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析弹音村与《娲皇笙乐》

2018-03-01申淑平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传承

申淑平

【摘 要】娲皇笙乐囊括了文学、音乐、歌舞、武术、礼仪、易学等门类,是我国道教文化的宝贵文化遗产,本文关注弹音村与娲皇笙乐的历史渊源和传承。

【关键词】娲皇笙乐:弹音:传承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054-01

涉县索堡镇弹音村地处女娲造人补天的凤凰山下。据考证:该村始立年代无考,最早有薛杨两姓到此立村。元末明初又有张、汤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据说古时女娲在漳河边抟土造人,在中皇山炼石补天后又在该村造成了笙簧埙瑟,因此,将该村取名为弹音。

弹音村《娲皇笙乐》是道士们为了庆祝人类始祖女娲寿诞的祭祀乐队,该种乐仪式古朴典雅、曲调悠美动听,道场肃穆庄严,展现了道教文化特有的祀神祭事的传统古风。据传,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是在涉县中皇山一带,由此在那里建造了娲皇宫,因在娲皇宫东南数里的地方造出了笙簧,制埙瑟,因与弹曲奏乐有关,所以该村起名叫弹音。娲皇笙乐首先是用120张桌子搭成金字塔形的六层道台,道台顶端敬娲皇圣母画像牌位,道台左右两侧各插一面杏黄色太极八卦道旗。道场中央摆有“吉祥如意”八卦图。娲皇笙乐是由一根长15厘米,直径为1厘米的铜管乐器独奏,逐步加多演变过来的。有吹拉弹唱部分和敲打器乐部分组成。吹拉乐器有吹管、笙簧,横笛、云锣、板胡、二胡等,其中吹管是一种古时叫埙的器具演化而来的,为娲皇笙乐的主要乐器。传承人汤水平掌握此技艺。敲打乐器有鼓川锣、镲、铙、小锣等;唱赞的声乐,歌舞题材主要有“颂”“赞”“虚步”和“团体舞”等格式,如扇鼓舞。表演唱“颂娲皇”武术杂耍配以道士步,随着队伍的变换,使该笙乐旋律丰富多彩,柔刚兼之,钪锵有力。乐器配置变化多端,使整场的音乐表演动而不乱,静而不孤,雅俗共赏。娲皇笙乐在为女娲祭祀活动服务的同时,兼之为民间办白事服务,在弹音周边村庄,有的老人去世,为了让他们一路走好,有请娲皇笙乐为亡灵超度的习俗。多数是在埋人的头天上午,如大办就找九十一桌子,小办五十五张,搭起像祭祀女娲一样的道台,不同的地方是女娲祭祀敬的是女娲神像,道场中央将“吉祥如意”的八卦图,办白事换成“分身狱”“剜眼?”“油锅狱”和“割舌狱”,八卦中间立的是阎王爷牌位。头天晚上,乐队一大早就开始奏曲,一次一个孝子,从灵堂开始,第一趟手端“梦游极乐西天去”第二趟“身去回归奈何桥”,第三趟端“忠魂直赴上九霄”,头天上午、下午,第二天上午各送三趟,一趟换一个孝子和牌位。头天晚上,笙乐队登台前,由乐队道长手持,带着乐队和孝子从八卦阵的东门进去开始破狱,其中孝子怀前端着去世老人牌位,转走8字形,路过分身狱—挖眼狱—油锅狱—割舌狱。转三个来回以后,从西门出去,寓意将亡灵送到了奈何桥,祈祷老人在去西天的路上一路平安。然后,依次登上道台,接着扁鼓队、舞蹈队、武术队等进入八卦阵,继续为亡灵超度,直到深夜。据考,当年该村一直有搭道台超度亡灵时,村里家家都要带上香纸、鞭炮、在道场周边上供接待。笙乐常奏的曲牌有:

牡丹第二(女娲祭典)

工一四工合四,四一四合工合四

工工尺工尺一四,四一四合工合四

尺工尺工尺一四,四一四合工合四

六工尺工一一四,四一四合工合四

六一四四,尺合四四,六一四四

尺合四一四合四一四合四四四

背馬(女娲祭典)

上上工一四合,上四上尺一四合

四合工四合,合四上四上上,尺上尺

尺工上尺,一四合,四工合,工六工尺

上四上上,六六工尺,上尺上尺

六六工尺,上尺上尺工尺工工,上工尺上

一一四合,上工尺上一一四合,六五六工

尺工尺,一一一四一,一四一四合四合

上四上,合四合,四合工四合,合四上四

上四上四上上上

据弹音村碑记载,早在明朝,村里就兴建了娲皇行宫,并长住有道长住持,培养训练出了一支“娲皇笙乐“社团。由于该社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三年一次的娲皇公祭大典时,该社被列为七道里的头道社。1938年日本入侵后,实行三光政策,连女娲笙乐社的器具也不放过,将多数器具毁之一炬,随之娲皇行宫及道观也随之改建学校,女娲笙乐社改成十样景、吹歌班、歌舞团等,虽然名称易换,但女娲笙乐的道场布置演奏技法笙乐词牌仍在暗中传授。1996年11月20日娲皇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弹音女娲笙乐社首当及恢复置备道具,排练演奏,使技艺不断提高。2003年9月,在政府主导下恢复了公祭以后,该社在历次活动中,积极参与,传承创新,以汤水平先为首的女娲笙乐这一文化瑰宝放射出新的光彩。可以使现代人看到先民们的悠悠古风和淳朴的乡俗民情。娲皇笙乐如同我国传统戏曲里的折子戏一样,对进一步研究古代文明、传承古代音乐、研究女娲文化、弘扬女娲精神,有珍贵音乐艺术研究和学术研究价值。作为笙乐文化的重要民间的文化渊源有着可贵的研究价值。表演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挖掘传承笙乐文化,对激发青少年对古代音乐的爱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发挥重要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