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广播电台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2018-02-23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音频广播

张 晴

1 互联网+广播

1.1 广播+网站:媒体网站与商业网站平分秋色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推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重要性突显,开启了互联网和现代化应用的结合,实现了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生活上的应用。并进一步突破广播电台的时空限制,从接收终端收音机向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转变。利用索引、分类、存储等技术手段实现广播电台需求性点播和回看功能。首先,国有媒体抢先进驻,开“广播+网站”模式的先河,并开辟网络站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带领下实现了可视化的广播节目网络点播功能。紧接着,民营公司进军网络音频领域,利用门槛低、商业化发展迅速的优势,并借助资本力量网罗用户,如猫扑电台开播,彰显了音频在网络信息中的独有价值。

1.2 广播+社交网络:微博、微信催生“微电台”

微博具有传播的放大效应,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强化媒介属性的竞争策略,展现了强大的社会力量。广播电台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实现信息的发布和反馈,并进一步构建了互动的集散地和新平台,让受众者可以一边看新闻,一边听广播,把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形态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新浪微博推出“微电台”,目前可以收听广播频率已接近300多家,覆盖27个城市和地区。

微信是微博创新的瓶颈,微信借助腾讯的社交优势异军突起,让语音聊天冲击了电信行业。并把音频资源转变为富矿,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一个新契机。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央广新闻热线”等都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和音频结合,提炼重点。还有不少微信公众号以音频为主要传播模式,如陌声人、悦读FM、小微电台等都独具特色,扩宽微信发展渠道得到了不俗的传播效果。

1.3 广播+移动互联网:播客与手机应用软件抢占渠道入口

播客是“iPod”与“Broadcast”的合成词,借助苹果软件发展及音频流,让不少手机应用软件都带有播客的烙印。其中,手机应用软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程序的进化模式,使信息的传达更加直观,培养了大量优质的客户。在Web2.0时代,鼓励网友原创,并扩展内容、聚合受众,如喜马拉雅、考拉FM、荔枝FM等。

2 “互联网+”推动广播产业内部结构改造升级

2.1 转向受众:以服务受众为核心

广播电台区域覆盖能力相对较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广播要想摆脱“播而不达、传而不受”的问题,应该从受众者的意识出发,不断开拓受众服务点。广播电台坚持“服务至上”理念,把受众作为核心,优化受众体验,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保证传播的精确度,在与受众的互动中不断增强感情。

2.2 渠道改造:传统广播为核心的全媒体传播

在互联网兴起的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在考虑用户需求的同时,也应该分析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媒体等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并在内容上摆脱广播电台发展窠臼,增强生产力和传播力,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受众同步。

2.3 经营策略:完善内容与建设平台共举

随着微信、社交网站崛起,用户驱动观念进一步挖掘了深度的用户个性内涵,保证了内容的优势特色,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与此同时,广播电台平台化构建,实现了信息生产、交换共享、传输分发、数字消费等多功能的大服务机制。以此为各个领域提供了一体化的数字服务,从而优化了广播电台现代化的格局。

2.4 档案管理:内部资源的共享与深度开发

在“互联网+”形势下,广播电台档案管理上应该实现数字化、电子归档以及协同共享和深度开发上的资源拓展,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各个部门和各个管理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打破传统沟通弊端,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

3 “互联网+广播”的前景管窥

从大数据推动精准化营销角度看,智能化信息采集系统使大数据体量进一步膨胀。大数据为用户群体和个性网络提供了模式的精确基础,把个性化、精确化、智能化的商业模式进行全新打造,实现“互联网+”的智慧新路径。

从播客回潮带来音频发展新机遇角度分析,在车载终端拥有较高的占有率,降低了成本。在眼花缭乱的受众中占有一席之地,让广播可以在任何背景下实现有效传播。

从车联网或行业发展拐点角度看,是把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实现与车、路、行人及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交互。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亿辆。在这场争夺战中,广播电台和受众联系更紧密,互动性更强,利用广播电台这个渠道精确地传播和延伸了人类的感官极限。

从语音识别技术上看,可以把碎片式的链接、检索与挖掘进行多层次构建,实现文字结构的规范化,边界清晰化,检索条件明确化。例如,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就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语音的内容提取、符码转换、自动分析等技术,让历史资源数据化,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对受众反馈分析愈发便利,增强了竞争力。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思想提出之后,各个行业向着互联网智能化生活、生产的方向发展。大数据、物联网、车联网和语音识别等技术领域实现了传播形式的个性化转变和个性化定制。广播电台要知己知彼,融合有道,借助互联网焕发新生。

[1]王康宏.城市新闻广播“专业化”与类型化的困惑及出路[J].新闻传播,2014(6).

[2]周伟.广播广告营销也能实现精准、互动[J].市场瞭望:上半月,2014(3).

[3]王藜霏.新闻广播的类型化发展趋势研究[J].新闻传播,2013(11).

[4]王灿.传播技术对广播的影响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17).

[5]宋青.为受众需求而改变——新媒体环境下国外广播节目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J].中国广播,2013(6).

[6]周伟.广播广告市场变化新趋势电商——广播广告的下一个蓝海[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3(4).

[7]隋欣,顿海龙.从广播类APP看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的发展[J].当代传播,2013(2).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音频广播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AOIP技术在广播电台播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