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性康复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认知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8-02-26林翠绿张丽君张鲁周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36期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林翠绿 张丽君 张鲁 周强

[摘要] 目的 评估积极性康复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的影响。 方法 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积极性康复干预组(康复组)实施药物+积极性康复干预,对照组采用药物+基础康复干预,时间3个月。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进行评价。 结果 SSFPI:康复组主动性与交往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总分3个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S:康复组幻觉、怪异行为、综合评价总分3个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NS:康复组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以及总分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ISE:康复组积极因素、消极情绪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积极性康复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部分阳性症状和社会功能有较好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积极性康复干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社会认知

[中图分类号] R74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編号] 1673-9701(2018)36-0077-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positiv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on social cogni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uring rehabilitation.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y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activ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group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given drug+positiv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drug+basic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both for 3 months. The negative symptom scale (SANS), positive symptom scale (SAPS), 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 and social function rating scale(SSFPI) were used to evaluate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SSFPI: The initiative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social activity skills, and total score of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SAPS: The hallucination score, weird behavior score,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SANS: The emotional insipidness score, poor thinking score, lack of volition score, interest/social deficiency score, attention disorder score, and the total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NOSIE: The positive factor and negative emotion factor of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Positiv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negative symptoms, partial positive symptoms and soc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uring rehabilitation,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Positiv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Schizophrenia; Rehabilitation period; Social cognition

精神分裂癥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多迁延[1]。与一般认知功能相比,社会认知功能的损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显著相关[2]。因为社会认知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行为密切相关[3],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想要回归社会,恢复社会功能,必然需要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水平。

近年来,随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断增加,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的需求增加[4]。因此,提高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温州市第七人民院康复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被试,评估了积极性康复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的具体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处于稳定期的康复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4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20~55岁,随机分为两组,积极性康复干预组(康复组)20例,男15例,女5例;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被试选择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上;②病程>5年,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③病情基本稳定。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②患者智力低下;③患者同时患有其他重性精神病;④患者依赖、滥用精神活性物质;⑤患者或者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

1.2.1 测量工具及方法  使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5]、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5]、阳性症状量表(SAPS)[6]、阴性症状量表(SANS)[7]4个量表对康复组与对照组被试进行2次测量。对两组患者在入组前和入组3个月时进行评分。

阴性症状量表(SANS)共24条项目,被分为5个分量表,分别为:(1)情感平淡或迟钝;(2)思维贫乏;(3)意志缺乏;(4)兴趣社交缺乏;(5)注意障碍。SANS的评分是6级评分,即:(0)无,正常或增加;(1)可疑;(2)轻度,程度虽轻但肯定存在;(3)中度;(4)显著;(5)严重。

阳性症状量表(SAPS)主要用来评定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共34条项目,分为幻觉、妄想、怪异行为、阳性思维障碍等因子。评分为6级评分,即:(0)无;(1)可疑;(2)轻度;(3)中度;(4)重度;(5)极重。

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共12个条目,包括:饮食主动性、衣着状况、卫生自理情况、室内活动情况、外出活动情况、社会交往情况、与异性交往情况、对亲人的态度、对时事的关心、对学习的态度、劳动技能、组织能力和责任心。按性质的类同归纳为3个因子:因子Ⅰ为日常生活能力,因子Ⅱ为主动性和交往情况,因子Ⅲ为社会活动技能。量表采用 0~4五级评分,分值范围为0~48分。得分越高社会功能恢复越良好,得分越低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的结果可以归纳成因子分、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和病情总估计(总分),分为0~4分评分:(0)无;(1)有时是或有时有;(2)较常发生;(3)经常发生;(4)几乎总是如此。

1.2.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利培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50160;规格:1 mg),剂量:1 mg/d,根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增减用药剂量,最高剂量为7 mg/d。

1.2.2.1 对照组  患者用药过程中给予基础康复干预措施:用药指导、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

1.2.2.2 康复组  (1)知识宣教:每个月组织 2 次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每次持续时间不少于60 min,主要内容包括精神病知识讲解、药物自我管理、药物副作用等,力求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一般由病区科主任、护士长为知识宣教负责人。另外,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情,因人而异进行知识宣教。比如:在检查前向患者宣教检查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另外,也向患者介绍一些普通的健康知识,如便秘的预防及处理,失眠时应该怎么办,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等。(2)提供基础精神卫生服务:向患者发放自制宣传手册,自制宣传手册是精神科健康教育小手册,主要内容包括精神病基础知识、药物知识、普通健康知识、基础心理知识等,同时,相关护理人员根据值班制度处于24 h在线状态,为患者提供随时的咨询及帮助(如病情复发、症状加重或严重药物副作用等),必要时提供快速转诊服务。(3)简单职业技能训练及作业治疗:每周进行2次职业技能训练(时间不短于60 min),根据患者既往职业背景,开展手工制作、餐厅烹饪技能训练、超市销售技能训练等,帮助患者进行社会功能恢复,进而回归社会。每周进行1次作业治疗,如音乐治疗、舞蹈治疗、书法绘画治疗、艺术品制作、娱乐体育等,每次时间不短于60 min。以上都根据患者既往职业背景及兴趣爱好等进行开展。(4)联谊活动:每隔1个月开展1次联谊活动,由精神科医师、康复医师、心理治疗师、护理人员、患者共同参与。在联谊中主要交流疾病的心得体会,讲述患者对抗精神分裂症的故事或者经验。阶段性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对于取得实质性进步的患者给予口头或者其他形式奖励,激发患者对于疾病康复的信心,提高主动参与疾病治疗及康复的积极性。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Fisher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脱落情况

