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学校德育日常工作的结合

2018-02-26沈勤学

中国德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团组织校园文化法治

教师把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就有话可说,德育的针对性很强,实效性也很好,既能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又能达到班主任想要的实际效果。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法治意识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初中阶段,这门课程和班主任日常德育工作、共青团德育活动,被称为学校德育的“三驾马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实践性、体验性都很强的德育课程,该如何去抓住学生的心,发挥其最大的德育功能呢?笔者认为要充分挖掘学校一切德育教学资源,把道德与法治课与学校整体德育工作有机联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德育功能。本文将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班主任日常德育工作、学校团组织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发挥其最大的德育功能。

一、结合班主任工作,联合德育力量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千头万绪,开展的班级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很多都是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把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就有话可说,德育的针对性很强,实效性也很好,既能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又能达到班主任想要的实际效果。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每一位班主任在接受新班级时要给学生上好的“一堂课”,也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和全班同学一起不断地共同努力。所以,我在讲七年级下册“在集体中成长”这一单元之前,和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告知班主任:学生如何过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如何解决难免发生的矛盾或冲突?如何在集体中学会接纳、理解和互相帮助?如何使学生心中有对美好集体的憧憬,脚下有建设美好集体的行动?……这些内容也正是班主任创建良好班集体的需求。这样,我和班主任就找到了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之间的结合点,达成了德育上的共识。同时,通过班主任,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班级学生的情况、一些班主任想要改变的问题,把了解来的这些情况、问题,用来充实我课堂教学的素材,精心设计教案,改进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地组织课堂教学,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基于这样的学科教学目标和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我和班主任共同举办了一节“在集体中成长”的主题班会。考虑到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整个主题班会由我来设计和主持,共设计6个环节:1.从“一滴小水珠”问题导入:为什么小水珠离开大海的怀抱后,会马上消失?2.通过“大雁的故事”“蚂蚁的生存法则”告诉学生们懂得团结合作的力量,只有齐心合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3.设计“同心圆”游戏,让学生体验感悟:在集体中,有一个人出现偏差,就会影响整个集体,一起参与制作“集体生活冲突化解秘籍”活动,并同时完成教材中“单音与和声”这一框的相关教学内容。4.讲述美国西点军校士兵的四种回答:“是,长官”;“不,长官”;“不知道,长官”;“没有借口,长官”。启发学生各尽其能为集体出力,完成这一单元“在共建中尽责”“在担当中成长”的教学内容。5.利用“憧憬美好班级”的“拓展空间”,说说班集体还有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从学习、纪律、卫生、荣誉等方面为班级贡献力量。6.班会小结:今天的主题班会有点特别,是任课老师和我们一起召开的,祝贺这次主题班会圆满成功。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工作目标高度一致,都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职责,只是方式、方法和途径不同。这次,我和班主任共同举办的“在集体中成长”主题班会,在形成德育合力上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师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除了有主题班会形式之外,还有许多可以结合的地方,如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拓展空间”作业里有以“祖国在心中”和“讲文明、懂礼貌”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的要求等,而出好黑板报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

二、结合共青团工作,融合德育内容

组织活动是学校开展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也是团组织生命力的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不光可以和班主任工作結合,同时也可以和共青团工作结合。在新时期,共青团工作仍然是初中学校德育的主要工作,它除了自身特有的一些组织工作内容之外,其德育功能和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是高度相融的。

初中学生正处在成长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少先队组织转向共青团组织的过渡时期,如何找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团组织活动最恰当的结合点,开展好丰富多彩的团组织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值得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和团工作管理干部一起努力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如,学校团委(团总支)广泛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青春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本身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这些主题活动也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让学生把课堂上的道理逐步内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师生之间”,讲的是师生情谊和师生如何交往,教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这一课内容一般要在11月份或期中考试后进行教学,而这个学期初(9月10日)有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学校团组织会以各种不同的活动和方式庆祝教师节,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对教研组安排的教学进度计划进行了顺序上的调整,找准9月10日教师节这个时间节点,把这一课内容移到教师节之前来上。于是,我主动和学校团组织联系、沟通,按“拓展空间”的教学要求,在全校举行了一次带有学科性质的别开生面的教师节庆祝活动,活动的具体要求是请学生回忆老师打动你的瞬间,描述自己的感受:1.尽可能多地寻找老师打动你的瞬间;2.不要忽略那些你平时不太喜欢的老师;3.正确对待老师对你的批评。你也可以通过短信、邮件、书信、便签、心愿卡等形式向老师表达你的感受。活动下来,效果很好。再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按正常教学进度,一般要在12月份初才能上,同样的,我放在国庆节之前来上,和团组织合力,让学生搜集一些爱国主义诗歌,组织了一次“庆国庆”演讲比赛。

团组织德育活动的内容大多也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課的教学内容有关,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可以主动取得学校团组织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与团组织融合德育途径,在活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活动形式上相互融合,在活动时间上相互切合,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好教材所要求落实的各类主题德育活动。也正因为如此,共青团德育活动和班主任日常德育工作、道德与法治课,被称为学校德育的“三驾马车”。

三、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整合德育资源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风格和精神,是学校特色的表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深厚土壤。以活动为载体的校园行为文化是学生文明素质的最终体现,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实效性,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理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如,我校在立德树人的统领下,开展了各类形式多样的校园“弘毅文化”活动,基于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及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在不同年级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获得不同的成长体验。学校分别在初中各年级开展了入学季、成长季、毕业季“三季”校园“弘毅文化”活动,对于学校这“三季”校园文化活动,道德与法治课都能找到与之可融合的教学内容。如,“入学季”活动,对于初一新生来说,刚跨入校门,满怀着对中学生活、学习的憧憬和梦想,一切都是新鲜、充满希冀的,感受着成为中学生的喜悦,学校能否抓住他们的心理动态,为以后初中教育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呢?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学序曲”、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等内容,为学校“入学季”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活动内容,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入学季”—“快乐中学生”“认识新朋友”等主题校园文化活动,按照教材的教学目标,配合学校,在开学头两周上好“中学序曲”和“友谊与成长同行”两课,便于初一新生尽快适应中学校园生活。到了初二,学校在“成长季”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安排了一次为学生过“十六岁集体生日”活动,我们可以结合“青春的邀约”中“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这一框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的成长过程,感受到自己在身体方面的成长变化,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算真正长大,体验生命成长的力量和奇迹。到了初三“毕业季”—“我要中考啦”,可以结合“少年有梦”这一课,引导学生为梦想而奋斗,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总之,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不可替代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很强的德育课程,要直接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注重与班主任德育活动、团组织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联动开展,有意识地拓展课堂教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德育因素,让其凝聚成强大的德育合力。这样,道德与法治课既有了活动体验的平台,又为学校各类德育活动找到了理论的支撑,学生不仅有了知识的学习,还有了行动的培养,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德育课程目标。

【沈勤学,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常路学校】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团组织校园文化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代培生能不能在学校加入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