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强国”背景下公安院校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浅析

2018-03-01贺佳李文江罗天泽

网络空间安全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贺佳 李文江 罗天泽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治网新理念。在此契机之下,改革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课程建设,培养一流网络空间治理人才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论文阐述了网络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威胁,如何培养网络空间治理的警用人才是所有公安院校必须攻克的课题。同时,论文以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为视角,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改革、教材编写等方面论述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网络强国;公安国标;网络安全与执法;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D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普及。据统计,截至2018年5月底,中国的网民达到8.02亿,普及率高达57.7%。2018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网民就达到2968万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3.8%。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民已经达到7.88亿。其中利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达到了98.3%,与2017年末相比,提升了0.8个百分点。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大量的网络空间灰色地带,而且各种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前有大量用户的信息泄露事件,如360、开发者社区CSDN、腾讯、圆通等,已经造成十分巨大的危害,后果不堪设想[2];还有“e租宝事件”等P2P模式危害投资者。可见,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包括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防护机制等方方面面在内的,用户信息安全的风险防范意识急待提高。网络安全的不稳定状态也加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据相关大数据显示,网络诈骗等犯罪已经造成一些突发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事件,后果十分恶略。此外,网络突发舆情等情况无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国2017年的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就已经高达70 万,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递增 1.5 万人以上。党政机关、各大企业对网络安全人才求贤若渴,呈井喷趋势。网络治理靠网警。就公安机关而言,方便快捷的网络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收集最新侦查线索、通缉追逃等传统刑侦手段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这也是我国公安院校陆续设立了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原因。截至2017年底,我国有17所公安本科院校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

2《公安国标》背景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建设助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2018年1月30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由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颁布。这是规范我国高等教育标准的风向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布的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一举措与全世界重视人才培养的初衷和发展潮流相吻合,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国标》研制可追溯到2013年4月,教育部委托启动了92个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国标》研发。4年后,经5000多名教授、专家、两院院士的组织,几百场工作研讨会,《国标》终于诞生了。它辐射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全部587个本科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2]。其中,涉及到公安学类专业、公安技术类专业两个《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公安国标》)。作为教育部、公安部联手制订的第一套公安高等教育的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成为今后全国公安类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估的重要指引与依据,在公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科、专科公安院校面对此机遇和挑战,制定适应新《公安国标》的各专业课程体系,培育实战型治理网络安全的民警义不容辞。网络安全与执法是公安技术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全新的专业,其专业内涵既要符合公安技术学的要求,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专业特色,网络安全靠网警,网络也要依法治理。

作为培养网络安全人才的摇篮,警校有义务及时调整培养网络安全治理人才的策略,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网安系目前已第一时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宣讲和传播,强化完成网络安全工作的责任新与使命感,统一思想和行动,到牢记使命,以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指引,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把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建设提上日程。

目前,学院为在校学历教学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模块:

(1)思想政治理论模块;

(2)基础教育模块;

(3)法律法规模块;

(4)警体战训课模块;

(5)公安业务基础模块。但是,因为各个学科交叉性强,教育部和公安部规定的课时十分有限,就导致了公安院校出现普遍存的问题,即专业课课时不足,无法形成科学、成熟的课程体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也存在此问题,不能满足国家对网络安全执法人才的培养需求。

如图1所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甚至可以说,一些公安院校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从某种程度上说,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等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区别很小。有些采取了直接选择性删减一些课程的方式来缩短课时,用以满足网安专业课程的必须课时。学院根据自己的理解,依托公安部和其他公安院校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多次论证和交流制定出本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专业理论、方法和规范,熟悉网络情报技术、网络犯罪侦查取证技术、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监察技术,最终成为综合应用型专业人才[4]。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迫在眉睫。

3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实现

3.1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目标

值此新形势背景之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标准为先、使用为要”。教育部决心和力度很大,为推动《公安国标》的应用,让标准发挥“以标促改、以标 促建、以标促强”的作用。教育部将于2018-2022年成立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包含公安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开展《公安国标》的宣传、解读、推广工作。因此,公安院校应该走在各高校《国标》改革前面,率先制定贴近实战、研究修订公安学类和公安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以警种分类为基础的,多样化、高质量警用人才;创建公安院校特有的“公安三个一流”,即“一流公安本科、一流公安专业、一流警用人才”。各公安本科院校适时公布“成绩单”。黑龍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虽从事公安专科学历教育,但也积极按照《公安国标》标准来育警。

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作为2017年起恢复招生的公安专科院校,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上均有困难。例如,在师资水平、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水平和生源质量等方面不能与教学经验丰富、办学实力较强的公安院校和其他高校同日而语,再加上公安院校的课程目标更突出公安实战的重任。所以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定位于以培养应用型、实战型警用人才为宗旨;培育依托黑土特色的网安专业,为龙江基层公安领域培养一专多能、综合实力较强的应用型警用人才。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确定了几个目标。

