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校影视学科工作室的创建
——以“不二”微电影工作室为例

2018-02-23沈梦成张维龙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影视

坚 斌 沈梦成 张维龙

1 微时代影视产业与影视专业的桥梁

随着网络视频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也十分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除此之外,对于高校影视专业来说,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投入资金低,对拍摄器材的要求低,拍摄和制作周期短,大大提高了拍摄的可操作性。而相比传统电影庞大的制作发行规模,微电影的制作发行也相对简单,目前主要通过网络发行。

微电影是微时代传播和发展较快的产物,微电影可以代替很多以前视频的制作方式,如婚礼、专题片、MV等,用故事的方式进行叙事,效果会比单纯介绍好很多,容易让受众记住并且进行宣传。微电影的创意与制作,不但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影视基础知识、画面叙事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软件知识和设备操作能力的支持,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通过影像实现自己或导演对故事的艺术构想,不但要把握整个故事的主题思想,更要突出宣传的重点和艺术特色。微电影制作与电影无异,前期策划与创作非常重要,在剧本成型之后,导演需写出分镜头脚本和对整个影片的观点与思想,即导演阐述,然后进行中期拍摄,前期是基础,中期拍摄才能顺利,最后再进行第三次创作即后期制作。因此,微电影这种形式是影视产业与影视专业之间取得过渡与对接的很好的桥梁,学生通过微电影的实践拍摄制作而实现从高校孵化融入产业市场需求,同时更能运用理论实践成果科学地推动产业的发展。

2 理论实践结合下的微电影工作室创建

在高校工作室具体创建中,以“不二”微电影工作室为例。起初团队名称是“Montage创意团队”。最为重要的是坚持对微电影制作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在一次次的实践当中不断进步和创新。团队以广播电视编导实验室为基础,通过教师及学生的策划、编写剧本、导演、拍摄、后期剪辑,制作出系列微电影,涉及众多类别;并且,通过摸索出一套关于微电影工作室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方法。

通过成立之初两次成功的微电影制作案例,团队得到比较系统的锻炼。《经过》和《午夜别开门》是两个不同风格的微电影,前者以“经过”为主题,对酒吧进行宣传,融入故事当中,后者则是公益题材,并且获得国家级微电影大赛奖项,在这两次微电影制作过程中,团队不但熟悉了微电影制作的流程,而且对于搜集素材、制作原创素材、微电影主题、风格的把握均有一定的认识和突破,技术方面也日渐成熟。团队在《经过》微电影的拍摄中,酒吧的氛围和环境是主要表现的地方,而如何将它融入故事中是难点。因此,拍摄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策划、素材的搜集,在后期制作中,整理和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包括原创歌曲的创作。因此,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得到了较为深入的锻炼,熟悉专业化、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流程,继而成立现代化的微电影工作室,为“走出去”、融入社会市场项目的制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基础。

通过对各类微电影题材的挖掘进行分析,解析微电影公司成立所需要的模块,结合教师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平时兴趣所致而关注的知识点,运用这些积累的知识和艺术素养对微电影形成一套富有创意的思路,理出了一套专业教学的方法和校园情景剧制作的可行性方案并进行推广,成立了“不二”微电影工作室。影视与广告和公益事业的完美结合,利用各种视频大赛、微电影大赛和广告大赛的平台推广微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一些被人们遗忘或者忽略的细节。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属于他们自己的微电影,为其留下工作和生活中最珍贵的记忆。以“不二”为工作室名称,意为专业的团队,只专注于原创微电影的制作,以拍摄与制作原创微电影和原创视频为主的专业综合型原创工作室。主要制作对象为创意视频广告、原创微电影制作、广告微电影、公益微电影、微电影培训等,所制作视频均达到最新市场要求,无论剧本的写作、画面拍摄,还是音乐、音效的制作,都是原创。而原创是最考验工作室的整体创作水平、理念和美学艺术基础的,这就需要成员具有大量的理论知识积累,读历史知兴衰,懂理论重实践,由实践促发展,用矛盾观点看问题去创作更具有原创戏剧性的作品,能够令学生学以致用,理论储备得到更加专业的实践运用。

