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新路径

2018-03-01李蓓蓓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发展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蓓蓓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我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抬阁传承和保护为切入点,从重要性、现状以及具体举措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020-03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做好其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起步晚,加上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思想的影响,非遗的保护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如何保护非遗?有没有新路径?本文就此进行探析。

一、重要性分析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重视的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民族的情感、集体的记忆,它包含着艺术和文化价值,同时又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现实的意义。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维系民族情感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记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推进以及国家统一的思想。

具体来说,安徽寿县的抬阁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当地民众的生活集体记忆,是当地历史的重要载体。其娱乐功能把当地民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维护当地人民的情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抬阁艺术融合了美术、戏剧、音乐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它是一种综合艺术,具有艺术价值。抬阁通常都是以传统的传说和故事作为主要的表现内容,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其服装、道具光彩夺目,演员表演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其舞蹈动作的编排,服装道具的造型以及音乐的选择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征,抬阁的传承和保护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体现。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传承和保护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人们的精神消费需要,把开发经济价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方向,既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

更重要的是,开发非物質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可以使其具备自己造血的功能,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析现状

对各地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受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剧,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化的娱乐方式的影响,其状况在不断加剧。抬阁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和娱乐形式,其遭受的冲击、影响更甚。

首先,抬阁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娱乐需求。

抬阁不仅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娱乐大众也是抬阁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抬阁历经千年生生不息的重要条件。而目前抬阁艺术的发展已经跟不上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观念,满足不了人们的娱乐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高科技娱乐产品、娱乐方式的不断涌现,人们对具有感官刺激和更加具有个性化的艺术和文化产品的需求大增。抬阁,在传承和发展中却没能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没有充分利用新型科学技术手段去适当改造和影响传统技艺,这自然不利于抬阁艺术的现代化转向。跟不上现代化的脚步,意味着就无法被大部分的现代人所接受,其发展规模就会受到较大限制,甚至会慢慢消失。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于抬阁艺术进行全面的升级,使得抬阁艺术的服装、道具、音乐等各个方面更加贴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是抬阁传承和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次,抬阁艺术的传承人不断减少,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危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特别依赖于传承人的培养,抬阁艺术也不例外。

通过传承人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群体性的传承方式,二是个人的传承方式,抬阁在这两方面都会涉及到。一方面,抬阁表演需要有大量的人员参与进来,以寿县为例,它需要有一大队的人马参与其中,除表演的演员外,还要有大量的人员参与到展示中。有负责扶持的(被称为“罗汉”)、负责指挥的、负责保护演员安全的、负责音乐伴奏的等等。最重要的是,人员的配置要进行科学安排以及长时间的排练才能形成默契。

而人员的流动性大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状,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种状况更加严重。抬阁艺术却又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广大农村,人员的流动严重威胁着抬阁艺术的传承。以寿县为例,寿县是全国劳动力输出大县,以往负责抬人的“罗汉”们,多是码头搬运工出身,本身就是农村家庭的重要劳动力,在人口流动性弱时期还好,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他们的流动性只会加剧。

另一方面,抬阁的服装、道具等的制作是一门需要长期的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艺。

以寿县抬阁为例,它的服装服饰就受到了道教的影响,目前在这一方面的传承人,大多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艺人,传承人的老龄化,年轻一辈不愿意学习使得传承人出现人才断层的危机。这其中有着现实的原因,由于抬阁艺术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参与期间的传承人不能通过这个职业获得较有保障的经济收益,加上政府在抬阁的传承和保护上资金投入不足,就更加没有年青人愿意参与到其中。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去世,一些技艺的失传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抬阁艺术的传承的保护没能实现产业化。

目前抬阁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其创收能力有限,传承和发展就只能依靠政府和社会输血,然而这毕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抬阁艺术对于自身经济价值的开发不够,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片面关注于其表演带来的经济收益。

抬阁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同时也包含了更种各样的传统技艺,而这些传统技艺的经济价值却得不到很好的重视和发掘。开发衍生品、周边是影视和动漫产业中拓宽收入渠道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而抬阁艺术在经济价值的开发上对于这方面却关注不够,只能片面注重于其表演带来的收益。

三、路径分析

(一)改变重申报,轻保护的观念

许多地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抱有极高的热情,但一旦项目申报成功,保护的工作就此终结,再也没有后续的保护动作。当然,问题的深层次根源还是经济,但重申报而轻保护也是普遍倾向。因为,路径并不易寻。

对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说,申报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续保护才是关键所在。具体的保护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使其受到更好的保护。

具体来说,对于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在申报成功之后不仅要重视其经济效益的开发,还要有经济开发来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把开发和保护两手抓,使保护工作具有可持续性。