原本研究中康复组与对照组均为20例,后由于患者出院等原因,导致被试脱落,最后康复组17例,男13例,女4例;对照组19例,男14例,女5例。两组患者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SFPI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SFPI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日常生活能力之外,其余因子康复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PS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PS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幻觉、怪异行为、综合评价总分3个因子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NS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NS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OSIE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NOSIE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所谓积极性康复干预,也就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以下几种干预手段[8-12]:第一,进行药物干预以及进行疾病知识、药物知识等相关知识的讲解,提高服药依从性。第二,开展生活与职业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的康复目标是回归社会,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生活与职业技能培训,以保证患者出院后能适应社会生活。第三,进行家庭干预,好的家庭支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第四,联谊活动,同类患者之间可以进行一些联谊活动,使患者双方成为相互的支持[13]。

干预后对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分发现,康复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可能与干预关系不大。也有可能是因为干预时间不够长,进而导致两组间的差异不显著。所以,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积极性康复干预,然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康复组社会性活动技能这一因子干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积极性康复干预可显著提高社会性活动技能。主动性与交往能力这一因子,康复组干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但是前后数据差异不显著。这可能说明积极性康复干预对于主动性与交往能力有提高作用,但是作用并不大。总分因子上,康复组干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从总体来说,积极性康复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和提高社会功能[14]。

干预后对阳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分发现,康复组干预后幻觉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积极性康复干预对于幻觉症状有较好的干预作用,可以显著改善幻觉。在怪异行为因子方面,康复组干预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积极性康复干预对于怪异行为有较强的改善作用。在综合评价总分因子方面,康复组干预后分数低于对照组,从总体来看,积极性康复干预对于阳性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15]。

对阴性症状量表进行分析,康复组情感平淡或迟钝因子干预后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积极性康复干预对于情感平淡或迟钝有较强的改善作用。在意志缺乏因子方面,康复组干预后分数低于对照组,说明积极性康复干预对于意志缺乏有较强的改善作用。在兴趣/社交缺乏因子方面,康复组干预后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积极性康复干预对于兴趣/社交缺乏有较强的改善作用。康复组思维贫乏因子干预后分数低于对照组,但是分数改善不显著,说明积极性康复干预可能对思维贫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6],但是并未有显著差异。

对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在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因子方面,康复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提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采用积极性康复干预能改善积极因素,且能有效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17-18],从而降低患者社会认知不利因素,改善其社會认知。

综上所述,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的结果看,积极性康复干预对社会性活动技能、日常生活能力等均有显著的疗效,因此,积极性康复干预适合社会功能的恢复。从阴性症状量表的结果看,积极性康复干预对于情感平淡或迟钝、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等均有显著的疗效,因此,积极性康复干预尤其适合阴性症状的治疗。在临床中,药物治疗对于阳性症状是比较有效的,而阴性症状残留率极高,不利于患者回归社会[19-20]。通过药物治疗和积极性康复干预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缺陷。另外,积极性康复干预对于一些阳性症状也是有效的,比如幻觉、怪异行为。因此,积极性康复干预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钱铭怡. 变态心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8.

[2] Mehta Urvakhsh Meherwan,Thirthalli Jagadisha,Bhagy-avathi HD,et al. Similar and contrasting dimensions of social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 and healthy subjects[J]. Schizophrenia Research,2014,157(1-3):198-204.

[3] Minor Kyle S,Lysaker Paul H. Necessary,but not sufficient:links between neurocognition,social cognition,and meta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 are moderated by disorganized symptoms[J]. Schizophrenia Research,2014,159(1):70-77.

[4] 黄馨卉,宋立升. 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功能缺陷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4(11):816-819.

[5] 樊献丽,焦太林,刘世兴. 社交技能训练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1,25(20):1810-1811.

[6] 江学锋,张晨,吴志国,等. 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辅助治疗的随访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 22(1):1-4.

[7] 孙秀珍,李艳青,房慧. 社区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54-55.

[8] 李湘兰. 综合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A].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4:1.

[9] 王艳红,杜爱英. 5E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 2(11):74-76.

[10] 李湘兰,史尧胜,徐银儿,等. 综合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2):211-212,276.

[11] 姜雪芳,胡伟明,寿棘,等. 社区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482-1484.

[12] 熊智,余建英,邓佳辉. 积极性社区康复及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经济负担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7,28(2):339-342.

[13] 徐良雄,孙晓璐,熊昌娥,等. 康复干预项目措施对10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雜志,2017,25(1):1-4.

[14] Yuchi Young,Kuangnan Xiong,Robert M,et al. Longitudinal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Postacute Rehabilitation in Older Hip Fracture Patients:The Rol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Long-Term Ca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010,12(6):431-438.

[15] 束庆,段直光,胡刚,等. 多巴胺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中的心理机制:新近理论和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2012,57(35):3384-3398.

[16] 朱庆,唐小伟,丛小兵,等. 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01):97-100.

[17] 张宝山,袁菲,徐靓鸽. 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消除:干预策略及其展望[J]. 心理科学,2014,37(1):197-204.

[18] 李爱梅,高结怡,彭元,等.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适应的不对称性及其机制探讨[J].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4):632-642.

[19] 廖金敏,阎浩,刘琦,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受损和阴性症状的关系[J].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0):3666-3670.

[20] 姚雪阳,汤世明,蔡枫,等.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1):40-41,45.

(收稿日期:2018-09-19)

猜你喜欢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男性患者执行功能损害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研究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分析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松弛治疗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干预的效果观察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