下。政务微博作为政府虚拟网络世界的发言人,要在第一时间内传达出政府的执政理念和相关信息,特别是对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和进展。但现实中,很多政务微博中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并不是那么及时、有效的处理,反而选择删除或关闭网友对事件的评论,这很容易导致网民对事件产生认知偏差,使政府错失最佳发言时机,陷入到舆论危机中。

二、政务微博的发展对策

政务微博的良性运行需要“外力”的鞭策和“内力”的助推,只有二者共同作用,才能形成真正的“合力”,打造出政府品牌形象。

(一)“外力”

1.常态化监管,将政务微博纳入绩效考核。为了整改政务微博“只建不管”的问题,环保局、国务院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并提出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的“关停整合”机制,极大地推动了政务新媒体的整改进程。此外,政务微博也应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与地方政府官员的业绩直接挂钩,从政策层面严格规范政务微博的发展。

2.网民和微博平台的监督。现如今,政务微博已成为网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在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的同时,也要自觉接受网民监督。对于那些“僵尸微博”以及内容“不务正业”、互动随心所欲的政务微博,网民可向微博社区管理中心举报和投诉,利用微博平台的力量,屏蔽和删除违规的微博。

(二)“内力”

“内力”是政务微博良性运转的关键所在,个性化的政务微博需要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的共同作用。

1.理念系统:明确政务微博的定位。理念是政务微博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塑造政府品牌形象的关键。精准的定位,不仅能够帮助政府构建差异化、个性化的政府品牌形象,也是赢得网民信任、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法宝。在对政务微博进行定位时,要充分了解该部门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定位策略,进而确定政务微博的服务理念、服务目标、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例如,对于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和不同级别的政务微博来说,差异化的定位策略能够将它们区别开来;而对于相同级别和相同领域的政务微博来讲,个性化的定位策略更能凸显它们各自的特色。

2.行为系统:注重政务微博的运营和管理。首先,培养政务微博运营和管理的专业人员。他们既要懂微博,熟悉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还要懂政务,具备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更要懂粉丝,了解他们的对信息选择和接受心理。其次,建立政务微博问责制。对于政务微博中随意发布不实信息以及“怼网友”、“神回复”等有损政府形象的行为,不仅要坚决制止,还要负责人承担相应的后果。再次,建立危机监管机制。当下网络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起公众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政府的不信任。因此,在危机事件发生时,不能采取“鸵鸟政策”,而要抓住先机及时进行回应,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引导舆论转危为安。

3.视觉系统:统一政务微博的视觉元素和信息内容。首先,在政务微博的主页上,视觉元素的呈现应该与政务微博的定位保持一致,使用统一的政务微博名称、图标、简介、背景图片等。其次,在政务微博的内容上,不仅要发布与政务微博相关的信息,固定信息类别,还要保持文图一致,巧用微表情、微视频、超链接等形式,增强信息的可阅读性,吸引网民的兴趣。同时,还要注重语言风格的统一,既要不失庄重,又要亲民幽默。

三、结语

当前,政务微博已成为网络问政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同时,它也是把双刃剑,既能帮助政府打造政府品牌,也能损害政府的形象。因而,如何能够趋利避害,发挥政务微博的积极的作用,才是当下政府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

注释:

①人民网.2018年一季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发布[EB/OL]. http://js.people.com.cn/n2/2018/0510/c360299-31562719.html, 2018-05-10.

②新华网.政务新媒体启动“关停整合”(e调查)[EB/OL]. http://www.xinhuanet.com/yuqing/2018-06/01/c_129884887.htm, 2018-06-01.

猜你喜欢

政务微博发展对策存在问题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巧用政务微博,回应民众关切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