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8-02-26涂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德育历史

涂丹

摘要: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个品德高尚、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教育者的使命与责任,也是人类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渗透;历史教学目前,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也称“德性”,简称“品德”。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品质。还有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这些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的品质。下面,我们将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道德教育。

一、在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方面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情感和意志的表现,他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在教学中,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意识地融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也可以结合历史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行国情知识竞赛,组织课外阅读、讨论,观看电影、开展影视评论,编辑历史小报,举行历史报告会、故事会,组织观看影视录相,展览等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活动,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德育教育,通过实践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远大志向,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石,没有创新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也不能称其为人才。历史教学中,也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不同的解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应该是源自学生对历史的掌握和了解。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从不同的历史资料中搜索自己的观点的佐证。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学生历史知识涉猎广泛,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浓厚的知识基础,既要广又要博。在平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全面把握,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又要广泛涉猎其他方面。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与之前相比,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种类更加繁多,信息量更大。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虽然不能全部当堂回答,但也要有所了解,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全然不知,这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心会降低,会直接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教师平时要多看书,多从网上收集资料,对当前的社会时政热点有所了解,多方收集信息,这样才能增强课堂应变能力,才能自如地應对学生,才能以扎实的基础、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才能挖掘出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2.熟练应用教学技巧。如果说深厚的知识基础是内在的,那么教学技巧就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桥梁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模式,设计巧妙的导入、充满艺术性与趣味性的教学过程、精彩的结尾,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学生乐学善学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如故事导入法、诗词导入法、游戏导入法,采用游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问题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技术教学法等,教学技巧要娴熟,教学手段要不断创新,教学技术要紧跟时代的潮流,这样的课堂集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教师才是学生崇敬的教师。

四、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接受德育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是构成知识建构的重要因素。新课改实施后,教材作为教学的蓝本和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应该通过文本的阅读,了解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提高自己的历史修养。教材确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范围,教师则应该应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教育。

比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学习,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了那个时期中日之战的情况,了解了以邓世昌和丁汝昌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他们誓死捍卫国家的尊严,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在这课的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学生接受得也自然和容易。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应该注重方式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让学生接受得更自然和顺畅,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与德育关系密切,教师选择的教法关乎学生的学法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渗透点的选择和实施,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和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参考文献:

[1]饶星. 初中历史教学中诚信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作者单位:江西省黎川一中3446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德育历史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历史上的4月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