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

2018-02-26王郑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探究思维

王郑军

摘要: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一、正确认识地理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地理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地理应用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地理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地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和研究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具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再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把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教师更多地是作为一个组织者、辅导者、协调者来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不能只是一味地讲授。

作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做学生的朋友、引导者,使师生关系融洽,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学习中能够自我激励,积极探索,大胆思考,敢想敢言,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提高创新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自学,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用类似学导式、自觉辅导式、读图启发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动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意味着“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围绕“创新”开展教学。要坚决抛弃老师一讲到底的陈旧模式,切实让学生当主角。

自主学习。是否可以打破教参上规定的计划框架,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和深化。比如。可以去研究“交通、贸易和旅游业”,可以研究“人口问题和社会发展”。可以研究“假如人类移居月球”“假如海水不是成的”等等。根据一般的规律,老师教课的时间大概只占1/3到1/4,而且也只是教一些方法,比如怎样利用地图,到哪儿去找更多的资料等等。

直接体验,也就是增加“实践”活动过程。过去的教学是认知过程,比较重视教师所用教具的多样性和直观性,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被老师所左右。创新教育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学具,要让学生更多的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实验或模拟过程中获得新知。比如,“三圈环流”,“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完全可以让学生操作(或制作)简易明了的学具,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和思维,去打开新的思路,或讓学生自己去控制多媒体电脑,创造性领会地球运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践课”讲究的是体验,“实践课”中学生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在书本里没有答案,只有在实践中自己想办法,创新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四、改变教法,引导探究学习

改变初中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改革的重心和突破口,学生是发展和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到政治课的探究活动中,以学生独立钻研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引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辩论、质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多个角度认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大家都要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共同担负起建设新集体的责任。学生实现了探究性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五、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

课外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能加强与各有关学科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开展主题演讲赛,如“地球的未来”、“假如我登上了火星”、“假如地球上没有海洋”等;可举办地理科技报靠告会,如“我所见到的南极”,“北极科考见闻”,“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等;可开展地理学具小制作比赛;可举办地理学创新思维小论文比赛;还可举行形式多样的参观、调查、访问、夏令营等等。

六、改革地理考试评价体系

现行的考试制度,某种程度上束缚着创新意识的培养,我想不管考试形式如何,都要有利于激励学生创新,比如,能否在现有的单纯静态理论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动态的口试和地理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还可增设地理创新能力的附加分,以奖励在各项活动或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因为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是科学的、前瞻的、现代的教育,是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复合型教育,而创新则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具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

总之,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更好进行学习的关键。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体现,让学生时常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倡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初级中学746023 )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探究思维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