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全国两会报道语境中看党报记者综合素质的提升

2018-02-22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程序性党报日报

张 珺

(重庆日报,重庆 401120)

一、全国两会对党报记者的新要求

全国两会举世关注,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都不言而喻。受众等信息消费者通过新闻媒体对两会的报道和呈现,把握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脉搏,分析中国这艘巨轮将驶向何方。笔者作为一名在地方省级党报从事一线采写的新闻记者,对能够多次参与全国两会的全程报道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也深深地感觉到全国两会这个巨大的舆论场、角逐场,对党报记者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报道好全国两会,不再局限于格式相对固定的程序性常规报道,更需要通过具有可读性、充满感染力的报道,在两会中展现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参政议政的开会氛围;更注重两会上贴近民生、贴近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关注和解析;更注重代表委员的履职尽责,在两会中充分讨论和参与到国家的重大决策制定与修改的进程中去。

具体而言,报道好全国两会,对党报记者来说主要有准确性、专业性、及时性三方面要求。

报道的准确性。两会报道涉及大量专有名词,内容颇为细密。实践一再证明,在气氛紧张的报道过程中容易忽略、最容易出错的当属“提案”“议案”和“建议”,提案是由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则是由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但是在新闻的实际操作中非常容易混用。每次全国两会期间,党报的编审环节都能轻易地发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容易出错的另外一个细节是“审议”和“讨论”,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则是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当然这里就更不能使用“学习”“领会”等词语了。

举以上两例旨在说明,涉及全国两会的术语有其专业性,对新闻报道有准确性的要求。除此两例,还有政协委员“界别”误写为“届别”、检察院“检察长”误写为检察院“院长”,“权力”与“权利”错用等诸多情形。这些错误一方面需要记者自觉加强对两会报道专有词汇的学习积累,同时也需要党报新闻单位有针对性地组织采编人员开展学习。

报道的及时性。两会报道的任务非常重,主要体现在会议期间几乎每天都有需要报道的任务,而且很多都是重大的程序性报道,如大会开幕、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审议委员讨论报告、通过重大法律及法律修订等,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及时采写、及时编发。比如,作为省级党报,对本省市代表团的审议报告等重要程序,要努力做到代表的全覆盖,因此任务更重。每一位代表审议发言,从采到写,从写到审,然后统稿形成完整的新闻稿,就是在跟时间赛跑。另外,为适应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党报记者不但要记录现场采访文字,还要录制视频,协助制作新媒体产品,这些同样都是有严格的时效要求的。

除了采、编、发环节外,报纸的发行和运输也至关重要。让代表委员在京开会期间能够及时看到当天本省市区的省级党报也非常重要和关键。

报道的生动性。全国两会对新闻报道的生动性要求,本质上体现了两会报道非常注重新闻规律,讲究传播效果。全国两会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重大的政治活动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全国两会新闻报道的模式从单纯的宣传式,经过混合模式,逐步进入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中,强调报道的生动精准和受众的互动认可。[1]为了浓墨重彩报道好,近年来,党报对全国两会报道的生动性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发挥议程设置功能,主动设置话题邀请代表委员发表意见,如重庆日报的《重报圆桌会》栏目,围绕同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去阐释观点,体现开会的热烈氛围,这几乎成为该报纸全国两会报道中的一个常设品牌栏目。另外,在会议期间,重庆日报几乎每天不少于一个版的特刊报道,既有与其他省级党报的联动,又有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本市贯彻落实具体行动而设置的两会专题报道。除了精耕内容,在版式上也极力美化,创造视觉美感。除了用采访的代表委员的头像,还使用大量的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大图来美化版面。另外,除了传统的新闻版面,重庆日报等省级党报还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微博和客户端来营造两会的热烈氛围,增强了两会新闻的生动性。

二、报道高质量要求下党报记者的“自我革命”

客观地说,相比其他平面媒体而言,省级党报在全国两会的报道任务最重,要求也最高,这从每年全国两会记者报名的结构上就可以看得出。重庆日报每年派出赴京报道全国两会的记者至少在20人左右,而重庆其他媒体赴京报道全国两会的人数远远少于日报。人数最多、任务也最重,所以参与报道的党报记者任务繁重,必须打破自我设限,努力适应两会新闻舆论场的各种条件和要求,实现“自我革命”。

(一)要有“打硬仗”“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与都市类媒体着重抓两会中的亮点不同,党报记者很大部分精力要花在程序性报道上。程序性报道是一扇新闻窗口,透过这扇窗,读者可以了解到两会进程和代表委员审议讨论履职尽责的风采。虽然这样的报道话语体系比较官方,但不可或缺。

全国两会重庆日报自采的程序性报道主要是市领导、在重庆团的中央部级领导、普通代表在代表团内参加审议的内容。其中,媒体开放日、中央领导下团的程序性报道最吸引眼球,非常重要。

