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阅读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把关人素养

2018-02-23李耀红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受众素养

李耀红

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时间被分割成碎片,因此,在阅读中也都是浅尝辄止地浏览。这种阅读方式能够让受众快速掌握信息,扩大读者知识面。但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读者在阅读中缺乏思考,对新闻内容一味轻信,很容易造成对事件原委的曲解。比如,编辑在把关中没能核实事件的真实性,或是没能规范文字语言,更有甚者缺乏敏锐的政治嗅觉,使新闻内容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这些内容就对受众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浅阅读时代,提升新闻编辑的把关人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新闻编辑把关人素养的重要性

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传递和终止有决定性影响,浅阅读时代的把关人概念已经不再仅仅体现在一篇文章能否刊登发表的层面,也不再从经验、看法、兴趣的角度决定立场,而是需要从理念、价值观、政治素养等层面严格要求。

首先,新闻媒体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新闻媒体提供的产品不是专为某个或某些人特制的产品,而是向公众提供产品,新闻媒体提供的产品不能因为消费者的增加而导致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新闻媒体的服务对象是公共利益,为全体社会成员或大多数成员共同普遍利益而服务,所以,新闻传媒的经营活动就要更好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决不能以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谋取自身经济利益。其次,因为新闻媒体是文化产业,这一点使它和工商企业有了明显区别,这种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它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新闻媒体通过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必将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也将产生影响。

2 新闻编辑把关人素养缺失的表现

2.1 从众心理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不断转变,为博眼球迎合受众需求,新闻把关人逐步忽视了自身专业职责。这就使新闻内容缺乏规范,一些猎奇的新闻层出不穷,实际上这不利于受众的黏度培养,同时损害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和专业性。其次,在目前的新闻编辑过程中,部分把关人依赖于现代设备的运用,文章内容东拼西凑,炒作、假新闻充斥受众的眼球,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受众的信任。

2.2 政治素养的缺失

媒体是党的“耳目喉舌”,所有公开发表的内容对受众的思想有很重要的影响。而部分新闻编辑存在政治素养缺失的问题,没能对文章内容把好关。编辑为实现短期的经济效益,在内容编辑上突出一些媚俗功利的文章,与我国长期倡导的舆论观不符。此类文章即使辞藻华丽,行文流畅也不能公开进行发表,一旦出现错误宣传,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舆论风向,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此外,编辑缺乏敏锐的政治嗅觉也使文章缺乏精神价值。大部分编辑无法从新闻事件中挖掘思想价值,引导宣传更是无从谈起。

3 强化新闻编辑把关人素养的策略

3.1 强化文字把关素养

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下,人们的文字编辑工作经常利用电脑办公软件来完成。实际上,汉语书面写作能力缺失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为错别字和网络词汇的运用。比如,在2016年7月26日发表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一文中写到“在过去的80年中,中外人士对于长征的书写不绝如缕”。不绝如缕在辞海中解释为似断非断的线,形容一种危急的局势或细微悠长的声音,那么联系上下文可知用在此处是不合适的,甚至造成了一种截然相反的语意。又如,在同年2月份的一篇文章更是造成了恶劣影响,在一篇《让“有为”闪光,给“为民”加磅》的文章中,作者将地方官员不作“人民公仆”理解,而使用了“父母官”的写法。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认为这种用法十分不妥。若是浅阅读的受众不求甚解地读过,是否会造成一种官本位思想和社会积极观念,笔者不得而知,但无疑对受众的思考方式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笔者建议新闻编辑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在把关过程中细心审查。

3.2 强化信息把关素养

在当今的媒介环境下,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十分丰富,同时也十分复杂。部分媒体为吸引受众的眼球,时常推送一些子虚乌有的消息或不良内容。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由于编辑对内容把关不严格造成的假新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比如,2017年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发布之后,有的媒体为蹭热度争相进行报道,其中就出现了一条假新闻。某报社发表的文章称“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北京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就会迁往雄安新区”,文章还断言新区不可能大规模的发展现代工业,金融业在新区也将寸步难行。这消息出现之后在受众间迅速发酵,更是在网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很久之后才有媒体出面辟谣,然而,部分受众早已信以为真。因此,笔者建议新闻编辑应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有一定的判断,必要时更需要进行多方调查和实地走访,以确保文章内容的真实性。

3.3 强化政治把关素养

政治把关素养可以说是新闻媒体最主要的把关素养之一,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耳目喉舌的作用。一方面,新闻编辑要在把关中过滤与三观不符或与现行政策法规冲突的文章,有效控制不良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新闻还承担着对政治内容的宣传和普及,让受众能接收到党和政府的声音。比如,2016年1月4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发布消息,江西省九江市发生了6.9级地震。在该报道中对于震中的经纬度,以及地震的震级和时间都非常精确地进行了说明,受众当然信以为真。一时之间社会大众处于对余震的担忧,闹得人心惶惶,给社会治安稳定造成了破坏。经事后向地震局求证才发现是谣传,但受众已经是惊弓之鸟。在我国虽然没有专门的新闻法,但对于一些问题业内基本能达成共识,且作为党的耳目喉舌编辑必须十分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笔者建议新闻编辑应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此外,还要提升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对于虚假新闻和违反相关政策的新闻及时取缔,给受众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政治把关素养、文字把关素养、信息把关素养等方面对新闻编辑应具备的把关素养进行具体分析,希望为阅读时代新闻编辑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从而把好新闻编辑的每一关,提高新闻质量。

[1]倪殷.浅谈编辑对新闻记者采写稿件的影响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7(17):152.

[2]李彩霞,刘修艳.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把关人”理论向编辑“个人把关”模式的回归[J].新闻采编,2017(4):7-11.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受众素养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