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提问

2018-02-26李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李丹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促进教学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就必须有效利用课堂提问,把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形式多种多样,至于采取哪种方式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策略而定。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提问;历史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课堂教学中“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

一、提问要有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是指在问题设置上应该重视分层提问。历史知识本身是有层次的,学生对知识也是分层次理解和接受的。因此,设计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逐步引导中如剥茧一样明白问题的实质,进而总结规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的内容时,笔者是这样设计问题的:①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②战争的结果如何?这两个问题,学生阅读完课文后能直接从书中找到答案。然后,笔者又提出第三个问题:③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把学生带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当然,上好历史课仅仅依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教师要围绕核心问题,提出一系列层次分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次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延伸。

二、要注重幽默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快乐

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的传递艺术,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懂得幽默的历史教师能使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如沐春风而不是如坐针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教学。一是历史课堂中的幽默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二是历史课堂中的幽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婵解和记忆相关知识。比如在记忆《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时,让学生用“重的沙发叔叔打”的谐音来记“重(重)庆、沙(沙)市、苏(叔)州、杭(打)州”这四处通商口岸。这样既有趣,又易记。三是历史课堂中的幽默可塑造学生开朗的个性,发展其创造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学生快乐学习的基础。

三、浅处深问,静中释疑

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我们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这一内容似乎极易掌握:既知道北伐的目的、对象;又清楚北伐的经过、结果,表面上仿佛“无疑”。我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则完全不同,这如何理解?”“既然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什么日军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典型代表发言交流,教师顺势对其准确引导,从而使他们排除了知识疑点,深层次理解了学习内容,迅速达成了学习目标。

四、提问应有针对性

在历史教学中,提问的灵活性很大,但不管怎样设计,都要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提问应有针对性。

首先,要针对教材的重难点提问。众所周知,课堂提问的出发点是为了进一步分解、简化、解析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接受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做到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其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能力习惯都存在着差异,学习成绩自然就有好、中、差之分。况且每个学生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消化吸收知识的程度和能力方面也是有差异的。同样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所以,提问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分层次地进行提问,让问题能够切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享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洋务运动”的内容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针对学习中等的学生)③如何评价洋务运动?(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这样根据问题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从而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五、求异设问,变中求活

在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如果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我一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种设问,学生感到似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又起到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作用,学生记住了基础内容,又提高了能力,学习效果很好。

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随着年级的升高,主动回答和提出问题的学生人数逐渐减少。究其原因,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越来越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二是自己和他人在课堂上遭遇提问尴尬的次数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多。这两点都是与个体对周围环境的评价分不开的。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统一思想,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评价时应少对人、多对事,真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的心理氛围,以增强学生的情绪安全感,提高其参与意识。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提问这把“金钥匙”,让它成为引领学生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和纽带。

参考文献:

[1]肖金梅. 问题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江西省黎川一中 344600)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