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形体训练教学中表现力的培养

2018-03-01高青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表现力培养

高青

【摘 要】形体训练是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目前,在形体训练教学中,应高度重视表现力的培养,以便使动作更加灵活,展示出更好的形态美,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内容,综合应用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形体训练教学,简述了其中表现力培养的实际意义,并分析了表现力的培养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形体训练教学;表现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140-02

在现代教学中,形体训练课已经成为公共素质课之一,它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观,所以,引起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由于缺乏表现力,部分学生在实施动作时,只是重复所模仿的动作,面无表情,根本没有展示出形体套路韵味,从而使学习效果受到了影响。所以,为了提高形体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必须重视学生表现力的培养。为此,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

一、在形体训练教学中培养表现力的实际意义

在形体课的教学中,形体训练内容十分关键,通过该教学可以实现人体灵活性与可塑性的提升,使人们拥有完美的体形,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效对策,加强形体表现力的训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动作灵活性的提高。形体训练基于人体科学理论,采用固定的动作方法与方式,徒手或使用器械,改变人的形体,旨在提高可塑性,增强灵活性,同时技巧练习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作表现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显然,若一个人的形体训练不够,则会显得很迟钝,身体动作也会缺乏灵活性。而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能将该情况彻底改变,逐渐将动作灵活性提高。

(二)充分展现形态美、提高美学素养。形体美的更好展示是形体训练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现代高校教学中,进行形体训练教学主要是为了学生形体状态的改善,进一步提升其形态的表现与控制能力。而表现力体现了用外部动作表现内在情感的能力,即利用身体动作与面部表情表达内在情感的能力,它是进行形体训练教学的目的。所以,在形体教学中,应综合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适当训练形体表达,加强学生表现力的培养,使其充分展现形体美,展示出他们更美好的一面,从而提高其美学素养。

(三)提高形体教学效果。在形体教学中,若忽略了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会影响教学效果。而在教学中,如果重视学生的形体训练,并加强其表现力的培养,则不仅会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学习,提高其表现力,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形体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在形体训练教学中培养表现力的一些方法

由于形体训练教学中,培养表现力的意义如此重要,所以,老师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综合采取以下有效的训练方法,将学生的表现力培养得更好。

(一)美感训练法。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感受、体验及评价美。形体训练是一门身体艺术,只有通过身体训练活动集中体现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文化基础,才能将形体美更好地展现出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规范动作。教师运用解释与肢体语言分析表达动作、表情和身体的方法,结合集体矫正和单独辅导,具有舞蹈基础、擅长动作美感表达的学生应进行帮带。使其纠错和领头。

二是精细动作。例程中运动之间的衔接是形体节奏美的最有吸引力的集中表现,第一和第二舞蹈之间的衔接就隐含了节奏美。在教学中,教师能够以慢动作从不同的侧面对其进行解释和领做,结合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变化过程的美,增强他们的美感意识。

三是体现动作韵味。在动作中,腿部是基础,而头部则是表现动作的关键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解释及各种演示,使学生充分体验韵味的具体表现。比如在常规的手部动作练习,利用手和眼睛的结合,同时还配合呼吸,使神形合为一体,这样的造型就充满韵味和流动感,再配合手臂与侧腰动作,便可以显示出连续、柔和的效果以及诗意。

(二)乐感训练法。音乐外在表现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可以通过形体动作来实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不仅使形体动作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而且形体动作与其韵律节奏也能很好地融合,进而使形体动作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都增强了。如果学生缺乏音乐知识,则会影响其感受音乐的敏锐度及音乐的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训练学生的乐感,利用动作、表情及节奏来表现音乐内涵,使动作与音乐完美融合,以便使其动作表现力提高。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部分学生无法听出节奏,通过节拍训练,能使学生能分辨出节奏。随着学生节奏意识的逐渐增强,他们能渐渐纠正默数节拍的坏习惯,此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意境和情绪,理解和把握音乐,再利用形体动作完美表现音乐主题,使动作的表现力提高。

第二,加强对音乐的欣赏。根据课程的要求、内容和特点,选择相应风格的音乐,使学生切实体会音乐的愉悦感,将音乐素养提高。

(三)心理训练法。开设形体课主要是为了根据美的规律,培养展现能力和塑造优美的体态,但是很多学生却不具备应有的高雅的气质和挺拔、修长、匀称的身材,所以,她们缺乏自信,怕被嘲笑。故利用心理训练法能够让学生感受了自己的进步和潜力,弄清学习目标,消除心理枷锁,增强自信心,敢于进行肢体动作,并使动作蕴含光彩和灵韵,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賞识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其发现自己的潜力,进而树立自信心,将心理调控能力提高。

二是自我调节法。教师在分组表演或考试前,应引导学生做深呼吸,使其认为“我能行”,并集中精力理解套路中的意境。

(四)表情训练法。通过面部表情可以自然地流露出内部情感,它是体现了表现力的神韵。对于学生的表情训练,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从而使其动作表现力提高。

镜子反馈法。通过镜子,教师引导学生练习各种表情,控制和锻炼脸部肌肉,以便培养感觉和提高自信心,战胜羞怯心理,感受形体套路中的含蓄沉稳、心旷神怡及清新秀美等面部表情。

结合眼神和动作的方法。教师解释和领做套路中的着眼寻觅、欣赏陶醉及流连忘返等形神动作。

放松调节法。分组表演前或考试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轻拍或轻搓面部,回忆高兴的往事,将情绪调节好,实现对面部表情的控制。

(五)情境训练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物及图像、录像和多媒体等充分展示和再现情境,同时还应描述情境,利用音乐来渲染情境。利用情境训练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其理解动作要领,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感情体验,扩充知识面,提高其对美的表现力。

(六)“舞台”教学训练法。将形体训练搬上“舞台”,对学生实施表演教学的方法就是舞台教学法,该方法具有独特的优越性。由于舞台具有很强的良性刺激,可以让学生兴奋,从而使学生积极、自觉地进行练习,并努力将最完美的动作呈现给观众,实现动作表现力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形体课堂,进行形体训练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老师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在形体教学中,采取综合的训练方法,在形体训练中,渗入表现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同时陶冶其情操,美化、规范其身体形态,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蒙曦.肢体律动的魅力——浅谈舞蹈表现力在教学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3):115-116.

[2]王雨宁.我国拉丁舞选手艺术表现力培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3]程超.形体训练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4]刘璇.对我国优秀健身小姐赛场表现力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5]袁丹.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构成及培养方式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猜你喜欢

表现力培养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论报纸新闻摄影专题的表现力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试论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