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沱古镇 巴盐古道上的云梯天街

2018-02-28

城市地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云梯忠县石柱

西沱古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县,距重庆主城约250公里,水、陆路交通俱全。水路由重庆朝天门码头乘船,过丰都、忠县,便可到达;陆路走沪渝高速公路,经长寿、垫江、忠县到达。据记载,在西汉时期,西沱古镇就有很多土著居民。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抢救被三峡工程淹没的文物古迹,考古专家和考古发掘队在陶家坝发现了汉墓坟茔……

一条巴盐古道

西沱原名江家沱,又名石鼓峡。南北朝北周时期,西沱古镇隶属施州(今湖北恩施),地处“施州之西界”,且有川江中最大的回水沱,故名西界沱,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改名为西沱镇。

西沱古镇的兴起与历史上的巴盐销楚有关。

在唐代以前,与西沱相邻的忠县是井盐生产和销售重地,受交通条件的限制,长江是“巴盐销楚”的主要线路。然而,由于那时候的长江三峡滩险浪急,极易翻船,盐巴遇水即化。为此,忠县的盐商盐贩需要把井盐用船运到西沱,翻越海拔1000多米的方斗山,经临溪、王家、石家、黄水、冷水的巴盐古道,进入湖北利川,再分成两路:一路向东,经恩施到达长阳、宜昌等地;另一路向南,经来凤到达龙山,运到湖南的湘西地区。

北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西沱古镇是“巴盐销楚”的货物集散地。元代,川江水路在此设“梅沱小水站”驿站,作为连接川鄂的重要交通水驿,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西沱设巡检司,管理当地的日常事务。

西沱古镇作为“巴盐销楚”的起点之一,往来于西沱的盐商和力夫,络绎不绝。其中力夫分为背子客(来自湖北湖南以及石柱黄水山区,因山高陡峭,以背为主),还有挑子(来自西沱古镇和忠县的沿江地带,因地势较平,惯用扁担,以挑为主),他们除了背盐,还把四川的百货、丝绸、蜀绣等天府特产运往楚地,把楚地生产的桐油、漆具等物产运回四川。

为了招揽生意,西沱古镇的店主便沿着盐商和力夫的生活规律、行走路线,将商店和旅铺向山上延伸,久而久之,竟然从江边的沙滩到独门嘴,形成了一条号称“万里长江第一街”的“云梯天街”。

左右页图:西沱古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县,原名江家沱,又名石鼓峡,距重庆主城约250公里。

云梯天街有113个台阶、1124步青色石梯,长3公里。作为长江沿线唯一垂直于江面的街道,被建筑专家称为“长江沿岸最古老的建筑明珠”。云梯天街的街道两边,保存着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土家民居吊脚楼,层层叠叠,蜿蜒起伏。在云梯街道之间,有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坐在长廊下,抑或石梯边,一边缝补着土家鞋垫,一边喝着茶,生活过得悠闲、惬意。

民国初年,西沱有两个闻名的盐店。在云梯街上端,有官办的同济盐店,民间称之为“上盐店”。在云梯街下端,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是清代举人杨氏经营的“下盐店”。如今,“下盐店”作为三峡库区淹没的文物保护单位,准备易地复建。

也许受千年盐运的影响,下盐店附近有一口水井,常年不干,井水带有天然的咸味,附近居民做菜可以不放盐或少放盐。用这口井水泡豆芽,豆子不会发芽,但可以放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吃豆芽,附近居民必须要从别处挑来井水,或者到菜市场去买。

在“巴盐销楚”商贸文化的影响下,西沱古镇的街道店铺,呈现出“前店铺后居家”的格局,即前面是用来做生意的店铺,有20—30米长,隔着一个天井,后面是寝室、厨房,显得简陋,面积也小。据店铺经营者介绍,这主要是经商的需要,前面店铺的面积大,可以存放更多的货物,还可以让顾客感到舒适大气,增加人气,吸引更多的客人上门购货或消费。这种宁愿亏欠自己的食宿也要为顾客着想的店铺布局,就是最早的“顾客就是上帝”的经商理念。

会馆戏台,曲终人散场

明末清初,经过明军和清军长达数十年的混战,西沱古镇的经济遭受重创。直到大量的下江人和两广人来到西沱古镇,他们联手当地的“土著盐商”,共同发展经济。作为巴盐销楚的重镇,经过休养生息,到清乾隆年间,西沱古镇水陆贸易发达,人间烟火繁盛。

