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心得体会

2018-02-25辽宁省抚顺十中刘绍山

学苑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机械波新课程新课改

辽宁省抚顺十中 刘绍山

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在我参与教学改革的时间里,我对自己的物理教学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在导学案的制作中,我们注意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

问题层次化,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并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如果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新课标对问题的提出列出两点要求:一是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二是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也是提出问题的关键因素。牛顿正是从苹果落地得到启示而揭示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奥斯特是因为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磁针的转动而提出电流的磁效应。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学习物理的本质目的。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提出问题可从物理与实际生活中提问题,也可从物理与社会中提问题,而且问题的提出要有目的性。例如,我在做机械波中的波长、频率、波速的学案时,提的探究问题是:

1.把两个人比作两列波,波长、频率、波速分别可以比作什么。

2.在古代战争中,士兵常常会将箭筒枕着睡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提出的问题要避免问题过于简单和平淡,而对学生缺乏挑战性。也要避免问题过高过难而使学生失去信心。有价值的问题常常来自于问题背景中的有关质疑。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创设问题而且问题应提得有价值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

二、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新课改之后教师的主导地位重新定位,从主角转向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在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体现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对教学的方式合作的策略做了形式上的改变。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大家,而是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创设出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总结结论。例如,我在3-4物理机械波的形成一节教学中,让8~10个学生互相搭着肩膀,前面的蹲下再起来反复做,后面的依次重复前面的同学的动作,这样学生亲自模拟机械波的形成,使学生对机械波的形成,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产生了学习愿望。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后,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后,学生到黑板展示,同时对展示说明,下面学生可以质疑。之后点评组点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老师彻底改变“权威式”的教学为“学友式”的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老师关注细节,适时帮助学生,在学生争论不休时给一个肯定的评论,帮助学生修正完善答案,并总结方法技巧,点拨提升。

三、学习小组建立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无穷的力量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发表见解,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

我班根据学生的成绩,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按A BCD EF组合。由于学生偏科现象较严重,这6个学生中,尽量各科有一个强的。

科学的评价也是学习小组存在竞争力的源泉。

我班从以下三点评价学习小组:(1)学案预习,老师给打分评出等级 (A B C D)(6 5 4 3);(2)课堂表现,老师给小组打分(6 5 4 3 2 1);(3)测试成绩分等(A B C D)(6 5 4 3)一个月汇总分数。学生的分数及表现展示在教室的墙面上。优胜小组将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

不论我努力的结果如何,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我为自己的热爱的教学事业奋斗过,付出过。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为教师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只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就一定能够融入新课程,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猜你喜欢

机械波新课程新课改
机械波经典问题与突破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探析机械波图像问题的处理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