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课外阅读的“蝴蝶效应”变“阅读”为“悦读”

2018-02-27石勇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蝴蝶效应悦读课外阅读

石勇

[摘要]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蝴蝶效应”,提升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本文从课外阅讀的好处、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课外阅读的读物选择、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的成果五个方面阐述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喜欢阅读,变“阅读”为“悦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 悦读 蝴蝶效应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通过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有可能会产生阅读的“蝴蝶效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课外阅读的好处

1.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有句话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课本知识是有限的,然而课外知识是无限的,课本知识是很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不断进行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学生的课外阅读越丰富,知识面就会越广,最后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识广博的人。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阅读大量的童话故事、人物事迹、世界名著等,能让学生体味到关爱、友情、感恩、勇敢、正直、持之以恒、意志坚定等精神,体会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这些都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教师课堂上对学生枯燥无味的说教要强得多。

3.有利于语言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多了,在有意与无意中积累了大量文笔优美的文章、句子和词语,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学生只有平时多阅读课外书籍,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日积月累,才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提高写作能力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在写作上可以获得六个方面的收获:(1)获得写作材料;(2)获得思想、道理、观点;(3)获得情感陶冶;(4)学会观察和思考;(5)学会写作方法;(6)获得语言积累。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课外阅读量少,兴趣不高

一方面是家长没有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家中没有阅读的氛围,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农村家长只是在衣食住行方面对孩子关怀备至,但从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家长的管教,往往会沉迷于电视、电脑和手机,从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不喜欢阅读,课外阅读兴趣不高。

2.课外阅读面窄

目前的课外阅读大部分以学生的课外必读书目为主,还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漫画类和童话类的读物。必读书目是为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看的书,数量较少;而漫画类书籍由于语言描写少,文字多为拟声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甚至还有负面影响。

3.课外阅读方法不正确

有一句话叫“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有的学生不会正确的阅读方法,看课外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或只是简单地看故事情节,书看完了收获也不大。

三、课外阅读的读物选择

书给人以智慧和力量,使人终身受益。但是现在书的品种繁多,如果良莠不分,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使学生步入歧途。那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呢?

1.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是儿童文学,因为儿童文学在表达内容和技巧上,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古今中外名著,这些书能让学生知道真善美和假丑恶,同时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比我们肤浅的说教要深刻、有效得多。

2_名人传记

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各国的领袖人物、爱国先贤、科学家、英雄人物的传记,能够了解这些名人成长奋斗的历程和取得的光辉业绩,了解他们的高尚的人格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励学生们向他们学习。

3.科普类的书籍

这些书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如:《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的故事》《动物的故事》《科学好好玩》,等等。这些科普类的书能够给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知识素养,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启发他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4.辅助阅读的工具书

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无声老师”,学生学会了运用这些工具书,就能辅助他们的课外阅读,让他们的课外阅读更有成效。

四、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俗话说“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找对事半功倍”。那么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1.上好阅读指导课

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书中的大意,摘读文中精彩章节,或谈谈读后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看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留下读书的心得,摘抄精彩章节和佳句,背诵一些经典名篇名句,养成摘记的好习惯。在阅读时做批注,是读书人常用的方法和应当具备的习惯。

3.学会略读与精读

好书浩如烟海,而人的精力有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就要学会精读与略读。精读就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要加深理解。而略读就是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扩大知识面。略读是在精读的基础,通过略读,来确定一本书是否要精读。略读就是要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读物的内容。

五、课外阅读的成果

1.养成阅读的习惯

通过以上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阅读成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根据调查,在学生每学期的必读书目全部看完以后,有近一半的学生能再读4-5本课外书,有的学生甚至一个星期要上学校图书室借一本书看。班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阅读”真正变为了“悦读”。

2.增加阅读量,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标要求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班级中阅读量比较大的学生来说,阅读量远远多于100万字。学生通过摘抄好词好句,模仿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养成阅读兴趣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采用多种阅读课型组织教学,将语文课、诵读指导课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指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让每个学生爱阅读、会阅读、享受阅读,将“阅读”变“悦读”。

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发挥课外阅读的“蝴蝶效应”,带动全体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效应,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轻松和开心,就会自觉地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endprint

猜你喜欢

蝴蝶效应悦读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高中语文巧变“悦读”课堂的策略
从阅读到“悦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有趣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