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以人为本的中国式众筹

2018-02-22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熟人中国式众筹

严 欢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一、众筹的起源

众筹的概念起源于西方,中国的“众筹”来源于国外的众包,就是集中人力、物资去筹划完成某件事情,由发起人、跟投人和平台构成。香港地区称其为“群众集资”,台湾地区则称其为“群众募资”。2011年,众筹平台“点名时间”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众筹行业的诞生。

国内许多基于视频制作和传播领域的众筹项目都获得了收益,2014年9月,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首创“众筹视频”计划,成功打造国内人气最高的年轻人文化娱乐视频交流平台;2015年7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作为国产3D动画电影就通过众筹这一方式成功上映,仅仅上映2个月左右就突破9亿票房。此外,还有一些通过APP或微信公众号发起的公益众筹,如腾讯乐捐、轻松筹、支付宝行走捐等,以新渠道传播公益。

二、中外众筹之比较

国外的众筹平台支持创新和创业,核心是筹集资金去完成一项新的事业,常作为一种非常规的融资方式存在,面向陌生人进行线上平台的筹资。西方在自由、平等、守信的契约精神的约束之下,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秩序,为众筹创造了基础,陌生人通过筹集资源,合力办成一件有共识的事情。诸如西方的神庙、自由女神像等建筑,都是以类似众筹的行为,由共同价值观作为主导,让有同一信仰的人合谋搭建属于自我认同的载体,是一个集体认同的过程。到了今天,西方的众筹也还是建立在共同价值观上,合谋创新创业之路。

在中国,众筹就多了一些“人情味”,是以人为核心的传播,众筹项目可以是筹集医疗费、帮助售卖滞销水果、服务弱势群体等。也有合伙人式的众筹,如杨勇的人才IPO计划,其“北大校友1898咖啡馆”项目汇集高校教授、企业家、创业者等各行业优秀校友的智慧与资源,侧重于对投资人的研究,面向身边的熟人形成高效互信、自组织的资源配置熟人圈,精挑细选出可贡献自己人脉、资金、管理的合伙人,参与的同时也募资,消费的同时也宣传,其发展依赖于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人将身边亲近可信的人推荐进项目,是建立在牢固的熟人关系基础上的模式。

国外众筹以说动陌生人为起点,这在具备契约精神和完善法制的西方社会大行其道。但在中国,陌生人的不确定性会造成较高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中式众筹注重线下与熟人互动,从中国的老话“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可以看出,中式众筹不仅筹资还筹“人”,这里的“人”就是人脉、人的才能,是像榫卯结构般相互嵌入、相互制约的人脉网络。

三、熟人传播的中国式众筹

互联网时代产生了微信这一便利高效的移动社交平台,基于手机通讯录的联系具备更加真实的关系链。“轻松筹”利用微信朋友圈的熟人传播模式获得收益,从熟人到熟人的劝服取得了成功。首先,“轻松筹”是一个平民众筹平台,需要熟人交际圈的放射式传播,以感化身边亲人及朋友为第一步,并将影响扩大至整个社会,靠的是受众熟人之间的感情和信任,熟人机制帮助大众对事件真相的判断有效抵制了群体恐慌和圈子失信,是有温度的人际传播。2013年8月,在微博平台上,由明星发起的“冰桶挑战”公益活动反响十分热烈,“名人效应”将活动扩散成全民参与的病毒式传播活动。明星其实也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群体,对明星的喜欢、信任会转嫁到对其行动的模仿上,于是项目得到粉丝的大力支持。

中国社会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交网络,社交网络的叠加形成了中国式的“熟人社会”“关系社会”和“人情社会”,讲究“面子”和“人脉”,只要得到认可,项目就可以得到熟人的资金、人力和智慧,尤其是在微信群活跃的今天,能够将原本分离的资源以社群的方式聚集起来,实时交流互动,众筹组织更加透明,利于项目的协商和落地。

四、中国式众筹的哲学

中国式众筹以人为本,人乃核心,是具有共同价值观和愿景的社会群体。没有“人”,筹智、筹资源都是空谈。中国自古讲究“和”,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体现。中式众筹中的“众”,即人,多人,大家;筹,即策划,筹备,筹集。简而言之,就是集中力量去谋划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与中华传统讲究和谐是一致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互帮互助,中式众筹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在“和”的指引下,来自不同民族、地域、阶层的参与者都可以和睦相处、互利互惠,共建共享众筹的胜利果实。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老子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要达成“有为”。中国式众筹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春风化雨,不刻意而为。支付宝行走捐、“轻松筹”的“梦想清单”等在群体无意识的日常小事中达到公益目的。群众齐心协力,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中实现社会的集体效益。上善若水,水利养万物而与世不争,中国式众筹以“小我”成就“大我”,是社会和人、自然和人之间的平衡,看似无为,实则有为。

[1]杨勇,韩树杰.中国式众筹——互联网革命的下半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3-26.

[2]王茜.中国公益众筹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熟人中国式众筹
中国式民主
Life Story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众筹
和熟人相处之道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新闻众筹初探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