(1)政治可靠、不忘初心、作风优良,身心健康、专业过硬。

(2)掌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开展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的基础工作的能力[5]。

(3)能够熟练运用公安网及各种办公、办案平台;制作常用公文及公安法律文书;监督、检查、指导互联网单位管理工作;监督、检查、指导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搜集、报送及处置;互联网情报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落地查证及编报;互联网舆情信息的监测、分析研判、编报及引导控制;依法查处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使用武器、警械的技能及其他警务技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安国标》呼唤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为进行课程改革,培育适应国际趋势的治理网络安全的人民警察。学院虽是专科院校,但与时俱进、打击网络犯罪、服务人民的初心不改。

3.2 网络安全人才课程体系设计

为适应新《公安国标》,学院目前依托法律基础,已经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如图2所示,课改后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如上图所示。为更好完成课程改革,建议教师根据本生源特点,自编适应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网络犯罪与执法专业的创新型、应用型公安教材。2016年的第二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曾明确指出必须采用“案例式教学”的形式。传统教学法使用的教材多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教科书,而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教材应该针对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活动过程的描述。

因此,公安院校课程体系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改进。

(1)按照新《公安国标》标准,编写案例形式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

(2)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各科新编教材必须依托2010年开始研发的树型知识结构体系,确保贴近实战、避免拖沓冗长。

(3)在法治社会背景下,公安民警执法必须规范化,因此各主干教材的内容不能与法律相脱节,作者建议将《刑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充实到新编教材中去。此部分可以由法律系和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教师共同完成。务必做到以事实案例为切入点,然后提供法律支撑,将最新司法解释融入其中;将忠诚、养成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将人民警察誓词载入教材当中,让学员学习理论的同时不忘使命,牢记警校姓党。

(4)将最新、经典案例编写在教材中。每章都以案例导入,因为都是公安实践工作中的真是“案件”,从案例教学效果看,失败的教训远比成功的经验来得刻苦骨铭心。必须注意:并不需要“因为案例而案例”,教材中的案例必须引入鲜活、经典的案例,而不是陈旧、细节缺乏的案例;编写的案例应该有带入感,能够最大限度地重现案例情境;在新编教材中可以配备一张光碟,配以经典案例视频和图像资料,方便学员直观感受案例。

(5)将舆情、网络攻防等内容融入课程体系。

(6)将法治理念融入自编教材中去。培养学生养成习惯运用行政法治思维来接警、处警,最终用公安法治观滋养人民警察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安专业学生法治观的形成,离不开各类法律课程的支撑。因此,在自编各科教材时,务必将法律渗透期中,贴近一线实战,必要时可以聘请网安一線民警共同研究、探讨教材的体系内容,文字务必精简。

为了配合学院教、学、练、战一体化,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余多开展针对性强的实训课程,即为锻炼学生依托法律,运用专业计算机知识和网安知识对互联网违法犯罪的打、防、管、控的能力;为学生模拟环境,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攻防实战演习。

目前,在网络攻防兴趣小组正在招募新队员,此种大赛和活动对开拓学生视野,贴近实战由很大促进作用;增加投入进行实验室建设,增加在实验室进行学习的时间。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拥有“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基础能力,能够完成网络安全与执法的基层实际业务工作,学院最好能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更多资金开发公安信息化系统、吸引高水平人才开展公安业务装备的设计与研发。在素质层面,警院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法律基础素质、规范化执法素质、实践能力素质等公安工作必备的警察整体素质,这就要求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的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法律知识储备,与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师生共同进退。

4 结束语

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训、课后法律兴趣小组、普法微课制作小组、网络空间安全兴趣小组、网鼎杯、安全教育夏令营等方式培养学历教育学生和在职警察学生,使其逐渐形成网络空间和信息安全的法治思维,从而为开展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犯罪侦破工作做好准备。在全国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公安院校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必能在新《公安国标》标准下,与国际相关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接轨,培养出更多网络安全治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8.1.

[2] 教育部发布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R].重庆与世界,2018.3.15.

[3] 周建华,陈彦羽,李欢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培养目标与路径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1.25.

[4] 黄步根,陈南华,张亮,顾海艳,滕丽萍.网络安全与执法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5] 佟晖,齐莹素,刘长文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6):84-88.

[6] 曹文明.公安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背景及实践价值[J].公安教育,2018,(6):49-54.

[7] 庄华.公安院校案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学方法,2015(5)67-70.

[8] Http://www.comon.cn/listinfo-142010.html.

[9] 何姗.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硬件课程设置的若干问题研究[D].第三届全国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主任论坛暨教师研修班论文集,2017.5.8.

[10] 贺佳.网络信息时代呼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J].网络经贸实践,2017.2.15.

[11] 刘长文,佟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若干问题初探[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14.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软件工程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实践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