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化宣传载体研究

2018-03-01李宇可王莹张娇娇孙芷钰刘遵月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校服校园文化高校

李宇可 王莹 张娇娇 孙芷钰 刘遵月

【摘 要】现今,文化的力量与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息息相关,而高校作为人才的培育地,其文化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然现今较多高校的学生校园文化意识淡薄,基于该现象,以校服为例对高校文化宣传的载体展开研究,分析高校校服的特殊性与现存问题,并通过列举案例,探求能够有效宣传高校文化的校服设计思路。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校服;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4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103-02

文化作为一种能被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念,常常要通过物质形式表现出来。[1]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其建设质量,保障校园文化制度,对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看到埃菲尔铁塔就想到巴黎,看到天安门广场就知是中国北京……这种深刻在脑海里的文化符号是国家雄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见证。高校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教育场所,会通过具有凝聚力的实物载体直接或间接地展示其文化。某些景观可以复制,但其所承载的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的图书馆设计来源于校徽和莲华校区校门,以品字形为基础进行变换设计,主色喻示学校根植红土的精神。高校文化建设的载体有很多种,大到建筑物与名人雕塑,小到校徽与纪念品等,而最具有辨知力度的还是校服,它是一个学校的标志[2],能反映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形象,体现学校的风貌。

一、校服文化与国内校服现状分析

(一)校服的定义与由来。校服是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最早源于欧洲霍舍姆基督公学的蓝袍校服,它由以前与教士所穿的长袍相似的蓝色制服、古尼可丝裤和长袜演变而来。由于战争导致当时部分家庭生活艰难,校方为减轻这些家庭里学生的自卑感,规定每个学生上学时须穿着相同的衣服,而后这种观念逐渐被多数学校接纳。

(二)校服与校园文化的联系。校服是校园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其配色经常运用到校园的建筑、校徽的色彩,图形等元素,学生穿着母校的校服,利于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一举一动都传播着校园文化与民族精神。

香港英华女校的校服就是非常简单的旗袍。旗袍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开始流行的女装,以旗袍做女生校服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潮,当潮流退去,很多学校也都随时尚而转向了。可英华女校将一袭蓝色的旗袍穿到了今天,在繁华多变的时尚之都塑造着一代代不变的智慧温柔的女生形象。英华女校的服装在当年并不非常特别,而今天却成了非常出众的校服,既美观又富有文化内涵,并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特征:长久的坚信与坚守。文化不是短时间内能被创造出来的,坚信得越深,坚守得越久,造就的文化就越深厚。[3]

(三)国内高校校服的现状与分析。我国校服的变迁可谓是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从辛亥革命到20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三四十年代,旗袍在校园内得宠;50年代缺乏特定校服;六七十年代,人们多穿着旧军装;80年代校服重新出现;90年代及21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

现今的高校校服虽然吸收了很多外来元素,但普遍存在样式呆板、没有个性、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很多校服基本上是将运动服更改下配色再加上校徽与图案。中小学时由于规定统一穿着校服,到了大学,学生们都追求时尚个性,又没了强制性规定,缺乏特色与美观性的校服就被长久的封存在了衣柜里。所以高校校服设计要符合当代学生的审美心理,要有更新与变化,但同时要保留对校园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坚守,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校服,而不是被动穿校服,这样才能让校服这个载体传达出浓厚的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

二、校服案例分析

(一)浅析日本校服。日本校服,特别是女子校服,一直走在全亚洲甚至全球校服的时尚尖端,在日本已有60年历史,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校服文化。日本的一些学校每隔几年就会更新一次校服,掀起校服热;有的学校会提前做好设计工作,出几套设计方案,由学生试穿,然后投票选取最终方案;有的学校考虑到学生对校服样式老套、缺乏新意的抱怨,专门请日本最高档百货公司的设计师为他们设计校服;有的中学还举行校服设计大赛,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充当模待,还请明星当评委,最终选出最佳夏装、最佳冬装,可见日本对校服文化的重视。

日本校服之所以成功,当然离不开它一次次的探索。日本校服起初有点和服的味道,之后抛弃了和服元素,改穿水手装或洋装;明治维新早期,日本的校服偏向保守,裙子长度都是超过膝盖的;到了昭和年代后期,裙子开始缩短至膝盖以上10厘米左右;如今,日本校服裙子长度适中,也不失活力感。从这可以看出日本对待事物的认真态度,特别是在裙子的长度上,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当前流行文化、实用性和美观等因素而形成的风格。

日本校服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校服代表的意义变得多元化,比如时尚界赋予了校服前卫、个性化等特点,让校服变得时尚化;动漫游戏等娱乐行业也将校服变成一个流行元素,其中的人物、背景等都融入了多样化的校服色彩,影视剧中也是如此。

