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广播节目媒介转型中的趣味性分析

2018-02-23闫顺平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刚广播节目听众

闫顺平

媒介研究作为一门集中讨论人的互动关系结构的新兴交叉学科,趣味无疑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以媒介趣味理论这一切入点看时下热播的成都本地方言广播节目,如《小刚方言》节目的趣味性分析是探索解决当下传统广播节目媒介转型的关键。特别从主持人的风格、节目内容编排、节目广告等角度探索媒介趣味理论在方言广播节目中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1 关于方言类广播节目

方言即一种语言中与标准语言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也可以说是有别于普通话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如四川话是以北方语言为基本发音的一门语言,作为西南地区官话使用较广泛。广播是指广播电台或有线电播送的节目,方言广播节目是以某地方言作为广播节目生产时常用语言的节目。

方言类广播节目中,纯方言广播较少,以穿插方言广播最为常见。成都广播电台的《小刚方言》《石来石往广播操》《998新闻评论》《畅行十八点》《成都早班车》等均是穿插方言的广播节目。穿插方言广播在县市级乃至省级电台中的使用频率极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收听广播的听众受本地方言的限制,在节目互动中多使用方言;另一方面是主持人为迎合广播听众的语言习惯,以方言来增加收听兴趣。

2 方言广播节目媒介转型的原因

外部市场因素迫使传统广播转型: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网络新媒体的冲击,现行传统媒体频繁感受到广电行业的寒冬,尽管此类看法业界各执一词,但广播节目的营收情况依旧值得探讨。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车载广播为广播节目的崛起做了技术铺垫,同时为广播媒介转型蓄势。2010年后,微信慢慢席卷全国,因微信带动的线上活动进一步刺激了广播媒介的转型。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从微信开辟了新路径,同时微信的朋友圈属性也约定俗成地代表着地域性,即为方言广播的发展提供了圈子文化[1]传播环境。

促使方言广播转型的内在因素是媒介技术的发展,受众年轻化,及其对内容的趣味需求变化,促使广播实现从传统到适应网络趣味进行转变。

3 方言广播节目媒介转型与趣味理论的边界

媒介趣味是指为载体呈现出来的传播内容所蕴涵的具有集体性、普遍性或类型化的精神意趣[2]。从媒介趣味的角度分析方言广播中的媒介趣味是一种集约化、类型化且普遍存在于某一载体范围内的传播。方言广播从收听受众上极大满足了同一集体的趣味认知,也意味着该趣味内涵具有普世价值。

从传播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分析,地方既是人类从事某一行为的地点,也是由感知而形成的总体印象[3]。不同的地理分界区域有不同的人文环境,在地方文化的氤氲下产生了本地的广播趣味倾向。以四川方言为例,其作为西南官话,历史渊源不赘述,其影响范围可扩大至云南、贵州、陕西南部和西藏、甘肃少部分地区。以方言的形式唤起听众对广播的依赖感、信任感和获得感,是广播较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更为贴近听众的意义所在。四川方言广播本身的趣味在于巴蜀地域环境下的人文特色和幽默感。

4 成都广播电台节目《小刚方言》的媒介趣味分析

《小刚方言》的定位是成都经济广播的一档以四川方言为主的脱口秀区域性广播节目。节目开播以来,一直锁定成都市的私家车、政府车辆听众近190万台,出租车近9 000台。《小刚方言》的趣味关键在于主持人罗小刚自成一派的川味儿幽默感,整个节目的趣味性有着浓厚的四川方言特色。

《小刚方言》的趣味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媒介趣味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蕴涵着趣味内容的媒介产品在被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2016年,成都市广播电台实现突破2亿元的广告收入,通过一年观察早晚高峰时间广告的投入量在逐渐增加,特别是《小刚方言》的广告投放时间增加近20%,这与其广告内容新鲜、有趣、能引起听众共鸣息息相关。二是,媒介趣味性探究中的社会价值主要集中表现在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小刚方言》整个节目随着热点时事在调整,像澎湃新闻一样,做出了一个有思想有内涵有态度的方言类节目。比如:《新鲜事》版块中关于未来送外卖可以用专属机器人,但以共享单车出现对国民素质的考量,小刚在节目中大胆调侃说:会有贪便宜的大爷、大妈把专属外卖机器人收回家私用。这一站在时代前端瞭望的新闻敏感性,给听众供给新闻咨询的同时起到引导大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发挥媒体的社会职能,教化人心,警示大众。三是,文化价值体现在媒介趣味性中,是可以将时尚话题与百姓生活相结合的文化大融合。《小刚方言》每一天的节目内容维度层次感强:从古到今;从明星到街边火钳烫发的大爷;从国内咨询到国外趣闻尽可能在一期节目中全涵盖。无限挖掘新闻的趣味性,结合本地方言魅力给予听众文化视听盛宴。《小刚方言》实现文化价值的手段是通过低廉的广播收听方式获得各种涵盖知识点的信息。

《小刚方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成为其转型的动力,内容和广告是亮点。其媒介转型的趣味点之一是开启广告的全直播模式,做到广告内容时新性强、更新快。在日常节目中加入跟随生活节奏的广告词,并伴随着每天的趣闻有所改变。口播广告灵活多变是《小刚方言》的一大特色,如《人民的名义》热播时期,剧中的沙瑞金书记被调侃出现在节目广告中,可见,其随主流抓住听众的追热潮、赶时尚的心理特征。有专家称我国现在正向消费型、享受型社会过渡,由此带来娱乐化遍地开花的广播电视现象。《小刚方言》直播广告仅仅是迎合当下新时期网民受众对广播趣味的欲望。

主持人惯用的脱口秀风格增强节目精神意趣。罗小刚的主持风格一直在成都范围内的车主之间广为流传,普及率高,这与节目主持人两两配合的表演式脱口秀分不开,充分发挥方言广播贴近百姓,用百姓的话讲百姓故事的小众趣味。广播节目脱口秀无法借助现场道具,仅仅靠声音和内容吸引听众,因而,内容的趣味性、时效性成为掀起收听高潮的必要,基本达到每3秒钟给听众制作一个笑点。这些诙谐的笑点是方言类广播较普通话广播的优势和魅力所在。

5 结语

《小刚方言》用有趣说话,用声音传递四方,用内容征服听众,引领当下方言广播的时尚潮流,争做方言广播媒介转型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优质广播媒介。本文仅仅从方言广播中可吸取优点的角度出发,并未对罗小刚插科打诨、低俗媚俗部分语言风格做客观评析。鉴于对媒介趣味性探索的分析,媒介趣味值得我们在未来的方言广播节目中持续研究,并以此为媒介转型助力。

[1]朱天,张诚.概念、形态、影响:当下中国互联网媒介平台上的圈子传播现象解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2]李蓉.媒介趣味理论与媒介转型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邵培仁.地方的体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猜你喜欢

小刚广播节目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不足为奇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专款专用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表达心情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