3 无缝对接市场化的微电影工作室成效

“不二”微电影工作室充分结合本地旅游与影视基地特色,利用学生与教师的专业知识为本地服务,制作与本地相关的微电影,传播徽文化、宣传黄山地区,为黄山传媒行业、影视爱好者、本地区旅游发展、本地区大专院校学生提供全新的微电影理念、微电影制作、创意广告制作、原创音乐制作、微电影制作培训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影片等多种服务。在经营方面,注重艺术、实践、创意、研发为一体的经营方式,与时俱进,走出高校对接市场,为相关项目需求提供一种全新的影视艺术体验;在文化层面,服务方式契合大众的消费习惯,紧跟发达地区微电影理念,从众多电影电视理论中汲取养分,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符合影视爱好者以及学生对影视产品的消费心理;同时,工作室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典例,既能服务于社会,又能获得丰厚受益,促进影视文化与时俱进。

第一,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及市场能力,积极与其他高校、影视制作团体交流,利用学科竞赛形式,推广自己,取长补短。在工作室出品众多作品中,获得了国内学界及业界众多奖项以及交流平台,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以及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师生的专业文化、制作理念的交流等。

第二,立足黄山地区徽州文化,就地取材,打造独特视角、门户品牌,为工作室的生存及发展提供动力,因此拍摄了黄山市城市宣传片《我家就在新安江》MV,扮演游客,游历新安江黄山段,同时将沿江的徽州符号融入MV中,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以幸福生活来衬托新安江江景的美丽,以幸福生活来提升MV的精神内核;又将纯真的孩子融入其中,孩子象征希望与未来,同时,孩子们的欢笑穿插在MV中,也让这首歌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第三,通过对微电影制作的分析与研究,将成功的理论与技术借鉴到公司,助力微电影的制作和发展,脱离现有的视频制作内容,使其理论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并以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发出微电影制作的发展模式,为公司的发展提出策略。为黄山海关拍摄微电影作品《相遇的平行线》,为黄山市国防委员会拍摄强军宣传片《伞》。前者用男女主角视角来探析在徽州这片土地上,作为外来人的感官以及爱情,后者则是将徽文化与国防事业传承、对比、结合,突出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两部作品都是研究了徽文化的共性,运用蒙太奇的理论研究策略以及与时俱进的理念,从而形成一套制作发展的模式,寻找共性,发展每个项目的个性。

第四,在现有素材的基础之上,在不断地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搜集一些与当地相关的素材,以便用于工作室今后的制作,为本地微电影制作服务。比如,在为黄山市武警消防支队拍摄微电影宣传片《蜕变》中,就运用到了前期积累的素材,在实际拍摄中微电影制作由于成本限制以及工作室本身限制,很难实现搭建大型火灾现场,这就需要前期积累素材。因此,在拍摄最后一场消防队实战救灾现场时,一方面搭建小的火灾现场场景,另一方面便是运用工作室前期积累制作的真实火灾救援现场素材。再如,徽州具有其独特性,因为徽派建筑是极易与其他建筑分辨的,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是典型代表,而这点网络素材是无法满足的,这就需要在前期准备素材。

第五,通过工作室的实践与研究,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指导思想与创新创业思路,以文化底蕴为基础、艺术修养为内容、技术手段为支持,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新的途径,为本专业教学开拓新的思想领域。同时,可以在传媒行业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为本地的微电影行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4 结语

由“不二”微电影工作室创建可以看出,高校学科工作室需要不断研究,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教师,推出不同的研究内容,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让学生的思维以及实践能力整体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在实践中会面临种种考验,如工作室运行的成本问题,以及生存问题、内部成员的理念问题、技术及设备的变革,再如工作室实现与市场化对接势必会牵扯根本的矛盾,就是教育和商业,理论与实践以及金钱与学术,学生会变得更加社会化从而显得浮躁,导致本该有的理论教育缺失,这是工作室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还是应当以学习知识、提升自我为主,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参与专业实践 。

[1]韩小磊.电影导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2]琳恩格罗斯.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猜你喜欢

影视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台湾影视人的“北漂”路
影视声音中听觉思维的建立与培养
中国影视,墙内开花墙外香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中国影视“出海”,风头正劲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中国影视资本“拥抱”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