(二)浅析英国校服。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校服的国家,起初校服一律是蓝色,因为蓝色象征着谦逊,孩童从小就被教育要谦虚做人。而在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将海军制服改制成小王子与小公主们可以穿的样式,王公贵族们也纷纷效仿,为自己的孩子定制新衣裳,这就是如今英国贵族学校制服的雏形。

英国中小学的学生校服多以蓝色、黑白灰为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统一的颜色,款式较多,面料都以亲肤的纯棉为主。同一个学校,我们看到校服的款式是多样的。中学生的校服有严格要求,必须是正统西式校服:衬衫、西服、且要系领带、以及黑色的皮鞋。一般领带上也都有学校的标记,标记也都以绣上去为主,也有像徽章一样的别上去的,这些细节很好地诠释了言行自制、缄默含蓄的精神。

三、校服设計思路与方法

(一)校服自身问题的解决思路

1.款式陈旧。目前部分高校的校服款式与初高中差别不大,例如像运动衫一样宽大的版型,其样式较为死板,对于大学生这一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群体,并不适合再穿着这样款式的校服。因此在高校校服设计中,应选用较为时尚的棒球衫、呢子大衣或是T-恤衫等款式来进行设计,符合年轻人的着装爱好与时尚潮流,从而获得高校学生的青睐。

2.缺乏特色。在校服上印上高校的校徽是大多高校校服的常用手法,然除此之外校服便再无其他明显特色。因此高校校服还应对各类传统文化以及图案进行探索,进而开发出特色校服。

诸如英伦格子图案在小初高等校服中已屡见不鲜,英国在火星勘探工作时甚至都设计了一款火星专属的苏格兰格子图案[4],一些较为国际性的高校未尝不可视结合自身历史文化的元素设计出独特的格子图案运用到校服设计当中;又如蓝印花布、书法国画以及京剧脸谱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可以根据其图案设计风格或是表现手法,选取诸如校徽或是建筑物等高校的代表性元素,设计出受当代年轻人欢迎的纹样,并且,将单独的图案或是连续的单列纹样与T-恤衫等款式的衣服进行结合,从而在探索出更多个性化的校服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宣传。

3.销售模式。高校校服多是统一购买与穿着的形式,这造成了部分学生不愿购买的情况,而一些高校为了减缓学生的这种情绪,选择降低校服的制作成本,导致校服的质量与美观度降低,最终造成了高校校服的低穿着率。因此,高校校服可以改变销售模式,通過提升校服的设计质量,以文化衫而不是强制性的性质进行销售,这样不光是高校师生,哪怕是校外人士,只要喜欢该高校的校服都可进行购买,但想要实现这一点,还需高校各类活跃的活动以提升高校的形象与知名度。

(二)高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

只有高校校园文化与环境本身的质量提高了,才能提升莘莘学子及社会上的关注度,并为校服设计提供更多具有特色与内涵的取材元素。因此除教学活动外,高校还需注重各类艺体活动,对本校的校园文化进行丰富。

例如美国普及度较高的校服文化,正是由于其竞技性体育赛事的流行。很多体育项目都有校队,且水准都努力向职业联赛看齐,受众也十分广泛。一些超市中都会售卖附近高校的文化衫,在学校举办重大活动的日子,附近的居民都会穿上学校的文化衫,为学校加油。如此藉由赛事活动,形成了一种极具凝聚力的校园文化,每个学生都十分热爱自己的母校,并为之感到自豪。

然而由于中国高校现况与人口基数的问题,高校的竞技氛围想如国外高校一般热烈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仍有很多着手点,例如南京林业大学的樱花节是每年三四月的重头戏,樱花节期间每天都有上万人造访校园,那么将樱花节与本校特色结合,就可作为校服与文化衫设计的取材元素,并进行售卖。

四、结语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育基地,其校园文化对周边地区与人群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高校校服的意义正如伦敦时尚学院高级研究员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所说:“所有的已知的人类文化,都是以某种方式为身体着装……没有一种文化会听任身体一无装饰,凡是文化,总要给身体增加什么,总要对身体进行打扮,以提高它的吸引力。”[5]高校校服作为蕴含了价值观的服装,对其进行探索可增强校园文化意识,提升师生以至于社会周边人士的思想水平,从而引领社会整体文化的进步。通过以上举例分析,从高校的校服设计思路对校园文化宣传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校文化宣传的长久发展与其载体的设计提供思路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校园文化的“符号化”探微[EB/OL].中共西南财经大学委员会电子版,2008,(11):393.

[2]冯志民.校服文化及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4(04).

[3]程路.校服,如何穿出文化的力量[J].人民教育,2016(5).

[4]网易科技.火星探测项目有了专属的“苏格兰格子”[DB/OL]. http://tech.163.com/16/1119/09/C67OSENU00097U81.html,2016.

[5]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时髦的身体:时尚、衣着和现代社会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校服校园文化高校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