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思考

2018-02-23宋天一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电视新闻娱乐

宋天一

新闻主要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进行准确、客观和迅速的报道;娱乐的主要目的是使人快乐、心情愉悦。而新闻娱乐化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标准定义。从功能来看,新闻主要强调事情的准确性、客观性,出发点是关注民生、社会等;娱乐主要目的是调动更多人参与,提高节目关注度,强调个体和隐私,趣味性强,用于调节人们的心情和情绪。电视新闻娱乐化最早起源于美国的20世纪70年代末,新闻和娱乐两个看似没有关系的名词融为一体,节目效果良好,从此电视新闻娱乐化风靡全球。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凤凰卫视《新闻早班车》栏目,陈鲁豫以口语化的播报方式取得了很好的节目效果。紧接着,中央电视台推出《第一时间》,通过两位主持人聊天的方式播报新闻、民生和娱乐,取得了很好的口碑。此后,各地方电视台如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上海卫视的《新闻坊》以及陕西卫视的《都市快报》等栏目纷纷效仿。不可否认,电视新闻娱乐化在取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但面对当今社会“娱乐至上”的观念,电视新闻的本质和社会责任越来越模糊,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1 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

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特点可谓五花八门,整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一是电视新闻主持娱乐化,通过对新闻栏目的主持人进行包装,通过外表、风趣的语言和个性来吸引观众,如杨锦麟的《有报天天读》、孟非主持的《南京零距离》等,这些风格打破了传统新闻播报的模式,对观众来说也是一种视觉、听觉享受。二是新闻表现形式多样化,如新闻采用娱乐化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这种方式应用也最广泛,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经济半小时》《新闻调查》等栏目,通过对比的方式吸引观众;还有一些新闻标题突出娱乐化的风格,以此来吸引观众眼球,引发更多的关注度;或者对节目进行精心包装,如《第一时间》,男主持突出风趣幽默,女主持突出青春亮丽,各种服装道具都经过精心包装盒设计。三是娱乐新闻比重变大,随着大众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追捧,《新闻联播》也开始播报一些娱乐新闻,各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创建娱乐新闻专栏,一些明星成为电视新闻的焦点,鹿晗、赵丽颖、薛之谦等成为娱乐新闻的代名词,王宝强和马蓉离婚事件及袁立和浙江卫视事件成为当时电视新闻娱乐的重点关注事件。四是体育新闻娱乐化,在体育新闻播报时,很多栏目组更多的焦点集中在运动的私生活、花边新闻上面,关注度超过比赛本身,如林丹出轨事件,不得不说,一些媒体在软性新闻报道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对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

2 造成我国新闻娱乐化现状的原因

2.1 利益的驱使

娱乐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电视产业的兴盛,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又为娱乐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在20世纪末的中国,电视成为人们获得娱乐满足的重要方式,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和利益驱使,电视新闻娱乐化应运而生。在改革开放之前电视媒介由政府控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对电视经济补贴逐渐减少,中国电视新闻开始走向商业化运作,在内容上新闻节目向娱乐化靠拢,这种方式更容易被观众接受,风险小、市场前景大,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2.2 行业之间的竞争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电视行业和其他行业之间,以及电视行业内部之间都存在激烈竞争。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娱乐追求日益迫切,互联网对电视行业的冲击有目共睹,为满足人们的需求,电视行业必须转变经营观念,否则就会被淘汰,电视新闻娱乐化也是迫不得已。在电视行业内部之间,就连不同电视台的电视新闻之间竞争也无处不在,电视新闻节目要想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就必须对新闻节目进行创新、改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2.3 电视传播和观众的共同需要

大众传播需要五大要素,即谁——说什么——通过的渠道——对谁——取得的效果,由美国政治家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电视传播也不例外。在计划经济时代,新闻传播主要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群众接收新闻和娱乐的途径少,处于被动接收状态。随着改革放开和互联网的冲击,传播渠道增多,接受者由被动接收到主动选择,接收者成为传播的主要因素,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接收方式和内容。据调查,新闻信息接受者受文化水平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知识分子更倾向于通过期刊、报纸等传统方式获取新闻,而更多人通过电视获取新闻和娱乐。电视新闻娱乐化恰好符合大众日常生活的娱乐方式,满足了人们消遣娱乐的心理倾向。

3 对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思考和建议

3.1 新闻为主,娱乐有度

笔者认为,电视新闻娱乐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部分观众的口味,但作为新闻人,应把握新闻传播的主要目的,尤其涉及政治、民生、经济等内容,应以保持新闻的严肃性,避免用娱乐性的语言对观众造成混淆视听的效果。从观众角度来讲,花样繁多及长期接收娱乐化电视新闻必然会造成审美疲劳,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笔者认为,拿捏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尺度,把握好以叙事功能为主、娱乐有度才能保持长期发展。

3.2 地方电视新闻突出特色

新闻节目需要包装和精心制作,不是一味模仿来迎合观众。笔者认为,地方电视新闻要突出本土特色。首先,通过挖掘地方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和长期报道,在增强节目口碑的同时提升观众的认可度。其次,增加电视新闻的个性,避免一些新闻节目的教条化、生硬化等,风格注重活泼风趣,可以用地方口音给观众带来一种聊天、拉家常般轻松愉悦的感受。此外,加强电视新闻和观众之间的互动,让观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进行有效的改进措施。

3.3 合理的规范和引导

在利益的驱使下,电视行业自律达不到一定的水准,政府要发挥电视行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比如,政府通过一些法律法规合理规范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界限。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对电视新闻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对电视新闻的大方向进行规范和引导,确保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娱乐至上”潮流风靡的当今时代,电视新闻娱乐化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阶段,这是人们日常消遣、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层次的不断提高,笔者相信,电视新闻娱乐化会出现回归,真正以大众媒体的方式走向更多观众。电视新闻娱乐化是一把双刃剑,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娱乐和沉沦,加强行业自律、把握好尺度、突出特色,在规范和引导下发展才是长远之道。

[1]张坤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问题与思考[J].东南传播,2014(9).

[2]陈瑜.有关当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5(6).

[3]孟红军.电视新闻娱乐化问题的相关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6(22).

[4]张贤倩.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及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3(12).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电视新闻娱乐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编辑技术与创新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