清乾隆年间的云梯街,有湖广会馆禹王宫、江西会馆万天宫、三楚堂,本地土著会馆天上宫、万寿宫。在这些称为“宫”或“堂”的会馆内,都设有大戏台,台下可容纳数百名观众,每逢除夕、上九、元宵、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每个会馆都会请来戏班子唱戏——大唱“对台戏”,相互比较谁家唱的戏好、请的戏班子名气大。不过,最终的评判还是来自观众,谁家请的戏班子吸引的观众多,吸引观众的时间长,谁家就获得了胜利。这对戏台子和所属的会馆来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万天宫位于云梯街中部,即西沱镇小学校,后来学校扩容,1988年将其拆除,现在只剩下一些墙基和部分墙壁。万天宫为明代古建筑,清初移民时,江西人集资修葺,作为江西会馆,占地面积578平方米,左右有厢房,大厅套天井,左右对称,布局严谨。

禹王宫位于云梯街下端,始建于明末,清初移民时,李、范、杨、黄、魏等五姓湖广移民出资修建,将其作为湖广会馆。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重建,占地200平方米。禹王宫呈传统中轴的对称布局,穿斗式与抬梁式木架结构,在宫墙砖上烧制的“禹王宫”三字,在建筑中十分少见。1984年,这里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西沱古镇保存最好的会馆,禹王宫现已搬迁,正在修复之中。

其他的天上宫、万寿宫、三楚堂等会馆,位于云梯街中部,有的辟作民宅,有的荡然无存,或仅剩一些遗迹。

左右页图:由于“巴盐销楚”的影响,这里的街道店铺呈现出“前店后铺”的格局,即前面用来做生意,后面用来寝居做饭。

西沱古镇第一的谭姓,并非原始土著,是元末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后,从湖广移民而来。千百年来,移民文化给西沱古镇留下了文物古迹,虽然遭受破坏,但仍有部分古迹散布在云梯街边,诉说着亘古的文化历史。

“云梯天街第一客栈”

在云梯街顶端的独门嘴,有一处古朴的土家建筑。这是古代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盐商盐贩进入西沱古镇的第一所客栈。这家客栈建于清咸丰四年,即公元1854年,由当地大户谭宜生修建开设,故得名“生记客栈”,主要经营丝绸、桐油等物品,至今已有155年历史,保存完好。

左右页图:虽然往日时光早已远去,但在西沱,斑驳的墙壁和高矮石阶,依然让人恍惚故去重现。

生记客栈位于云梯街顶部,号称“云梯天街第一客栈”,主要原因在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民国期间,云梯街属石柱县管辖,西沱四周属忠县,或属万县,管辖权限形成了犬牙交错的状态,而生记客栈恰好地处忠县、万县、石柱三县的交界地,三县的县界从生记客栈的中门穿过。一些人犯只要没有犯下杀人造反的特大案件,事后便逃到生记客栈里避难,三县的警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进入生记客栈搜捕。

如果进入生记客栈抓捕、搜查,稍不注意就跨入他县地界,抓捕的警察就要落下“越界搜捕”的指控,引起麻烦。生记客栈旁边有一棵黄桷树,树干粗壮,高大挺拔,但黄桷树长在万县,树干的繁茂枝叶覆盖了忠县、万县、石柱,被称为“一树遮三县”,当地有一民谚:“万县一棵树,遮阴到石柱。”

从生记客栈顺着云梯街往下行走,不远处便是关羽庙,简称关庙,又叫文武庙。始建于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期,占地约335平方米,供奉关羽。文武庙由前殿、正殿及左右厢房组成,正殿、前殿为砖木结构、穿斗式木架,属于典型的清代建筑。1986年,文武庙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关羽庙同期始建的还有张飞庙。这是全国至今发现的第4座张飞庙,当地人称为“张爷庙”。该庙位于云梯街中段,即石柱县农业银行西沱营业所旧址的后面,占地约500平方米,“张爷庙”是四合院建筑,原来供奉着张飞塑像,高达2米左右,面朝大江,不怒而威,可惜文革期间遭到了毁坏。

张飞庙正殿和后殿有小天井,寺庙四周有高大的封火墙。在后殿的木墙壁上,绘有赵云、关羽、张飞的白描绣像。正殿梁上写有“清光绪年间重建”“西界沱”字样,写有清光绪年间重建张飞庙的事由,能清楚看到彩绘的丈八蛇矛及三国故事。

