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类比,让课堂如此精彩

2018-02-26江苏张家港市云盘小学2156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1期
关键词:类比推理纸盒铅笔

江苏张家港市云盘小学(215600) 陶 红

类比,是以比较为基础,将两个不同的对象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相似或相近的性质,进而以此为据,把其中某一事物的对象或者结论推移到另一事物中去,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平台,巧用类比推理,实现知识的迁移,构建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类比,跨越障碍——内化新概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类比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新知,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清晰,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养成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在学习“容积”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异同,教师带了两个长方体盒子到课堂上,一个是厚木板做的,一个是硬纸板做的。教师问:“它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学生从外面量出两个纸盒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判定它们的体积相等。教师追问:“这两个纸盒的容积相等吗?”

生1:肯定不相等,因为木盒的壁厚,而纸盒的壁薄,木盒的容积比纸盒小。

生2:从两个纸盒里面进行了测量,发现木盒的长、宽、高都比纸盒的小,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所以木盒的容积比较小。

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体积和容积的相同之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长×宽×高;知道了两者的本质区别:一个需要从“从外面量”,一个需要“从里面量”,帮助学生实现概念知识的建构。

二、运用类比,抽象新知——概括新性质

教师应灵活运用类比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爱观察、爱发现、爱归纳、爱推理的能力。

在数学知识体系中,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基本性质,比有基本性质,这几个性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推想,在一个分数中,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分母,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所以,学生会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推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完成填空学生发现在一个比中,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线,学生由分数的基本性质,推测出了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尽管除法、分数、比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也有本质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而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

三、运用类比,激活思维——发现新算法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显露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装满铅笔的铅笔架,一共摆了10层,相邻的两层上面一层比下面一层多1支,最下面一层放了5支,这个铅笔架里面一共有多少支铅笔?题目一出示,学生觉得很简单,认为可以运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用第一层的支数加第二层的支数,一直加到第10层。教师肯定了学生这种思路,但又委婉地指出这种算法过于烦琐,不够简洁,有没有更简洁一些的算法呢?很快有学生想到这道题目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先算出最上面一层铅笔的支数为15,列出算式(5+15)×10÷2,最后得出结论:铅笔架里一共有100支铅笔。教师追问:“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经过思考、分析后,学生认为先要确认每相邻的两数的差是否相等,相等才可以运用。

上述案例,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灵活地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了铅笔架中铅笔的总数,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研读教材,创造性地运用类比推理开展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温度、广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类比推理纸盒铅笔
小房子抽纸盒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纸盒变身机器人,低碳环保又好玩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小纸盒有大作用
浅谈高中数学中类比推理的“形”与“神”
折叠纸盒
参考答案(2)
4类比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