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发展研究

2018-02-23李玉杰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工作者背景

李玉杰

1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较传统新闻采编方式的优势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较传统新闻采集方式的优势主要有增加新闻采编数量、提高新闻采编质量、符合采编工作趋势三方面。

1.1 增加新闻采编数量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闻工作部门作为掌握第一手信息的组织也在与时俱进,而信息时代也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其中,增加新闻采编的数量就是一大优点。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真正做到了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而新闻采编工作也更加便捷。新闻采编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特殊渠道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将新闻公诸于世。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不仅给新闻采编工作者带来了方便和快捷,更能让新闻读者获得更具实事性、准确性的信息,这是传统新闻采编工作无法比拟的。

1.2 提高新闻采编质量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和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更有利于新闻采编工作者的工作。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变得更加便利,这就给新闻采编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时提供了更多选择,让新闻采编工作者能够对新闻进行进一步筛选,从而提高新闻采编工作质量,让新闻读者能够阅读到更有意义、更健康向上的新闻。从更高层次来说,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新趋势发展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避免了劣质新闻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防止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煽动民众情绪,更有利于维持社会治安。

1.3 符合社会趋势发展

新闻的发展始终都是新闻写作人士及其他各界人士所关注的,新闻媒体的发展可以从侧面体现出我国国力之强盛,文化之繁荣。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更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一来,新闻采编工作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建议和策略,在新闻采集中,引入大数据理念,与“正统、正规、严肃”的新闻融合,从而为新闻增色,这同时也让我国新闻领域的写作水平和采编底蕴得到极大提升。

2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应策略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信息源庞杂、信息品质良莠不齐等,加大了新闻采编的难度。对此,新闻采编工作者应提高新闻素质,提高自身的信息鉴别能力,把进步的、有时代感的新闻提供给读者,使受众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

2.1 大数据时代电视采编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信息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品质良莠不齐,信息源庞杂难以避免。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海量,采编需从众多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二是信息品质良莠不齐,有的有价值,有的没有价值,需采编进行甄别;三是真假难辨,这需要采编具备极高的信息素养,以辨别其真假;四是,信息传播速度快,发酵快,尤其是突发事件。比如,黑龙江雪乡和亚布力事件,虽是个案,但迅速在网上传播,并成为“投资不过山海关”的佐证。如果国家媒体(如电视台)不及时跟进,查明真相,给出实事求是的报道,就会使官方媒体陷入被动,从而影响其信度。如何应对上述问题,已经成为检验电视采编质量与效益的关键。

2.2 对应策略

第一,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新闻素养,在进行新闻采编时,面对庞杂的信息,能够加以甄别,去伪存真,从而获得真实而优良的信息,为受众提供真实、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要提高新闻写作能力,写出令受众满意的新闻。写好新闻稿,就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服务受众的意识,就不可能为观众提供优良的新闻节目。提升新闻品质始终都是新闻界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新闻工作者只有积极进取,精益求精,才能提高新闻节目品质。

第三,在信息时代,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与互动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由于自媒体的发展,新闻工作者与受众的界限更加模糊,媒体人也是受众,受众也是媒体人,受众也占有新闻资源,既能采编新闻,也能传播新闻。因此,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与互动有助于丰富新闻内容,提高新闻质量。另一方面,新闻采编工作难免出现一些错误,被受众发现并提出意见,这并不是受众吹毛求疵,新闻读者对此应高度重视,因为避免这些错误出现也是提高新闻质量的重要一环。

第四,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增强自身素质,将新闻采编工作落到实处。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坚持实事求原则和新闻原则,发扬媒体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把采编工作做得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以最高效率、最佳途径创作最真实、最夺目的新闻作品。在信息时代,有一现象令人担忧,部分新闻投稿人以及记者等为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阅读量,往往言过其意,歪曲事实,这是对电视新闻的极大戕害。采编工作质量决定着新闻的质量与生命力,而新闻采编工作难度愈大愈要注重新闻质量。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引用了“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古诗句,既表明了老一辈革命家虚怀若谷的革命情操,又显现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使官方报告因为新闻采编工作者的负责工作而进入大众视野。由此可见,在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难度加大,这更需要新闻采编工作者增强自身素质,为读者奉献更好的新闻节目。

第五,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介形式,拥有众多受众,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应不负众望,将新闻采编工作做得更好。例如:在“视觉中国”这一平台上,最近有一篇娱乐新闻,标题为《门卫撞脸马云 一夜爆红的他现在躺着赚钱?》,这一标题就体现出新闻采编与受众互动的魅力,首先,从新闻标题就能够让读者大概了解了文章的内涵,其中,“躺着赚钱”是网络用语,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次,新闻采编工作者在筛选新闻时,选择一些当前热度较高的人士,引起读者的兴趣。可见,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创作高品质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必须深入生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3 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针对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许多专家以及相关人士、社会各界对此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研究,寻求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最佳途径。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模式,有助于我国新闻媒体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进步,从而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1]王小芬.论单条新闻画面编辑的创新意识及手段——以太原电视台《新闻快车》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4(6).

[2]李玉芹.新媒介生态环境下广播电视报编辑的新思维[J].新闻研究导刊,2014(14).

[3]郭家健,康乐群.新闻立台 评论强台——全国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研讨会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8).

[4]庞亮,郭之恩.进程与变迁:基于媒介融合政策视角下的观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1).

[5]包鹏程,汪伶俐.媒介融合对影视生产和传播的影响[C]//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2010.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工作者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