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建设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

2018-02-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通俗化学术性生物

(贵州省湄潭县复兴镇中学)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如何建设高效课堂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然而生物在中学课程中又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对于初次接触的中学生来说十分具有挑战性。本文作者立足于自身教学实践,仅就如何建设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一、生活化课堂导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精神一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快速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状态。而初中生物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生在认识和学习时会有迷茫和抵触的心理。这时就需要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学会科学合理的设置课堂导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1]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入手,以此作为课堂导入,从而消除学生对生物的抵触畏惧心理。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节时,就可以这样设置课堂导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经常见的树叶都有什么颜色和形状,然后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绿色树叶让学生观察。观察两分钟后教师询问学生有什么发现。若学生发现叶子的正反面颜色大有不同,这时教师就要提出疑问并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学生在观察树叶的过程中,会发现原来自己身边就存在着许多生物现象,这样一来可以增加他们对生物的亲切感,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下意识的回想生活中存在的生物现象,无形之中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从而刺激了他们对生物现象的探索,培养其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2]

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适时运用生活化课堂导入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消除其对生物学习的恐惧心理从而对生物产生熟悉感,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效率,效果奇佳。

二、教学语言通俗化,便于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和学习

除了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语言也十分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生物多以教学实验为主,学术性语言的存在必不可少。然而初中学生能力有限,一些专业术语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就需要教师学会在课堂教学中将学术语言简化得通俗易懂。

例如在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这一节时,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这些专有名词很难令人理解。这时教师在向学生解释其含义时就可以用通俗化的语言:先天性行为就是人生下来就具备的行为能力,比如婴儿的啼哭,强调“生而具备”;后天性学习行为就是人在后期学习过程中学到的行为能力,比如读书和写字这些通过反复训练后才掌握到的学习技能,强调“后期学习”。通过这样解释,学生很容易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型行为”的含义。

再比如学习“遗传和变异现象”这一节时,学生对“性状”这一学术性名词不理解,极大地影响学生对该小节生物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类似于这样的状况时,要注意将学术语言通俗化,可以通过解释含义并举例子或其他的方式向学生解释:性状是指生物的形状结构、生理特征、行为习惯等具有的各种特征。比如有的人眼色是黑色的,而有的人眼色是棕色的;有的人笑起来有酒窝,而有的人笑起来没有酒窝。棕色眼色和黑色眼色,有酒窝和无酒窝这就是性状。相比较于学术性教学语言,教师通过这样通俗直白的解释,可以令学生迅速地理解性状的含义,便于学生对这一节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通俗化,将学术性语言简单明了的解释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巩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积累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课程,一味地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而不亲自动手操作,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协助自己一起完成实验。理论与实验操作相融合,让他们用实验来验证理论。

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这一节时,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了如何让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后,可以让学生课下用小白菜种子练习该实验,亲自播种并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周期和萌发过程中形态和结构的变化。通过亲自培育种子萌发,可以增加学生对该节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

再比如,学习了“发酵技术”这一节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发酵技术来自制酸奶,看哪一个小组制作的酸奶味道纯正鲜美。这同样也是考查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掌握度的一种方式,一来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积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建设高效课堂,是众多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不懈努力钻研的方向和动力。初中生物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时,应当运用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学术语言通俗化,有利于学生快速的理解生物知识,切勿因学术专有名词的出现而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的困难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令其在实验中巩固对生物知识的积累。这对高效课堂的建设百利而无一害,希望能引起所有生物教师的注意。

猜你喜欢

通俗化学术性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第12话 完美生物
让传统诗词通俗化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通俗化、民族化、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特征
与艺术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