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文本内涵,提高写作水平

2018-02-21骆玲玲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10期
关键词:春雨内涵文本

骆玲玲

小学写作训练有其特殊性,如何在学生能理解的范围内合理寻找练题,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练题需要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又不能过于深奥,可能很多教师都在舍近求远地寻觅,其实不妨回归课本,从已有文本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一、模仿文本,进行对比仿照写作

仿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通过对经典的仿写,不仅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融入经典化的思考,让学生的作文从表达到内涵都变得更加成熟。在此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一个观点,即仿写不等于抄袭,仿写中要有自己的东西,在借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借鉴,甚至可以借用故事框架。借用故事框架可侧面提升写作的思想水平,借用思想观点可侧面训练写作表达能力。仿写的重点在于仿,而仿的方式就应该体现目的性,仿照故事写故事是为了锻炼学生对故事情节和节奏的把握,仿照散文写景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场景描写能力,仿照诗歌写诗是为了训练学生对押韵的掌握,有仿必有所学。

比如在六年级课文《山雨》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对雨极其生动的描写,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山雨的清新宁静。文中不仅描写了山雨,还通过山和树来展现山雨的奇妙,而且对山雨的声音也有所描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仿照它的描写方法写春雨,写春雨来之前的样子、来时的境态,思考春雨的声音如何,春雨之境如何,在春雨沐浴下的花草树木又有何情态,人们对于春雨的态度是什么样等,这样仿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以后再遇见类似的作文要求时,很容易就能联想到这篇课文,想到仿写的经历,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仿写对象的种类越全,对初学者越为有益,面对不同作文要求时也不会显得手足无措。“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此意。

二、感受文本,进行生活链接写作

在不同文本中渗入了作者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通过学习,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虽然不同的生活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但不同的人生往往存在相似之处。文本教学中,教师会强调文本产生的共鸣,而基于学生的生活对此共鸣进行发掘,也是我们文本课堂拓展的重要思路。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感悟进行写作往往会事半功倍,因为学生在认真分析自己与作者的相似之处的时候投入了大量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作品也是真情流露,从而避免了空洞论述和虚伪发声的情况。

比如在学习高尔基的《童年》的时候,高尔基童年有一个很重要的朋友,那就是他的外祖母,在他对外祖母的真挚感情中我们体会到了人间大爱。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思考在自己童年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自己的父母、朋友、亲人是如何通过一件件小事触动自己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所感悟,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更加精彩。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让其他人感动的事,通过这些思考,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内涵,学生通过这种练习,可以激发对生活更深的思考和理解,不仅是作文,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都会产生思考,与文本对比,修正自己的行为,为文为人都会有所进步。

三、改编文本,进行超越创新写作

文本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文本的解读是有所差异的。教学中要提倡在原则允许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此意。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超越文本、改造文本,通过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完成作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延伸,换一种方式结局会有所不同,那么作为学生,应该从自己的角度为文本赋予多元的理解,而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课堂文本教学的一部分。但是对文本的改造和超越必须是基于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基础上的,不论如何改造和超越,都不能扭曲文本,歪曲作者意图,这也正是本段开头所提到的“原则性”问题。在正确理解下进行个性化解读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如在教学《彩色的翅膀》一文中,小高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表露无遗,他将蝴蝶带到了海岛上,让大家吃上了甜蜜的西瓜,也象征着中国每一寸土地上都是家,蝴蝶在哪里都可以安家。让学生对比进行改造式写作,思考如果没有蝴蝶到海岛上,会怎么样?虽然没有蝴蝶,但是还是有守卫海岛的军人,那么士兵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条件艰苦,会不会认真站岗?答案是肯定的,海岛依然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军人不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道德对军人提出的崇高的要求,学生在这种假设环境中也更能理解文本本身的思想内涵,在这种超越文本内容的写作练习中,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激发,对文本理解加深,对超越文本的写作方式有了一定的理解,故事创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利用文本的“探究与练习”,进行一体化写作

课后有“探究和练习”的栏目,旨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它与课文整体结合,让学生在整体层面上把握文章,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此环节也是一个十分好的探讨环节,能充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日常表达能力,实现听说读写的一体化学习。从这种语文实践中探索出作文教学的新方式,即将口语表达进一步凝练为文字,让学生体会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的区别,正确而且规范地在日常作文中使用文字。同时,通过讨论探究很好地把握文章内涵,体会文字之美,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作文内容,让行文不会过于单调,相当于是“集众家之长”了,课堂氛围也会因此变得活跃。

同样是《山雨》这篇文章,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心中的山雨是什么样的,或者春雨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相互讨论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口语话的习惯,比如出现“雨会下得很大”之类的表述,在讨论以后的作文过程中要对这些句子进行艺术化的加工,让作文不仅符合语文教学的规范表达要求,还要有一定的艺术美感,比如進行各种修辞,对不同侧面进行描写等。不同的学生对雨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观察天空中的雨如丝线,有人说雨下花朵妖艳,有人说雨后彩虹斑斓,有人说雨后晴空如碧。这些都可以成为一篇文章中的不同组成部分,也正是通过这种交流,学生的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角度新颖多元,认识层面不仅仅局限于一点。这就是“探究与练习”拓展性的意义所在,让学生真正成为文本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写作的主体。

总之,文本的内涵是无穷的,只有在正确理解并把握了文本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拓展性写作训练,而拓展性写作训练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本,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在现在的教育形式下,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性写作训练对文本的依赖相较于其他更便宜,也更具有教育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春雨内涵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春雨
春雨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