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2018-02-24周义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盲校课标教具

● 周义

《盲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盲校课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为指导,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确定的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参照普通学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内容,结合视力残疾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而研制。课标研制组经过多次修改与完善,并经教育部聘请专家组审议、修订,最终形成《盲校课标》正式文本。

一、《盲校课标》的主要特色

(一)兼具历史学科和特殊教育的特点

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盲校历史课程标准与普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一样具有历史学科的特点。

盲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在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精神的基础上,满足视力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致力于视力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因此,盲校历史课程标准具有其独特性,符合视力残疾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二)基本理念部分涵盖了历史课程和现代特殊教育两方面的基本理念

在盲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历史课程在课程功能与地位、基本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上与普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具有共同性,但在盲校教育中,视力残疾学生的历史学习又具有独特性,因此突出强调了盲校历史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作用:盲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应满足视力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致力于视力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与普通学校《课标》的异同

(一)体系保持一致

为了尽可能使视力残疾学生得到与普通学校学生同样的教育,使视力残疾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盲校课标》的编制采用了与普通学校《课标》同样的体系。

(二)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基本保持一致,但课程标准的实施途径、措施和方式方法具有独特性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盲校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在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盲校历史教学、评价以及资源和技术开发与支持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实施建议。

1.对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确定

课程目标:根据2007年国家颁布的《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坚持视力残疾学生教育与普通学生教育共性的前提下,保持了与普通学校《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的一致性。

课程内容:与普通学校《课标》保持高度一致,由此确保《盲校课标》的学科难度与普通学校完全相同。

教学活动建议:识图方面,针对视力残疾学生视觉缺陷程度的不同,建议盲生使用触觉图,低视力生使用地图。探究与绘制地图方面,针对分组活动,建议盲生与低视力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合作、互帮互学。图片观察、艺术欣赏等方面,针对视力残疾学生视觉缺陷的特点,建议运用触摸、摸读、倾听等代偿方式再现历史情景,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观看影片方面,建议有条件的地区,组织盲生观看具有同步解说的无障碍影片。

2.对实施建议的具体说明

教学建议:一是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视觉缺陷的特点,注意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低视力生与盲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关注需要,以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二是要求教师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潜能,使每个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提高。历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利用辅助教具,灵活运用直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策略,运用现代技术辅助学生学习,最大限度地补偿视觉缺陷,减少障碍。

评价建议: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中,就“历史制作”做出如下调整: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考查学生在历史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应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可行的量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就“纸笔测验”增加了如下内容:根据视力残疾学生的特点,尽量减少地图、图片的考查;一定要考查时,必须加以文字说明。由于盲文的特殊性,文言文须字字标调,如遇特殊的字词需加以解释。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各盲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历史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盲校历史课程应特别注重直观教具和学具的开发和利用。除按照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的设施与专用仪器设备》的规定逐项配备以外,还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制各种教学辅具。制作和运用教具时,要注意安全、有效、便捷、实用,以支持学生的历史学习。在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中,就可行性原则,再次强调要考虑到视力残疾学生的实际,注重缺陷补偿。

三、《盲校课标》颁布的意义

《盲校课标》的颁布,有助于规范盲校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育质量;有助于盲校历史课程建设和历史资源开发;有助于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促进视力残疾学生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促进视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生活。

同时,《盲校课标》的颁布也为编写适合视力残疾学生需求的历史教材、组织历史学习资源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为研制视力残疾学生升学考试试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盲校历史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盲校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孤僻等不良倾向,积极营造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注意加强分类教学

按照学生视力情况不同分类,对低视力生,要在教学中渗透低视力康复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其残余视力,利用课件、视频材料,加强视觉感知,利用手持电子助视器、视频放大器等助视器具,满足低视力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全盲学生,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及声音等多媒体资源,加强触觉、听觉等信息输入,补偿由于视觉缺陷带来的视觉信息缺乏,帮助学生建立时空概念,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完成学习目标。

(三)注意加强个别化教学

从盲校学生学习水平差异性较大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情况,设计问题情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问题的学习探讨中感受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多种方式提供学习资源

针对全盲学生没有相应盲文目标检测和同步训练资料的情况,除了加强课堂训练外,还可把汉文的目标检测的习题录制成音频文件提供给学生使用。

(五)适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盲校历史课堂

随着普校历史课改的深入,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盲校历史教师在积极学习、借鉴普校课改经验,领会普校历史课改精神的同时,也要大胆创新盲校历史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引入盲校历史课堂,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更新,优化盲校历史课堂结构,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盲校历史课堂的实效性。

(六)将求真求实的精神融入历史课堂中

历史教学贵在求真。影视文学作品等资料不能等同于历史,切忌盲目采用从而误导学生。将影视资料引入课堂应注意几点:教师在播放资料前首先自己辨析真伪;依据所学内容,截取其最具知识含量、最能启发学生、最具情感价值的片段,一般播放长度以2分钟之内为宜,所选部分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避免不加选择地长时间播放影片,浪费学生精力,降低学习效率,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七)尊重盲校历史教学中的直观教学传统,重视教具的使用

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应充分发挥教具的形象功能来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必须善于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保证观察的目的性、组织性、指向性、功效性,使学生明白教具摆在什么地方、摸什么、怎么摸。值得注意的是,讲授过程中应选择出示教具的时间,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分组触摸教具,观察学生触摸后的情绪变化,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准确把握总结知识点的时机。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触摸的教具加以描述,以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充分发挥教具传递知识信息和补偿教育的双重功能。

(八)合理整合,突出重点,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盲生阅读、查找资料、记笔记的速度与普通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盲校历史课堂的进度,因此盲校历史课堂知识密度不宜过大。为在同样时间内取得与普校历史教学一致的教学效果,完成相同的教学目标,要求盲校历史教师在把握课程标准、研读教参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授课中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做到重点释疑,特别是对盲文版教材中略掉的历史地图、照片、插图等部分以及教材中引用的文言文史料部分,要借助教具及教师的讲解,促进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猜你喜欢

盲校课标教具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在盲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选择题探析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