而对于一些经济收益比较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申报成功之后不应该被束之高阁,只追求在名录上留下一个名字,就让它自生自灭。而更加应该做好保护的工作,为保护工作的开展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金。

(二)各级主管部门加强协作,积极推广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有效的协作,共同参与到保护工作当中,抬阁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如此。

首先,需要由地方政府牵头,做好申报的工作,积极调动地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保护工作当中,并在政策上提高必要的扶持。

其次,组建专门的抬阁传承和保护的管理机构,确立牵头部门和协作的部门,进行合理分工,形成一整套合理规章制度,为保护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通过专门的管理机构开展保护资金的引入以及分配工作,实现标准化、合理化和规范的抬阁保护和传承。

(三)创新宣传方式,合理利用新媒体

在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的今天,合理地运用新媒体才能使非遗项目得到更加广泛的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具体到抬阁的保护上就是依靠各种新媒体形成一套全面覆盖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移动端的宣传体系。通过搭建门户网站、摄制宣传片和纪录片、运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使有关抬阁艺术的知识、抬阁艺术的保护现状等信息可以及时地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发挥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吸引普通民众参与到抬阁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中来,为抬阁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四)构建完善的传承人保护机制

培养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完整地传承下去。目前传承人的断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建立完善的传承人制度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这在抬阁艺术的保护上也是如此。

首先,对于传承人的认定机制进行完善。在传承人的认定上,应该对于认定的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定,避免因为所认定的传承数量过少和影响到其有效的传承。在传承人认定的标准上进行科学的设置,适当地扩大传承人候选人的认定范围,把技艺精湛、影响力大的候选人纳入到传承人的队伍当中。

其次,对于传承人进行大力的扶持。政府的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成立专项资金支持传承人的工作,给其提供生活和社会保障,使其生计问题得到解决,消除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承和保护的工作当中。

(五)积极开设研究基金,加强财政资金应用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财力上的支持。通过划拨专项资金,设立研究基金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应用。对于研究基金的使用,应该进行细致而明确的划分,合理分配用于宣传、传承人的扶持、非遗项目的开发等方面的资金分配。同时根据具体的情况在不同的环节上进行资金上的倾斜。如果项目在传承人的培养上力度不够,人才断层的情况比较严重,就应该优先把资金分配到对于传承人的扶持上来,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通过合理的资金调配,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使好钢用在刀刃上。

(六)积极完善建立民间保护机制,吸引群众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抬阁艺术的保护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以寿县为例,以往都是父子搭档,父亲顶儿子,对亲子关系和谐发挥了不少作用。那么现阶段,能否以此为卖点之一呢?另外,借助于民间力量,成立民间抬阁文化保护协会,是构建抬阁艺术的民间保护机制的关键。同时,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的力量,给民众构建一个抬阁艺术的交流平台,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为其保护工作建言献策。并且,还可以通过构建民间保护机制,从民间筹集资金,拓宽抬阁艺术保护的资金来源。从而形成全民参与的民间保护机制。

(七)构建特色文化品牌,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向。形成品牌效应,才能使抬阁艺术具有造血的功能,才能摆脱单纯依靠政府输血的局面,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特色的文化品牌,除了继续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外,还应该紧紧结合当下人们的娱乐消费模式,实现抬阁艺术的影视化。

其次,引入服化行业专业人员,创新形式提高传统技艺的表演性、观赏性,也是一种保护。以寿县抬阁为例,就曾在一次表演中引入航天服、迎客松等造型,效果好、群眾喜欢不说,也带来了系列商演。但对整个行业来说,类似创新还是少了。

抬阁的传承和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真人表演的形式,而应该把抬阁的表演搬上大荧幕。通过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甚至是制作动漫产品使得抬阁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影响力更加巨大,更加广为人知。使其产业链得到延长和深化,实现文化品牌的构建。

四、小结

其实,类似对抬阁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全国性的“痛点”,一些地区也在进行突破。譬如,中国文联所属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就曾在山西韩城举行过抬阁的表演邀请赛,寿县就曾将寿州锣鼓与寿县抬阁融合参与表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现场的盛况,也让参赛者、组织者感受到了抬阁的古老活力。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应该引起全民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由政府牵头,全民广泛参与,使非遗的保护工作更加规范、系统、科学。形成以开发和保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施榆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0(3):29-32.

[2]刘妮,杜坤.浅谈传统文化遗产抬阁艺术——以河南安阳曲沟抬阁为例[J].武术研究,2016(6):92-95.

[3]鄢秀娟.政府主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7,38(5):77-80.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发展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古村镇调查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