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2018-02-26蔡爱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蔡爱英

摘要:从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数学教学

应用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但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对于造成应用题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应用题困难的原因主要一是学生解题心理性错误,看到应用题就怕,就跟语文写作文一样困难。无论数学问题的复杂性如何,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常都要经过问题的识别、记忆、理解、激活背景观念、选择调整解题方法等步骤。二是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类型以及对应用题中时间、空间的叙述不能正确理解;这表明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解题,除了依赖原有的知识技能外,还和本身的心理能力和智力能力密不可分。因此分析并确定学生解题思维受阻的原因,并提供有效的教学对策,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问题结构能力”

能力就是能适应相应活动的人的心理、思维特征,是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该项活动的条件。无可厚非,许多教师对教学进行改革。重视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但是,我觉得这些方面属于一般能力。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分学科进行的。不同学科还有不同的特殊能力。我们要使培养能力的教学改革深入下去,取得更好的成效,就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培养上,而要深入到学科,结合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科的能力。这是培养能力如何深入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注重抓住特殊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结构意识。所谓数学问题结构。通常是指人们在解答一个问题前,必须先了解这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这些成分综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抓住问题中具有本质意义的那些关系。对于一般学生来说,特别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分析和综合过程把问题的各种成分分隔后,再联系起来。我在教一步应用题时,就着重地抓了数学问题结构的训练。如画线段图的训练,补充问题与条件的训练,题意不变改变叙述方法的训练,自编应用题的训练。根据问题说出所需条件的训练,对比训练,等等。在讲两步应用题时,把两步应用题的“结构课”作为重点讲授,同时进行变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变换问法,让学生扩题、缩题、拆题,看问题要条件等四个方面的训练。

二、反馈点评,归纳总结

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阐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使教师以及学生相互间了解他们真实1的思维活动,及时肯定其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同时,因为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由于受到知识经验欠缺等限制,总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我们应知道,其中一定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我们不应对此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而应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逐步体验成功。我们必须坚信:学生学习数学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必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同时,研究信息、主动探究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为使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更趋向稳定和加强,使主体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因此,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教师应诊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每一个“成功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并尽可能及时地让学生表达出来,及时地总结、归纳,使这些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及时纳入到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去。

三、注意训练解题思路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一般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从教学法来说,更重要的是在解决思路方面(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必要的训练,使许多学生感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把它同计算题作一比较。就清楚了。做计算题时,学生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和步骤。都是清清楚楚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计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来,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计算得对与错一目了然。而应用题就不同了。学生要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要通过分析、综合,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式子,思维过程少则也有几步。都是用内部语言的形式进行的。这种用内部言语进行的思维过程,教师既难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有无错误,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把学生解题的内存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

四、创设生活化情景

一个好的生活情景,能促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情感,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如“将两个周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周长。这道题就可以引导学生用纸做题中的图形,把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当学生清楚的“看到”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图失去两条正方形边长时,解法自然产生。

总之,要在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之处,经常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培养学生批判性数学思维品质,达到突破思维性受阻原因等,从而顺利正确解题的目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疑问、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良好习惯。

參考文献:

[1]张莉莎.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镇桥小学 333300)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等待·自主·探究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