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崭新话语范式

2018-02-23关巍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关巍

摘要: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提出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人类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话语范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既标志着中国外交话语体系的创新,更意味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话语范式的革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范式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力,要立足世界现实,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现实关系进行系统把握;要把握发展趋势,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要维护共同利益,推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话语范式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 (2018) 05-0097-07

21世纪以来,一系列剧烈变化和严峻挑战考验着人类的共同智慧。能否结束话语分歧、协调话语范式,提出创造性、建设性的新话语范式,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方略之一。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提出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人类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话语范式,对实现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人类共同的理念和愿景,更由于自身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而能转变为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需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推动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引领作用着手,尤其是要研究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话语范式的革新及引领作用。本文尝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新视角,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话语范式的革新。

一、解决世界共同问题需要社会主义运动力量

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与危机层出不穷。如何结束这一相对混乱状态,使一定程度上失序的世界回归和平发展的轨道,使全球问题与危机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既关系人类社会的当下,又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一直是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进步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世界共同问题并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和平与健康发展,需要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力量。自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发表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经历了蓬勃发展,也经历了严峻考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力量的谱系中,以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社会主义力量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分别构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力量的内核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力量的内核

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探索社會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构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力量的内核。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书写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篇章。中国的改革开放、越南和老挝的“革新”“开放”、古巴的“更新”经济模式等,都是基于自身情况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旗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既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将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全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整体提升了国家实力,更在国际上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中国以自身的发展成就和建设实践开启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前景。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并以昂扬的姿态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开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

(二)西方社会主义力量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社会主义力量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对资本主义、倡导社会主义的政党、思潮和运动的总和,构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社会主义运动包括西方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也包括其他一些主要的社会主义流派和思潮,还有一些反对资本主义的进步左翼力量[2]。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西方社会主义力量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主要议题。该议题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实践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其二,实现本国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途径及斗争策略。由于深处资本主义制度腹地,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西方社会主义力量长期处于被压制状态,时常面临生存与发展困境。不过,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力量仍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随着人类发展进入新世纪,在资本主义危机中,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正在逐步摆脱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影响,从维持生存转向稳定发展。比如,日本共产党目前在议会中成为第四大党,拥有党员30余万人,在日本政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希腊共产党率先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整体局面中恢复,并倡导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为恢复欧洲社会主义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使美国共产党的人数显著增加、影响持续扩大,随着一大批35岁以下青年精英加入,美国共产党的活力逐步显现,2014年美国共产党第30次全国代表大会更是提出了建立和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泛的人民联盟的主张。

(三)社会主义力量是解决世界共同问题并推动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是维持国家、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更是解决世界共同问题、推动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站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的20多年中,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充分把握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历史趋势,实现了国家实力的整体跃迁,为维护人类社会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使各种世界共同问题集中爆发。总体上,世界经济进入转型调整的动荡期,安全问题突出,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升温,大国关系也在震荡中调整。从2008年开始,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将世界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的进攻对广大工人群众的影响、紧缩制度对人民大众的剥削、推动和平发展等问题作为会议主题。欧洲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及其理论家也对世界经济危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法国共产党的“超越资本主义”理论、英国共产党对虚拟资本的理论研究等。世界社会主义力量还积极与各种形式的社会运动相结合,推动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并在实践中对其加以抵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为“占领华尔街”运动。面对共同的发展困境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习近平客观把握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大势,指出: “要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观念,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理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争端,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公共卫生、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和全球性挑战,建设命运共同体,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新路,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4]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使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人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已经空前扩大。世界的共同问题呼唤人们通力合作,形成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潮流,符合人们的共同利益。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既维护了世界和平发展,也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发挥作用

