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民生类新闻的美学特征

2018-02-22郑雪冬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生大众美学

郑雪冬

如何提高民生类新闻的内容性和观赏性以赢得观者的更大兴趣,是进入新媒体时代许多民生新闻节目面临的尖锐问题与艰巨挑战。时至今日,仍有部分媒体播出的节目还停滞在把事件或问题阐述清楚,对于能否吸引大众或展现新闻事件更深层次的价值缺少一定的思考。久而久之,民生类新闻制作逐渐进入程式化禁锢,随之而来的是收视率与影响力逐渐衰退。

1 民生新闻是指报道主体为大众生活的新闻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新闻美学反映新闻的价值,就民生新闻而言,其具备的美学特征能够引导新闻的报道主体,即大众百姓。通过报道具体事件传递正确的舆论导向,映射出精神层面的人生价值。民生新闻应承担起树立价值观的责任,为大众体现积极正面的生活意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新时代的大众作全面理解,美学思维能使民生新闻更有内涵与吸引力。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民生新闻的美学作用当是通过百姓事件,关注时代脚步,倾听时代声音,反映时代发展方向,预见未来的新生活,引领时代前进脚步。

2 民生新闻的美学性特征

从民生新闻呈现的内容中不难看出,民生新闻审美呈现的所有思维和意识活动,都依赖于所报道事物的真实客观性,只能在大众生活真实存在的范畴延伸,不能超出客观真实的范围。一方面,这些思维和意识活动必然受制于客观真实,另一方面,所有的思维和意识活动都是为了更真实更准确地刻画和表现客观真实之美。从表现形式看,民生新闻的美学特性主要在画面风格性和声音多样性。

画面风格性。新媒体视域下,数字技术日渐成熟。民生新闻的画面不仅仅是对民生事件的拍摄、衔接、组合,还包括后期经过数字技术加工的效果。例如:数据类的动态表格、情景再现的三维场景,等等。根据不同内容的新闻,对画面的拍摄、剪辑、包装进行系统的、风格统一的设计。经过设计的最终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更强烈,从而使观者感受到画面所传达的意义,加深对新闻的理解。

声音多样性。新闻传播形式的角度和空间是多维的。民生新闻的传播听觉感受也是美感传递的介质。民生新闻除新闻价值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娱乐性。如何使新闻更具有美的特质,成为获取更多受众的竞争优势。听觉设计不可忽视,现场声音的采集、旁白的解说节奏与情绪、背景音乐的选取都是不可忽视的能够呈现新闻美的要点。

3 民生新闻实现属性的基本手段

民生新闻实现属性的基本手段是客观讲述发生的事实,最大特点则是用事实说话。民生新闻虽然报道的主体为大众生活,但生活不是它的“原形”,而是它的“原版”,民生新闻的美学亦有其独有的特点,民生新闻运用各式的叙述结构与内容相契合来记录真实的、直接的、形象的、及时的客观事件,以此发挥自己的审美功能。

叙述结构是民生新闻的骨骼,较强的复制性和参考性使民生新闻常常形成模式化结构,内容也是生硬地套入这个”圈”内,弱化了美学特性。从内容结构看,民生新闻作品的结构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操作规范,但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形式。记者在制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作,合理有序地设计结构,给观者美的享受。

4 结语

新媒体视域下,民生新闻在节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新闻也是审美活动,记者在采访报道时不能满足于传递信息,还要凝练萃取其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皇甫舟楠.媒体融合环境中新闻美术设计的创新[J].新闻战线,2017(8).

[2]吴红博.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6).

[3]徐彬.媒体融合浪潮下办好报纸副刊的新视野[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5).

[4]赵金萍.论新闻传播中对新闻美的深度追求[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王伟龙.真、善、美——新闻的美学追求[J].中州大学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民生大众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外婆的美学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纯白美学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