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古装剧之“热”

2018-02-22陈博维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6期
关键词:楚乔古装剧文化

陈博维

如果笔者此刻提及“古装剧”,相信很多作品会马上涌现在读者脑海中:《芈月传》《琅琊榜》《花千骨》《那年花开月正圆》《九州海上牧云记》《楚乔传》《大唐荣耀》……从观众的口碑来看,这些作品不可同日而语;而从作品的故事内容看,它们更加没有可比性。但是,它们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引发全民热议的“爆款”。

其实,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陆产”的“四大名著系列”古装剧,以及“港产”“台产”的金庸、古龙“武侠系列”古装剧等,一经播出就迅速成为全国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某些作品更在当时创造万人空巷的收视盛况,时至今日,它们都是观众心中“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经典。

每隔一段时间,我国古装剧都会出现一次“爆款”,并成为同时期后来者进行创作的风向标,比如,《康熙王朝》引发的“历史正剧”热潮、《金枝欲孽》引发的“宫斗”热潮、《步步惊心》引发的“穿越”热潮,《仙剑奇侠传》系列引发的“仙侠”热潮等。回顾我国近30年古装剧的发展态势,可以说,我国古装剧一直保持着热度。

1 从我国文化大环境看

电视剧作为文化产物,其发展特点必然离不开整个文化大环境的影响。而我国古装剧之“热”,正是得益于我们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

首先,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为我国古装剧提供了广袤的创作空间。以央视八套播出过的古装剧为例,有神话励志剧《妈祖》《宝莲灯》,历史正剧《康熙王朝》《贞观长歌》等,还有根据著名汉乐府改编的《孔雀东南飞》等。其中,《康熙王朝》的时代背景——清朝,更是古装剧创作的“高发地”,比如创造过收视佳话的《还珠格格》《金枝欲孽》《步步惊心》《宫》《甄嬛传》(当然也包括《康熙王朝》),等等。笔者认为,清装戏的层出不穷,除了其相较于其他题材的古装剧拥有更广大的市场,更是基于清朝出现了诸多名声赫赫的君王这一历史事实。“人红是非多”,任何与他们有关的事件,坊间都乐于寻找非官方的版本作为补充,甚至自行发挥想象。可见,从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甚至无法考究其真实性的民间传说,都能为古装剧创作者们提供强大的素材库。

其次,我国观众与古装剧作者自身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感也是推动力。何谓“文化认同”?它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1]。换言之,“文化认同”就是对“我们是谁”的回答,不同民族的人们用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如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等)来界定自己的身份,并以某种象征物(如旗帜、十字架、新月形、头盖等)作为标志来表示自己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即告诉“我们是谁”。因此,人们认同哪种文化,就会在内心对这种文化产生归属效应。而对我国观众和电视剧作者而言,不论是作为古装剧的接受方,还是古装剧的创作方,也同样会借由英雄人物具有的感染力阐发民族精神,或借由剧中展现的古代华服、礼仪等抒发对中华文明的崇拜之情。

2 从电视观众的心理看

观众具有主体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因此观看电视的过程,其实是观众努力理解电视作品并作出相应评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信息以满足好奇心、娱乐消遣以放松身心,成为观众“愿意”理解电视剧的重要动机。而古装剧在这些层面上优势尽显。

古装剧脱离现实生活,给观众提供不同的精神体验。由于故事场景设定的特殊性,在古装剧中,不论是建筑物的造型,还是人物服装、发饰的风格等等,都必然与现实生活环境极大不同,甚至有些制作精细的古装剧对台词的加工都力求鲜明的古典特色,比如曾让全国观众津津乐道的《甄嬛传》[2]。种种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实属罕见的元素,激发起观众巨大的求知欲望,进而主动跟随角色的视角,在剧中“体验”不同的人生。此外,古装剧属于电视艺术,为了让人物一生或者某段历史的整个发展历程在短短几十集里表达清晰,电视剧在进行创作时往往会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巧合进行适当集中。比如《楚乔传》的女主角楚乔,她的出身充满了传奇色彩,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巧合很难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或者可以说,根本不可能发生。而在这部古装剧里,观众却能“体验”一次跌宕起伏的人生。

另外,古装剧中表达的还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情感话题,仍能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观众产生精神共鸣[3]。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人类社会追求正义,渴望亲情、爱情、友情的精神是相同的;喜怒哀乐的心理活动也是共同的。古装剧虽然脱离于现实生活,但其中人物之间的眼神交流和肢体动作,以及对话的言情化表达,都能体现出真挚丰富的情感,并与电视观众的情感世界进行接通,实现精神上的共鸣。仍以《楚乔传》为例,当观众将自己代入楚乔这一角色中,就会不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会楚乔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世界,在不同的“人生体验”当中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恣意让感情喷涌而出,最终获得审美愉悦。

3 从我国电视剧的制作看

以往,我国电视剧的制作受到人才、技术上的限制,生产的精品数量有限。而其中,古装剧由于大多数制作者缺乏全面系统、必要的历史常识或知识,而粗编滥制。但是,随着电视艺术创作者自身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的普遍提高,古装剧的制作水准不断被整个电视行业拉高。

首先,在题材挖掘上,古装剧创作者开始意识故事的精神内核的重要性,并使其与时代主流价值观进行对接[4]。比如《琅琊榜》,尽管里面也有政治争斗,但整个故事的发展是为了伸张正义。而以往涉及宫斗纷争的古装剧如《美人心计》《宫心计》等,剧中人物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人际关怀、道德关怀,每个人都对别人步步为营,似乎只有“腹黑”特质的人才能“笑”到最后。这类电视剧立意出现偏颇,一味展现阴暗面,而又不加批判,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观众猎奇心理,具有娱乐性,但是看多了难免会让电视观众后背发凉,会越发对人不信任,对真善美没希望,有悖于时代主流价值观。但《琅琊榜》一播出,就让人眼前一亮。

其次,在创作态度上,古装剧创作者也意识到要对历史负责,对今人负责。因此比以往更加注重细节的真实性,比如《那年花开月正圆》,该剧女主角以历史真实人物原型,虽然在情感线中不乏虚构的部分,但虚构对象以及限域大多在合理范围内,而且该剧中的建筑、发饰、服装、礼仪风俗,都十分贴近人物原型所处的时代。

正是得益于以上几点,我国古装剧才能持续引发热潮。但在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古装剧不应仅仅满足于国内之热,还应该有更远大的目标,要通过制作精良、贴近人心的古装剧作,向全世界观众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成为文化输出大国助力[5]。

参考文献:

[1]曾庆瑞.历史题材电视剧论纲.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三辑)[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53.

[2]李海丽,张磊.论古装电视剧的创新品质与实践——以《甄嬛传》为例[J].剧作家,2013(5).

[3]夏艳芳.从文化角度透视美国多科幻剧而中国多古装剧的深层原因[J].安徽文学,2009(4).

[4]刘洋.电视受众心理需求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2).

[5]郭增荣.浅议当下古装题材电视剧热播的原因——以《风中奇缘》《美人制造》等热播剧为例[J].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15(7).

猜你喜欢

楚乔古装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Costume dramas gain more popularity overseas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古装剧的一个宿命、两大地位、三种形态
谁远谁近?
假如《楚乔传》也有朋友圈
《楚乔传》:生如逐放,心有焰藏
心之焰(电视连续剧《楚乔传》片尾曲)
望(电视连续剧《楚乔传》片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