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策略

2018-02-26刘志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信息信息技术教学

刘志梅

摘要: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信息技术必然会成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科目。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观以及分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还要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坚定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 策略一、通过生动的课程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情绪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好课程导入工作,用有趣的课程导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制作电子贺卡时,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先向学生进行演示,通过比较有趣的电子贺卡的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就能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导入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产物,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初中的学生处于一个由生理、心理显著变化的阶段,智力发展有很大进步,但由于学习模式的变化,从小学的老师手把手教学,到逐步的自主思考,自主动手,这个时期的学生慢慢觉得学习有点压力。压力的产生,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一是加倍努力学习的,另外就是没心求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是重要环节。由于现社会,对于上网、QQ、网络游戏等是年轻人最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科学习存在一定向往。在实际教学中,在注意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活用教材,使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的相结合,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技术。通过一些现代技术手段,如动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人与信息世界”时,利用现时网络上流行的趣味教学视频,让学生从娱乐之中,理解教学内容。结合初中学生好奇的特

三、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

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四、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策略

1.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现在绝大部分信息技术課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教学程序下,如何使学生一直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快掌握相关的技术呢。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设计的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入深,构成一个有操作度的链。

2.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我抓住学生对学习网络的渴求,以及想设计自己的网页的愿望。我就设计了让学生建立一个“网上家园”的任务,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他们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去积极探索知识,才能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以便适应不同学生

我们常说学生都是学习在一个教室、成长在一片蓝天下,本该“众生平等”,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不得不承认,某些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的掌握是有特殊技巧的,也是造成学生基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却不能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甲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乙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丙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红台初级中学7318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信息技术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订阅信息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