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谋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任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领下,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和平发展将以巨大的理想感召力激励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围绕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发展目标,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广泛联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非政治、军事上的同盟或者组织,也非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组织或联盟,而是以实现人类共同利益为宗旨、以和平发展为共同价值的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力量的团结合作。这种团结联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进步性与解决全球问题相结合,以和平和发展的共同价值、共同愿景和共同命运这一最广泛的利益和价值目标统摄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实现从话语到行动的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5],同时倡导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世界人民广泛联系、交往和融合的条件下——“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6]。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符合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共同目标。中国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力量,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谋求对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领导权,而是为了影响和感召包括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在内的热爱和平、关注发展、谋划人类共同利益蓝图的世界进步力量。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以此为指引,以自身情况和国家发展目标为基础,推进沟通、交流、合作、共赢,充分发挥推动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进步作用。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成话语范式引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既标志着中国外交话语体系的创新,更意味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话语范式的革新。

(一)世界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反衬了社会主义运动话语的影响力

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疾,与资本主义如影随形。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将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具有客观必然性。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危机的表现,是在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客观前提下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推行的必然结果。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不仅带来了经济的衰退、失业率的上升和阶级间的矛盾斗争,更使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建构的全球体系遭受严重质疑和挑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使广大民众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更加美好社会形态的向往愈加强烈,对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愿望和行动更加高涨,对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情况更加关注,对马克思主義理论的了解愿望更加强烈。在此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实质与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进行了一系列探讨。“阶级”“工人阶级”“社会主义”等概念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重新回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话语体系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发展方向的探讨,也日益走入世界话语前台。因此,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为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增强了社会主义话语的影响力,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出了团结合作和创新话语范式的新要求

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危难中恢复过来的共产党和工人党迫切需要共同的话语范式。首先,西方社会主义力量难以提出新的话语范式。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激烈震荡,西方社会主义力量和整体政治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共产党、工人党和左翼进步力量发生了剧烈分化,影响力锐减。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和调整,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出现了过于依赖议会斗争、过于强调与形形色色的社会运动相结合、过于期望通过弱化党的特点和组织以吸引更多成员和选票等特点,使社会主义运动的话语特点和目标、理想、追求弱化,并逐渐淹没于各种社会力量之中。也有一部分共产党和工人党以较为保守的态度看待欧洲社会的政治变迁和本国社会运动,希望通过固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式,坚守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奋斗目标与宗旨。但是,在2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西方社会主义力量在话语范式上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话语的枯竭使自身陷入发展困境。其次,团结合作的大趋势要求实现社会主义运动话语范式的革新。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希腊共产党的组织下,从1999年开始,以欧洲为基础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部分恢复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团结的目标下,通过发表共同声明、协调社会运动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相互呼应的活动。截至2017年11月,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成功召开19次,成为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较大影响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但是,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没有建立团结、统一、独立的话语。在拉丁美洲,左翼进步力量的团结统一也成为一项重要议题。2018年7月14日至17日,来自拉丁美洲以及世界56个国家的120个政党和左翼社会组织领导人参加第24次圣保罗论坛。可见,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出现了团结合作的趋势。这就要求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话语体系进行创造性的革新,以实现广泛的团结与合作,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为革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话语范式提供了可能性

中国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力量。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整体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世界局势和中国发展前景做出了清醒的判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保留了火种并使之发展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融入世界、拥抱世界,为世界和平、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奠定了中国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中国形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根据变化的形势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光辉成就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前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经验,为一切关注人类社会和平发展、思考人类社会前进道路的有识之士提供了新视角,为革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话语范式提供了可能性。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重构国际话语范式

当前,国际社会围绕话语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一直掌握在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手中,它们占据着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意识等领域的制高点。正如拿破仑所言:“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7]马克思更是深刻地指出: “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8]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科技的發展特别是互联网的高度发达,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缘政治空间概念,而且已成为以文化、价值观念输出和政治意识形态输出为载体的文化与政治地理概念。2017年12月,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更是直接主张进一步提高美国的世界影响力,认为一个支持美国和反映美国价值观的世界会让美国更加安全和繁荣[9]。这种对话语领导权的强调和争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范式对实现国际话语和解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伴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增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话语权的争夺,及其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话语权的竞争,将会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中国不能套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更不能回避国际的话语竞争,而必须立足中国发展现实与未来发展前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积极构建能够解决现实人类生存发展困境、为全人类谋福利、以人类共同的和平发展为目标的话语体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话语范式,有助于超越对立、分裂、敌视、斗争的话语,实现最大范围的团结协作。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有希望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话语范式,更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国际话语范式的激烈斗争,进而引领世界和平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力量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推动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进步力量。建构新的话语范式,适应时代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变迁,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新进展,迫切需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话语转化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共同话语。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范式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影响的思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人类的现实困境,指向人类和平发展的未来愿景,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范式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力,需要采取以下思路:

(一)立足世界现实

要立足现实,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整体发展情况出发,对二者的现实关系进行系统把握,尤其是对二者的历史方位要有清醒的认识。

今天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深入剖析的资本主义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的精辟论述存在很大差别。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全球统治;进行社会改良,推进福利国家建设,缓解国内矛盾,维护统治秩序;以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于资本主义财富创造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这三个主要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经济危机虽然对新自由主义政策提出了挑战,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保守主义势力抬头,但从总体趋势上看,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全球根基尚未发生根本动摇;福利国家政策遭遇严重挫折,削减福利成为资本主义国家重要的政策选择,由此带来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各种社会运动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阶级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变革,但也为向未来社会过渡提供了基础。

今天的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是解决人类共同问题和推动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震荡,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逐步摆脱动荡的趋势。目前世界上的100多个国家有130多个仍保持共产党名称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员总数为9700多万;人数过万的共产党有30多个,执政参政的共产党近30个[10]。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为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最终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现实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从2008世界金融危机至今更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社会主义国家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是空前的,“资强社弱”局面一时难以改变,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为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和互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对社会主义现实力量转化思路和视角,结束理论观点和发展道路的具体争议,实现合作与联合发挥重要作用。

(二)把握发展态势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说明仍然有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必须把握趋势,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马克思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1日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1]这既说明了当下资本主义制度可能得以存续并有可能持续繁荣,同时意味着在这样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会长期共存。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只要还在私有制的框架内进行,那么,它的作用就必定是有限的。首先,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根本改变,就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失业和各种社会矛盾将始终纠缠资本主义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其核心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了条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为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的胜利提供更充分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虽然使其基本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但是并未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取代的历史命运。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重整世界社会主义力量、重建国际联合的声音和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两种制度之间的竞争将长期存在。从斗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仍然处于不断调整的防御状态。这既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使之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需要进行团结与合作。在欧洲,共产党和工人黨国际会议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尤其是欧洲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作为重要的讨论话题。但是,由于欧洲政治局势的复杂性以及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自身的局限性,对国际联合问题的探索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共产党作为大会的观察员,积极关注会议的主题并参与研讨。在2016年第18届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针对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第一,寻求共同点、搁置分歧是各方的首要任务;第二,增加经验交流与信息共享是逐步实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应加强团结,互相支持。在2017年第19届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的身份从观察员转变为会议核心部分“工作组”的一员。这对进一步增强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的影响力,夯实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基础,发展壮大推动人类社会和平发展进步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维护共同利益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更为清晰,人们在急切寻找全球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答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于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推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认为,回答这些时代之问,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12]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为顺应这个大势指明了方向,同时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提供了全新的话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对综合国力的提升、对民生的改善等,对发展中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中国对世界发展现实与未来前景的科学判断,指明了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方向与道路。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必然以创造性的话语范式引领实践活动,并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取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具有思想和实践引领作用的话语范式,既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历史趋势,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

[2] 姜辉,于海青,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2.

[3]The Resolution of the Japanese Cormnunist Party 27th Congress [EB/OL]. (2017-01-18) [2018-09-01].http://www. jcp. or. jp/english/jcpcc/blog/ 2017/Ol/jcp-27th-congress. html.

[4] 习近平,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二日,雅加达) [N].人民日报,2015-04-23(2).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6.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 (1).

[7] 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下卷[M]. 《拿破仑时代》翻译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74.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0.

[9] 李艳艳,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输出战略与应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5.

[10] 姜辉.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特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11-12.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12]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4月10日,海南博鳌)[N].人民日报,2018-04-11(3).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