随着三峡水库蓄水的增高,西沱古镇的不少景点退出历史舞台。原先位于江边的龙眼桥,是清代中期的石桥,相传龙王兴水泛滥,人们便集资修桥“以镇龙王”,龙王不敢越雷池半步,于是气得两眼鼓出而得名。1940年,旅居南洋的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凭借一张以西界沱云梯街底部为背景的黑白照片,创作了著名油画《西沱风景》……

据西沱古镇部分老人相传,在三峡水库尚未蓄水前,顺着云梯街的江边石板路往下行走,有一座石庙隐藏在江水之中,如果遇上几百年的特大干旱,这座石头庙才会露出水面。这时候,附近民众便会扶老携幼,到石庙前祈祷求雨。

玉音楼前,巾帼不让须眉

寻访古镇的名胜美景,不要忘记古镇上的一些人。

只要到了西沱古镇,就会情不自禁地去追寻他们留下的遗迹。在西沱中学校内,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桂花园,这便是明末石柱女将秦良玉在西沱的临时行辕——玉音楼。

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秦良玉出生于忠县,她是明末清初的石柱女土司,也是中国唯一登录正史并单独作传的巾帼英雄。受父亲的影响,秦良玉一生“忠君爱国,保境安民”,当大明王朝无力回天、四川全境遭受战乱灾害时,秦良玉“闭关自守”,把石柱打造为“世外桃源”,使石柱附近的忠县、万县、梁平、垫江、丰都县的30万百姓生命得以保全,郭沫若赋诗称赞她是“石柱挚天一女豪”。忠县、石柱两县人民十分缅怀秦良玉的功绩,至今将刚出生和未出嫁的女子称为“女将”。

左右页图:云梯天街有113个台阶、1124步青色石梯,总长3公里。作为长江沿线唯一垂直于江面的街道,有“长江沿岸最古老的建筑明珠”之美誉。

在明末,秦良玉率领英勇善战的石柱白杆兵,从西沱古镇出发,坐船到南京,沿着苏杭大运河北上勤王,抗击外来入侵者。西沱古镇的玉音楼是秦良玉的行辕,见证了秦良玉的赤胆忠心。清代两江总督陶澎赋诗《舟泊西界沱寄题秦良玉玉音楼》,将秦良玉与南宋丞相文天祥、隋初岭南少数民族女英雄冼夫人相提并论:“忠州女子天下奇,父是秀才夫土司……闭关坐卧小楼中,大节直同文相国。何须更论冼夫人,多少麟台愧颜色。”

在云梯街中部,有一幢平凡的土家吊脚楼,这是老同盟会会员、民国时期法学界元老、“红色大律师”熊福田先生故居——庆仁堂。熊福田生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7月23日,在西沱古镇出世,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与同学吴玉章的关系很好,深受孙中山赏识,熊福田回国后,在四川省司法界、教育界、政界先后任职。其次子熊丸先生留学美国、英国和德国,有三国医学博士学位,医术高超,担任蒋介石一家私人侍从医生,长达40多年,授衔中将。

左右页图:掩身云梯街的诸多吊脚楼中,多有来历不凡的古迹,苍茫岁月里风采流逝,不变的还是凡尘烟火。

1929年5月24日,熊福田先生在国民党的法庭上,为被捕的中共四川省委代理书记张秀熟等23名共产党人进行免费辩护,粉碎了国民党妄图以“农民暴动组织者”“最大危害国民罪”的罪名,对23名共产党员处以极刑的阴谋,在熊福田先生的正义主持下,国民党法庭只有宣布张秀熟等人无罪或轻判。事后,中共四川省委地下党组织为了表达对熊福田先生的敬意,特赠送他一块刻有“于法有光”四个大字的银盾。在熊福田故居,穿过屋后一片树林之间,就是熊福田先生长眠之地。坟墓不大,十分平凡,但“岁月悠悠,于斯有怀”,熊福田高风亮节的品质,让人肃然起敬。

猜你喜欢

云梯忠县石柱
全方位多领域帮扶沈阳倾力助推忠县高质量发展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石柱迷宫
墨子破云梯
咏迎客松
蘑菇石柱
巴勒贝克发现第三根超巨大石柱
成县泥功山云梯寺
欢迎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