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记者应做老百姓的朋友
——《“难还”的救命钱》采访心得

2018-02-23李秀娟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救命钱新闻奖向阳

李秀娟

在第24届山西新闻奖评选活动中,新闻特写《“难还”的救命钱》荣获山西新闻奖一等奖,并成为当年山西省唯一一件被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的地市级作品。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记者来说,这次获奖是幸运的。作为这则新闻的撰稿,笔者想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民生栏目的新闻记者要经常深入基层,勤于帮老百姓办实事

《“难还”的救命钱》这则新闻的线索正是笔者深入基层时发现的。2011年的夏天,笔者在阳煤集团总医院采访时,遇到刚捡了一些外国硬币的阳泉市平定县农民郭向阳,他希望我们能帮他找人鉴别这些外国硬币的真伪。虽然素不相识,但还是帮他办成了这件事。2014年冬天,笔者又接到了郭向阳打来的电话。他说自己的弟弟前段时间生病,在北京治病急需医疗费的时候,不少村民拿着钱主动送到他弟弟的家中,一天之内大伙就凑了9万块钱,且没有一个人要求写下欠条。虽然最终弟弟还是不幸去世,但村民们的举动让他十分感动。于是,他希望找通过新闻节目来感谢这些好心的邻居。

可见,如果没有三年前的帮忙,也就没有三年后郭向阳的来电,更没有这则好新闻的问世。所以作为一名民生新闻记者,只有在日常的采访报道活动中,真心实意地帮助老百姓,和老百姓广交朋友,才会拥有更畅通的线索渠道,才能创作出更接地气的新闻报道。

2 新闻记者要经常深入群众、体验生活,发现最鲜活的新闻素材

在接到郭向阳的电话后,凭借着新闻敏感,笔者认为乡亲们的善举理应予以报道,于是前往阳泉市平定县张庄村围绕村民们主动借钱这一主题开始采访。就在结束当天采访时,郭向阳说,他弟弟家里刚报销了7万多元的农村医疗保险,弟媳和他现在就准备把这些钱先还给一些家中急需用钱的邻居。正准备离开的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出于为作品储存情感的需要,决定跟随他们一起上门还钱。

通过参与这一事件,我们发现了一幕幕颇为感人的情景:在还钱的过程中,郭向阳他们接连遭到了好心邻居们的拒绝,他脸上的诧异和村民们坚决的态度,都被摄像机在第一时间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在拒绝收钱的村民中,既有平日里走动不多的村民王维妮,也有马上就要给儿子筹办婚礼的郭红小,还有家里也不富裕、正在陪母亲在医院看病的王红霞……他们心疼郭向阳的弟媳吴召平要独自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不忍心催他们一家还钱,所以,有的当面拒绝,有的发来短信,有的听说他要来,甚至避而不见。这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举动,却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大爱。也正是因为亲身的全程参与,这则新闻才有了从主动借钱到拒绝还钱这一更深的层次,出现了更为感人的深度转折。

3 确定好新闻的主题重点与角度,是新闻写作成败的重要环节

在《“难还”的救命钱》这则新闻的前期采访过程中,笔者获取了大量素材,其中,既有郭向阳弟弟一家的生活现状、父母亲对晚年丧子的悲痛,也有他们一家去北京治病面临的困难,更有哥哥回家借钱、左邻右舍主动帮忙的过程,当然还有整个报道中最让人动容的村民们拒绝郭向阳还钱的情节。起初,因为对新闻素材调度能力有限,笔者平均使用了这些素材,分两篇报道了这条新闻,其中,上篇重点写了生病、治病、家庭困难、家人忧伤等情节,而下篇则重点写了借钱、还钱的过程。组稿时,栏目文字责编忍痛割爱,大胆取舍,略写了借钱以前的所有细节,重点把笔墨保留在事主还钱、邻居拒收的情节上。虽然新闻作品篇幅短了,但重点却更加突出,主题更加鲜明,整个作品的感染力也更强了。

笔者通过自己采编新闻的亲身经历,得到了民生栏目的新闻记者应共同具备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思路,即做老百姓的朋友,真正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才能做出出色的新闻节目。

猜你喜欢

救命钱新闻奖向阳
“救命钱”沦为“唐僧肉”:内在逻辑与治理路径*
——基于百余起骗保案的实证研究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Sunny Side Up 向阳而生
红向阳
张泰盼到救命钱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权益受损可以先行索要“救命钱”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解析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