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年我们读过的文学杂志

2018-02-22保定市第二中学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学青年纸页文友

■ 保定市第二中学 杨 方

书语:留下的这些都是带有体温和情谊的纸页,这些会呼吸的文字都是我心灵的知己。

上世纪八十年代,凡是喜欢文学的年轻人都叫文学青年,是文学青年,家里必得积攒不少文学杂志。《诗刊》《诗神》《星星》《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小说界》……那时候这些闪光的杂志名称距离我们很近,任何一个报刊亭里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我积攒的那一大纸箱文学杂志曾经是我的挚爱。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文学青年如今都变成了文学中老年,经过岁月的打磨,前面的“文学”之冠多已褪去不见,而那些我们曾经读过的文学杂志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十有八九早已化成纸浆。

不知道别人怎样,我的那一纸箱杂志,在每一次搬家前,我都会与那些带着体温的杂志断舍离。想到曾经在废品收购站花钱买杂志的经历,就觉得实在可笑,搬家时像割肉一样,又不得不把那些淘来的“朋友”送回收购站。舍不得一下全部扔掉,便先扔掉一部分,拿起这本,又舍不得那本,为留下哪个扔掉哪个得考虑半天,而每一次搬家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情境。记得只有最后一次搬家,留下来的都是我“用心用笔”读过的部分,所谓用心用笔,就是在文章或诗行的空白处留下阅读的痕迹。那时候读杂志养成了写眉批的习惯,阅读时会记下当时的感悟和心得,那些灵感的浪花如今看来虽稚嫩,却也非常珍视,再翻看时每每有久违的感觉。所以,留下的这些都是带有体温和情谊的纸页,这些会呼吸的文字都是我心灵的知己。

我发觉越是用心读过的书本就越是加倍珍视,为此,那本饱经沧桑的《小说界》不能不提及。说它饱经沧桑不仅是时间久矣,还因为让我和文友们把它读得已伤痕累累,发黄变脆的纸页实在禁不起大家的频繁翻阅,封面与封底均已摇摇欲坠,还是一位女性文友手巧心细,居然用透明胶带把封面和封底加固粘牢。闲来翻阅这本杂志,茅盾、巴金、孙犁、沈从文、孟伟哉、母国政、胡万春……抚摸这些熟稔的作家及作品每每有久违的冲动,都是较有影响和重量级的文学大咖。这本《小说界》可谓是我文学的启蒙老师,其中沈从文的《边城》我读得最细,感悟也最多,除了勾勾画画的痕迹,还在每页的空白处写了许多心得。这些曾经承载着我青春梦想的钢笔字,如今越来越模糊了,就像一个渐渐远去的背影。

这本《小说界》是一九八一年的创刊号,掐指算来距今已37年了。我得把这本杂志细心珍藏,就如同珍藏一个未泯的文学梦。

猜你喜欢

文学青年纸页文友
劳动最光荣
字母树
植物纤维基电气绝缘纸的强度性能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闫存林:晒太阳的“文学青年”
名人
论《文学青年》的作家群体
探望时请拉拉我的手
让更多的文学青年成长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