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翻拍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文本实践
——以吴宇森导演的《追捕》为例

2018-02-23金质纯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吴宇森枪战跨文化

金质纯

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介技术己经脱离了国界的束缚。在这个过程中,媒介也向外传播着本国的优秀文化。在这个双向传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媒介。电影作为一种媒介,通过眼神、动作、音乐等方式与世界各国的人进行交流,达到其传播目的。电影无国界,它作为一种全球文化传播的载体,自然也承担了文化交流的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界掀起了一阵翻拍热。借鉴别国成功电影的经验,将其本土化包装后重新推向市场,被翻拍电影往往有着高知名度、自带流量等特征,品牌效应和“怀旧”因素最终能将翻拍电影推向成功。中国与日韩文化具有共通性,过去翻拍对象以韩国电影为主。但翻拍的日本电影仅有前不久上映的《嫌疑人X的献身》,所以吴宇森导演对日本电影《追捕》的翻拍,是经典的延续,也是对故事的创新。

2 吴宇森版《追捕》的经典延续与创新

2.1 人物的延续

《追捕》改编自日本著名小说《涉过愤怒的河》,吴宇森版的《追捕》并不完全是重拍旧的经典《追捕》,因为涉及版权问题,与原著小说里描述的70年代的故事不一样。吴宇森融入自己的想法,将这个故事拉到现在所处的时代。日版的《追捕》,杜丘是一个检察厅的检察官,新版电影里的杜丘是一个在日本的制药企业聘请来的中国籍国际律师,他中了奸人陷阱,一边努力逃跑一边为自己洗清罪名。女主角真由美,也从原版地道的日本人变成了新版里的中日混血,语言的相通,使新版中男女主角的关系变得自然。

因中日两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背景,受众在对电影的理解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吴宇森导演将《追捕》中的人物角色进行了中式改良,使电影符合中国受众的主流审美。由此可见,在翻拍电影时,不仅要注重国家与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使翻拍电影更适合本国受众,。

2.2 情节上的创新

熟悉吴宇森电影风格的人都知道,他的电影充斥着义气、豪情、英雄、暴力美学。在翻拍日版电影《追捕》时,他既使用了原来的人物让观众怀旧,又在情节上进行创新,打上具有鲜明“吴氏色彩”的标签。吴宇森在电影中弘扬的是一贯的江湖道义和侠气,他一直坚信:电影即是生活,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人情味,最后的英雄也是有人情味的英雄。吴宇森所有的电影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核——“情义”。

“双雄”“枪战”“白鸽”是吴宇森电影的三大主要元素。在这部电影里,吴宇森加入自己最拿手的枪战动作元素,把这个日本风格的推理故事变成了一个具有鲜明“吴氏色彩”的枪战犯罪片。原著里戏份并不多的矢村警长,在新版中成为杜丘平行的另一男主角,二人从互相敌对到最后并肩作战,显然又满足了吴氏电影里的“双雄”设定。白鸽飞出,是吴氏电影的标志性桥段。在新版《追捕》中,杜丘与矢村警长的枪战在白鸽的放飞中更加精彩,电影中经典的一幕当属白鸽挡住矢村的视线让杜丘成功逃脱。

2.3 拍摄手法更具特色

在吴宇森的电影中暴力美学经常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擅长用慢镜头来表现激烈的枪战,本来是触目惊心的厮杀、格斗,却被这样的拍摄手法显得清新、温柔。看过吴宇森的电影,观众往往会感觉原来“暴力也可以是美丽的”,他用浪漫、诗意的手法表现了一个激烈血腥的场面,这其中充满一种美妙的旋律。

与日版电影不同的是,在新版《追捕》中,吴宇森用独特的镜头语言来讲述了一个新故事,在打斗戏中用慢镜头、定格等拍摄手法,营造出镜头运动的节奏感,承袭了江湖风格中的侠骨柔情。在新版《追捕》中,增加了矢村警长的戏份,让其站在了与杜丘并肩作战的这条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武侠片里“情义”的特征。总之,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性格中既含有傲骨的气质成分,又兼具信守诺言、乐于助人,情与理并重的豪爽武人品格。

3 翻拍的意义

3.1 积极影响

翻拍一个已经在70年代就取得成功的电影,是取得二次成功的保障,也是对原创在观众心中地位的一次挑战,因为这不仅仅是电影本身版权的问题,还要面对文化差异等问题。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日版《追捕》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经典电影,它反映了当时的日本文化。但由于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日版《追捕》的内容表达无法让中国观众真正在自己的文化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40余年后,受众群体发生了改变,可能会造成日版《追捕》的传播障碍。而经过吴宇森改编后的《追捕》,是按照中国文化的主导话语结构和中国受众的娱乐需求及审美取向进行编码,这样一来,其在中国的传播中会更加广泛。

翻拍国外的电影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猛,但存在着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的趋势,跟风现象也比较突出。翻拍外国电影拓宽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视野,弥补了之前比较缺失的电影类型。除此之外,近年来商业电影的巨大利益驱使国内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一些电影的制作水平往往不尽如人意,故事的薄弱更是经常受到观众质疑。翻拍的电影通常是选用之前获得成功,故事完整人物丰满的佳作,翻拍也不会出错,同时提高了本国的制作水平。

3.2 消极影响

翻拍外国电影暴露了中国电影市场优秀原创作品的贫瘠。尤其是近几年翻拍电影在商业上有巨大的吸金潜力,更多的商业电影制片开始往翻拍优秀电影方向发展,打着“致敬”的旗号一味要求还原,却缺少时代创造性。这就有些用力过猛,导致滥竽充数的电影破坏了应有的市场和谐。

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翻拍电影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例如,翻拍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是按照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主导话语权进行编码的,没有考虑到其他文化背景的受众能否通过自己的审美习惯对电影内容进行解码,所以会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误解、误读等情况,这就要求制片方在翻拍电影的过程中把握好跨文化传播的电影语言转译。

4 结语

翻拍电影不仅成为近段时间文艺界的主流,同时也是电影导演向经典电影致敬的缅怀方式。电影迷们喜欢追忆经典电影中的经典场景、对白和歌曲,来抒发共同的情怀,而翻拍电影既满足了过去的回忆,又带来了新的感受,让观众们体验到了优秀作品的魅力。于是,翻拍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笔者认为,翻拍电影的成功之道在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积极学习他国电影优秀之处的同时也要融合本国电影的实际情况,切记不可“照猫画虎”,一味追求商业利益。

[1]王宝民.一场关于电影翻拍的“趣味游戏”一谈迈克尔·哈内克对自己旧作《趣味游戏》的逐镜翻拍[J].当代电影,2015(6):116-120.

[2]周文萍.外国电影的本土化改造研究—以《十二公民》等电影为例[J].当代电影,2016(5):192-195.

猜你喜欢

吴宇森枪战跨文化
Quantum algorithm for neighborhood preserving embedding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见谊忘利
趴 下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实拍王吴宇森(John Woo)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