不要小看这些看上去有些呆板的四平八稳的程序报道,要完成这样的一段报道,党报记者会付出很多。首先是现场听、现场录,然后听录音进行整理,再送给本人或有关工作人员审定。沟通过程中,还要就字数、提法等反反复复沟通。工作强度大、效率要求高,实际占用了党报记者大量的精力。

2018年全国两会的会期长、任务重,审议讨论的议题之多是前所未有的。除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报告外,还审议了宪法修正案草案、监察法草案、国家机构改革草案等,所以程序报道一个接着一个。在不歇气的报道节奏中,既要高质量完成任务,又要杜绝所有差错,精神压力和工作强度很大。

(二)要有主动沟通、随机应变的意识和行动力

除了程序性报道,还有报社自主策划的专题报道。以重庆日报为例,其全国两会的自主策划报道主要包括两会特刊内的主题报道和新媒体产品。特刊中的主题报道采访难度在于预设的主题能否找到合适的代表委员来发表看法和意见,以及代表委员是否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会议期间,代表委员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开会时不能无故请假外出,会议间歇他们又要学习材料、修改自己的建议或提案,因此能够约到代表委员接受采访,确实有一定难度。

作为党报记者,要完成既定的采访任务,必须有主动沟通的意识。首先是提前一天确定采访内容并选定采访对象,有时候可提前电话联系,但被拒绝的风险很高,最好的方式是在会场等待机会,当面提出采访的请求和理由。有时候会遇到代表委员不愿意接受采访的情况,这时记者还要积极做思想动员,或者在现场随机应变,重新选择另外适合的代表委员采访。

除了报道任务,党报新闻记者还身兼一些其他任务,比如为了提高党报“两微一端”人气,记者在采访代表时还带着官微、客户端的“二维码”,恳请代表委员扫码关注,提高党报新媒体的认可度,这也给党报记者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要求。[2]

重庆日报在2018年全国两会的自主策划报道中有两个最大的亮点:一个是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重庆日报及时落地,回访了当时发言的马善祥、刘家奇、沈铁梅、朱明跃、李春奎5位代表,详细地展现了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与各位代表互动交流的珍贵细节,在第二天推出了《向总书记报告、请总书记放心》的跨版特刊。另一个是重庆日报与全国部分省级党报联合推出了4条联动稿件: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共同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多省市自贸区发挥“头雁效应”等,这是近年来全国两会重庆日报与其他省市区省级党报联动最为频繁的一次。这些充分体现了省级党报的办报定位和舆论影响力。

(三)党报记者有媒体融合、技术融合的自觉和行动

纸媒已不再局限于一张报纸的容量,接触采访代表委员的机会难得,新闻单位恨不得把文字、图片、视频等采访内容统统抓回,党报记者在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同事搞好融媒体报道。2018年重庆两会,重庆日报加大了视频现场报道的力度,传统的文字记者从幕后走到台前兼职主播,同时启用了全国两会前方采访新闻中心,把专访代表委员的采访活动都放置在新闻中心,文字、图片、视频统一采集,提高了采访的效率和质量。

除此以外,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发挥团队作战优势,积极实践“中央厨房”。传媒转型中,“中央厨房”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新闻时效显著增强、新闻统筹协调水平大大提高,新闻生产流程得到优化或者重构。“中央厨房”以内容提质为根本目的,这就给党报记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3]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后,重庆前后方立刻掀起了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热潮。为了充分报道反响和学习的热潮,重庆新闻界在前后方都开展了浓墨重彩的落地和延伸报道。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启用集团“中央厨房”全国两会报道整体新闻生产“策、采、编、发”一体化运行机制,各媒体相关部门领导和人员组成的集团“中央厨房”全国两会报道统一调度指挥中心,每天各媒体报告当天选题策划,“中央厨房”进行整合融合,形成报道合力。[4]在北京全国两会的会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所有报纸、杂志和网站打破各自界限,拉通成立前方报道组,由集团有关领导牵头,统一使用调配采编人员,集体作战,发挥各自的优点,减少前方采编工作中的重复和无效,整合力量办大事,取得了良好的报道效果。

[1]靖鸣,朱燕丹.全国两会报道:与受众对话共舞的大众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5(4):9-13.

[2]商宇.从重庆日报两会报道看地方党报积极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6(3):209-210.

[3]陈国权.中国媒体“中央厨房”发展报告[J].新闻记者,总第419期,2018(1):50-62.

[4]崔健,肖永生,高启祥,张畅.创新全国两会报道“中央厨房”首战告捷——重庆日报报业集团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综述[J].传媒(下),2017(4):24-26.

猜你喜欢

程序性党报日报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程序性坏死在肺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