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海质押危机

2018-02-27董振

齐鲁周刊 2018年52期
关键词:泛海武汉金融

董振

12月4日,泛海控股对外公告称,其对外担保额度为848.24亿元,占公司2017年经审计总资产的422.65%。

同日,泛海控股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泛海已质押所持34.71亿股公司股份,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9.56%,占公司总股本的66.82%。此外据媒体报道,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和投资的3家A股上市公司,所持股权也几乎已经全部质押。

目前,泛海系正试图将地产业务抽离出泛海控股上市公司主体。同时,在打造全牌照金融帝国的路上,泛海系与金融去杠杆迎面遭遇,高负债的隐忧始终牵扯着这个老牌系族最为敏感的神经。

地产项目不断“抽血”

2018年开年之初,房地产企业陷入集体焦虑。2017年11月龙头房企万科在月度经营数据电话会议上,预计2018年将是房地产的小年,2018年房地产销售可能会出现整体性的下降,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双降。2018年将是房地产“小年”引发业内讨论。

“春江水暖鸭先知”,涉及房地产业务的泛海控股很快做出反应。1月15日,泛海控股向深交所申请停牌,拟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将境内外房地产业务整体剥离并置出上市公司,同时置入优质金融资产。拟出售的资产为泛海控股持有的境内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公司”,7月25日更名为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和境外全资子公司中泛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资产。

武汉公司系泛海核心业务平台之一,持有泛海控股境内所有地产项目以及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约93.42%股权、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51%股权。公告中,泛海控股表示,该项重组方案的实施是“主动顺应国家政策导向”。

该项重组方案并未取得成功,近三个月后,泛海控股以推进重组的“有关条件尚不成熟”为由,终止了这次重组并复牌。

虽然置出资产失败,但对武汉公司的输血却不能停。2017年年报显示,泛海控股为武汉公司的担保金额已经高达274亿元左右,占截至2017年底泛海控股担保总额的3成以上。

官网显示,武汉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对王家墩商务区进行一级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开发及武汉CBD项目的策划、投资、开发和招商、运营。

如今的泛海CBD坐落在汉口的王家墩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王家墩一直作为空军的汉口机场。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空军批准同意武汉航空公司在该机场开办民用航空业务。

在当地不少人看来,泛海系能在曾经的空军机场上修筑泛海CBD可谓能量巨大。

泛海控股官网显示,2003年1月,市长李宪生在武汉市十一届一次人代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站在武汉未来城市发展的高度,正式提出在汉口王家墩老机场原址建设“武汉王家墩商务区”的战略部署,武汉CBD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武汉本地房地产行业某分析人士表示,泛海CBD的建设进程一直很缓慢,以居住区功能为主,前三年政府一直敦促泛海,要求加快建设进程。

武汉之外,泛海同期的其他地产项目也有相似的处境。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泛海控股旗下武汉CBD、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二期、沈阳泛海国际居住区、美国索诺马项目、美国纽约南街80号项目、美國夏威夷KoOlina1#地项目、美国夏威夷KoOlina2#地项目和美国夏威夷西区项目都仍有大面积土地尚未开发,仍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房地产500强测评成果显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跻身“中国房地产100强第83位”。显然,对于房地产仍为主要板块的泛海来说,这不能算是一个好名次。

全牌照金融帝国

像房地产一样,泛海的金融板块事实上由来已久。

泛海系掌门人卢志强的第一桶金至今是一个谜,公开资料显示,卢志强起家于山东潍坊。1993年开业的潍坊泛海大酒店(原科技大厦)和南靠市政府大楼的泛海城市花园,是泛海系的早年作品,位于市中心的青岛泛海名人酒店也是泛海所建。如果向卢志强老家潍坊的本地人了解卢志强及泛海系,多数人对其的认知都停留在泛海系开发的高档楼盘上。

20世纪90年代,乘着政策的东风,泛海系在地产行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卢志强开始玩起了金融。这一时期,泛海系不再偏安于半岛,而将触角伸向了北京。

1996年1月,泛海系作为股东之一的民生银行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金为13.8亿元。

2000年12月,民生银行登陆资本市场,自此,民生银行成为资本大佬眼中的“香饽饽”,随着泛海系不停增持减持,民生银行成为泛海系扩张的“弹药库”之一。

民生银行成立后,“民生”成为了泛海系的一个大IP,泛海系正式踏上金融之旅。2002年,泛海收购了河南省内的证券公司黄河证券,更名为民生证券,2014年民生证券注入泛海控股上市公司主体内。

2014年之后的两年,泛海系频频进行资本运作,搭建了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架构,泛海控股的金融动作进入史无前例的密集期:2015年,泛海控股斥资10.2亿元收购民安财险(2016年更名为亚太财险)51%的股权,意在保险牌照。2015年3月,泛海控股收购港股上市公司时富金融。2015年8月,泛海控股出资20亿元与老相识巨人投资、新华联等公司共同设立了亚太再保险公司,同年12月,泛海控股设立亚太互联网人寿保险公司。

随着大踏步的资本运作,以泛海控股为轴心泛海系搭建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全牌照金融帝国。

平仓危机

在近两年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泛海的金融业务也不再像快速扩张时期一样顺风顺水。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业务逐渐要萎缩,接下来就是依靠金融业务来支持投资业务,玩儿的是资金长短期错配。但泛海系在今年却遭遇了发展的困境。

9月12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告,泛海控股境外附属公司中国通海金融拟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以供股方式进行融资,融资规模约为182.51亿港元。泛海控股的境外全资附属公司泛海控股国际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持有中国通海金融72.24%的股权,考虑近期市场情况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后,中国通海金融决定不继续进行上述供股。

泛海也通过上市公司平台积极筹措资金维持发展,泛海所持有的泛海控股和民生控股股份几乎被全部质押。三季报显示,中国泛海和泛海能源作为泛海控股的控股股东,共计持有泛海控股36.83亿股股份,共计质押股数为36.60亿股,质押比例为99.38%。随着今年以来股价的震荡下行,泛海作为大股东也在不停增持,以免出现平仓危机。同时,中国泛海作为民生控股的控股股东,所持股份几乎全部质押。

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关于如何降低负债“求生”,泛海对媒体表示,单纯从财务报表来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确实相对较高;但考虑到公司土地取得较早且采用成本法入账等原因财务报表上的资产负债率并没有真实反映公司的资产负债水平。“尽管如此,公司仍通过多种措施,包括加快地产项目销售回款、继续推进非公开再融资事项,提高金融平台盈利和分红能力、积极推进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事项等,争取更好地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保证公司经营的稳健。”

猜你喜欢

泛海武汉金融
Potential role of the compound Eucommia bone tonic granules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and osteonecrosis:A retrospective study
决战武汉
泛海控股债务危机未了局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论陆游诗的泛海想象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